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了數百年的龍門洞天被打開了,但是開啟它的卻不是龍門派的修士。
大力出奇跡,希真真人宋敦儒以一身法境修為,強行捕捉到了洞天運轉的軌跡,並將之與現世相勾連,生成了一扇洞天門戶。
溫言從他的施為中窺到了些許陣道的痕跡,修行至法境層次,一法通萬法,修行百藝的其他門道,對于這等巨擘人物而言大都是信手拈來。
便是這一點信手拈來,已足夠溫言去揣摩良久。
但此刻卻並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溫言去細細思量,在新朝議會的官方隊伍的帶領下,新朝各大道脈的這批中段修行種子們順次步入了盈虛變換著的洞天門戶之內。
其他人尚有些猶疑,但見官方隊伍的那批人卻是一個個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之態,似乎是——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
溫言了然畢竟是這個時代的天命正朔,若說新朝議會的官方勢力在此之前已經開發出幾座洞天福地,那是一點也不叫人意外的。
在一位位種子選手闊步昂首地走入了洞天門戶之內後,溫言這批人被安排在了最後作為東道主的添頭一同附驥而入。
門戶之外,一位位高真前輩們殷殷注視著洞天之門,期盼著自家的子弟能在其中有所斬獲。
最後回首看了眼虛空而立希真真人一眼,溫言隨著人流走入了門戶之內。
眾弟子入內之後,洞天門戶卻並未關閉,而是由希真真人的法力支撐,維持著洞開的狀態。
以人力撼動天地之力,縱是法境巨擘也難持久,故而對龍門洞天初次的開拓探索時日被限制在了三天之內。
洞天福地,小則毫厘,廣則千里、萬里,在此超凡方興未艾之時,便是古老的千萬里洞天,也只是個雛形狀態,並不會大到哪里去。
也正式這樣的濃縮,才造就了更充沛的機緣,任何有緣入內的修行者,大都可以匹配到與自己相對應的機緣。
這也是傳承類型的洞天福地的共性。
洞天內外,一步邁出,便是兩重天地。
洞天門戶處。
作為先頭兵的官方隊伍在一名須發皆白的眼鏡老學究的帶領下,手中擺弄著不知何種儀器,目的性十分明確地朝著一個方位而去。
余下諸人紛紛避開了這支國家隊選擇的方位,或三兩成群,或獨行一人,循著自身對于這方洞天的感知,選擇了一處方位而行。
洞天之內,大道屏蔽,科技禁絕,入內的修行者們仿佛被扔進了一座黑暗森林。若在古時,說不得會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在期間掀起好大的腥風血雨。
但是而今,新朝二百多年的治世還是有些作用的,各家勢力之間雖有齷齪,大都習慣了以和平手段解決的方式。便是在神鬼不知的洞天世界之內,彼此之間也都還能維持著基礎的文明,只是略多了些警惕。
各大道脈,相繼離開,門戶入口處只剩下了龍門支脈的子弟。
這幾日的交流,在這個團體中也公舉出了幾位領頭人物,為首的正是開派祖師的俗家傳承中的一道分支傳承之人——邱寰封。
邱姓,特別是在全真龍門派內,真的是一個很惹人遐思的姓氏,且對方也確實是能八竿子打著一些同丘處機祖師的關系的。
早在外院之時,對方已來邀請過溫言入伙,不過被溫言給拒絕了。
如今,在這洞天之內,邱寰封再次向溫言發出了邀請。
溫言同樣是不假思索地再次拒絕了。
感受到身後勉強聚攏的這群人投注而來的目光,邱寰封看向溫言的目光隱隱有些不喜,卻還是勸道“我觀這洞天之內,四時失衡,清濁難分,恐還有未知禍端。合則兩利,道友何以如此拒人千里之外呢?”
溫言看著邱寰封,透過他的雙眼,看到的是他爭名好勝的機心,淡淡地搖了搖頭“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這一番話,已是毫不客氣地在勸誡或者說是在諷刺對方了。
果然,邱寰封听聞後也是勃然色變,似是要發怒,最後卻還是忍耐了下來,只是道“ 便只你溫言一人是‘舉世皆醉你獨醒’了?須知,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至此,話不投機半句多。
乃至溫言看到對方的眼神中已是流露出了淡淡的威脅之意,但她並不以為意,仍舊是淡漠的聲調“不作風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
溫言最終還是孤身一人,听憑自己的靈覺,獨自上路了。
心關入得心湖之景,在修習【心鑒】的過程中,她對于人心種種的把握已是更加嫻熟,似也正因為此,她對于人心當中的那些鬼蜮伎倆也愈加不耐。
她當然知道這是不應該的,所謂心鑒,就應當不分好惡地映照一些映射至心靈的人事。
奈何,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也是陽明先生一直所講求的一點——知行合一的難處所在。
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心關修士,便是法境亞聖了,所以溫言而今做不到,才是理所當然。
思慮著,在這片陰陽顛倒,渾沌迷濁的洞天之內,大道似乎也更加顯現,于是乎,溫言對于【心鑒】領悟也在快速遞進著。
心,是人的主宰。
人通過目、耳、鼻、口七竅和色、香、味、觸、意等各種感受認識世界。
心,為其總管,萬事決斷于心。
這也是人心的偉大之處,是心關修行的底層邏輯。
在心關修行者而言,如果人的行為離開心的正確指導,只是不斷地滿足各種感官刺激的要求,那就是形體指揮思維,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了。
人心之別,更甚物種之差!
此時的溫言看待洞天之內的諸多汲求之人,因著修習【心鑒】的副作用,其實是有些失了偏頗的。
在她看來,邱寰封所為,不過求名而已,而一個人如果被名聲牽著鼻子走,一切為了名聲而活,就完全失去了自由的心性 ,身心都不得自在,就如籠中鳥、缸中魚一樣失去了自由的心性……
修行一道,一步一坎。
相比于練氣鍛體上的錯漏,心性上的偏離才是更加隱秘又更加危險的。
無疑,溫言而今便處在了這樣的狀態,只是她自己卻並未發現。
喜歡修行在超凡復甦的現代社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修行在超凡復甦的現代社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