烽火夜郎!
那蜀官說道“請王子提第二個問題。”對第一個問題避而不答,顯然也知道滅掉巴國是要付出代價的。
姬智深問道“若巴國滅亡,蜀國北有強秦,東有楚國,若兩國也這麼夾擊一下,不知蜀國如何應對?”此言一出,舉座皆嘩。眾人心頭巨震,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屆時必定要步巴國的後塵。
那蜀官也不示弱,呵呵冷笑道“吞並巴國,蜀國必定實力大漲,又何懼秦楚?”姬智深淡然說道“在下言盡于此,這就到集市采購一點紀念品。難得來一次成都,總要買點好東西回去。各位慢聊。”于是起身作勢欲走。
蜀王眼望明月公主,明月公主說道“請父王派人當向導,讓王子買到稱心如意的禮物好送給他的心上人。”
姬智深一走,眾人又開始討論起來,此番商議的自然是一旦吞並巴國,如何應對秦楚兩國。一人說道“如果巴國地盤盡屬我國,以巴地之富庶,我國實力大增,如果以死硬拼,秦楚或許也不敢妄動。這樣應該比坐視秦楚強盛要好。”眾人又紛紛附議。
明月公主問道“敢問各位,我們若與楚國夾擊巴國,必定瓜分地盤,不知三峽劃歸楚國還是我國?”一人答道“三峽本在巴楚爭奪之中,楚國總不可能越過三峽在蜀國之中劃一塊飛地。三峽毫無疑問要劃歸楚國。”明月公主又問道“不知各位認為三峽對巴國有何意義?”另一人答道“巴楚紛爭,巴國屢佔上風,皆賴三峽之險。若無此處天險,恐巴國早有滅國之禍。”明月公主再問道“若我國分得一半巴地,而楚國佔了三峽天險,單以蜀楚兩國而言,孰強孰弱?”眾皆默然。
楚國坐擁雲夢澤,魚米之多食之不盡,可騰出大量人手進行操練,養兵之眾無法想象,再兼物產富足,可采購大批軍需,武器自然遠比蜀國精良。蜀國一旦失了地利,軍隊數量不如楚國,訓練不如楚國,武器裝備也不如楚國,更兼糧草沒有楚國充足,兩國交戰蜀國處于絕對弱勢。
一老臣說道“公主言之有理,老臣枉活了幾十歲,還沒有公主高瞻遠矚,差點誤了身家性命。如與巴國交好,就等于三峽握在我方手中,楚國難以西進,可保東方無虞。假如秦國來犯,只需安心對付一方,沒有腹背受敵之虞。秦國沒有絕對把握,也不會輕舉妄動。”另一人道“我同意聯合巴國,這樣就保留了兩國的完整實力,對抗秦楚具有資本。若是將巴國劃一半給楚國,既削弱了巴蜀力量,又加強了楚國實力,此消彼長,無異于自尋死路。我道那巴國王子為何如此淡定,原來是吃定了兩國必須唇齒相依。”眾人又覺有理。
蜀王暗自好笑,嘴是兩塊皮,各說各有理,先前一個個都認為瓜分巴國最好,現在又說聯合巴國有利,本王都還沒有發話,他們就認為差點誤了身家性命。看來最清醒的還是本王父女倆。
蜀王也是早有與巴國結盟的想法,才能如此深謀遠慮,但一般人都往往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當然不得不說蜀王是個高明的領導,暗中授意明月公主引導輿論,結果話都是別人說的,蜀王只需將眾人的話總結一番,自然就比其他人都高明。急性子之所以當不了領導,就是話說在前面了,別人在他的基礎上加一點創意,似乎比他更厲害,因為沒有人知道後講者其實並不懂這番大道理,而是剛剛才听說的。
聰明人不一定能當領導,往往都當謀士。一是領導膽量比聰明人更大,聰明人懂得越多膽子越小;二是領導者會發揮大家的智慧,能夠集思廣益,讓大家都能夠發揮,人人都有成就感。若是聰明絕頂智計過人的超級人才當了領導,每個謀士在他面前都是渣渣,每人想的問題他都先想到了,那就必然導致謀士流失,既然在他這里得不到重用甚至是個廢物,何不另投明主?大家投向另一方,群體的智慧往往超過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兩方就能分庭抗禮。顯然謀士多的一方離了誰都影響不大,而聰明人主政的一方一旦此人死掉,龐大的基業就會瞬間崩潰,因為再也沒有懂的人了。
所以高明的領導往往會裝糊涂,別人提了一條建議,領導大呼“妙,幸好有你”,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不花一分錢就讓別人為自己賣命。一方謀士越來越多,這些謀士的親朋好友都會前去投奔,聰明人一枝獨秀,怎麼死的都不明白,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待眾人講得差不多了,蜀王才慢悠悠地說道“眾位愛卿言之有理,既然大家都認為聯合巴國有利,那就依眾卿所言。不過我方佔盡優勢,各位愛卿商議一下怎樣弄些好處吧!”整半天聯合巴國全是眾人的意見。朝中重臣無不興奮,興高采烈地討論怎樣才能讓巴國心甘情願的讓利于蜀。
商議妥當,自然要和巴國使臣講條件,蜀王派人去請姬智深,姬智深正在含情脈脈地詢問盈盈喜歡什麼東西,毫不擔心蜀國的決定。蜀國侍衛恭敬地說道“王子殿下,蜀王有請。”姬智深故作不悅,說道“能否讓我先買東西?”侍衛笑道“何須王子破費,大王說王子可到國庫中挑選一樣喜愛的東西。”盈盈大喜,更加佩服意中人,原來姬智深早就說過沉住氣就有好處。姬智深智計遠勝她的諸位師兄弟,再加刻苦用功,進境一日千里,明顯是個文武全才的料子,大出眾人意料。盈盈暗自得意,幸虧自己慧眼如炬,能撿到寶貝的人可不都是靠運氣。
來到議事大廳,一文官問道“王子殿下,在下還是認為瓜分蜀國比較有利。打鐵還靠本身硬,只要蜀國強大,何懼強敵來犯。”姬智深悠然不語,對于這種漫天喊價的人,還價都不需要,如果對方一定要打,請自己來干嘛?果然另一人道“但是蜀巴兩國唇齒相依,世代友好,怎麼能這麼絕情呢?”姬智深冷笑,鹽亭大戰和宜賓保衛戰才多久,就說世代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