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出入口有守衛。一位似外會場管理的中年官員看見甦小曼,迎了上來。他一眼認出甦小曼,微一愕即熱情上前問侯,問明她的要求,即揮手讓守衛打開木門,恭請她進入。
秦文韜沒有要進去後台的意思,後台也不允許男子進入,甦佑白山就陪在他身邊。三人所在處為舞台後側,這里看不到十余尺高的舞台上的表演,就沒有人聚集。秦文韜貼木牆靠立,甦佑和白山就有樣學樣,靠在他左右,兩人的眼楮都落在他身上。秦文韜看了看左右兩人,低聲說了聲“謝謝!”甦佑和白山都憋住想笑的沖動。
見秦文韜避而不談和甦小曼的事,他們當然不能直接逼問,卻故意不說話,目光灼灼的看著他。秦文韜故作隨意看向舞台前面烏泱泱的人群,試圖介紹外文會舞台來轉移二人的注意。二人不為所動,仍然以透著強烈探究意味的灼灼目光給秦文韜制造無形壓力。
三人耗了好一會兒,白山率先耐不住,加之他臉皮厚,故意道︰“剛才文韜少爺的表現已經贏得甦小姐的芳心,再努力一下,甦小姐就是少爺的囊中之物。”
听白山說的如此赤裸裸,秦文韜有些尷尬,欲言又止。他也拿一臉好奇的白山沒辦法,另一邊的甦佑也是一樣,毫不掩飾臉上的渴望神色。看來不滿足二人,他們肯定會繼續旁敲側擊,沒完沒了的試探,他就沉吟起來。
似乎有戲,甦白兩人精神一振,眼巴巴盯著秦文韜。
秦文韜似陷入回憶中,好半晌才開口說故事︰三年前秋季的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接欣童從學堂出來,欣童也像往常一樣賴在街上玩耍,不想回家。秦文韜只好由著她,但因為街上行人眾多,秦文韜緊緊跟在她身後,不讓她一刻離開視線。秦欣童卻東瞧瞧西瞅瞅,還盡往人多的地方鑽。
秦文韜看不到她,趕忙扒開人群,就看到小欣童突然高喊一聲“娘”,並跑向一位背著她、身姿優雅的白衣女子,還一把住抱那女子的腿。秦文韜見欣童冒失亂叫人,忙上前去牽她。
女子也嚇了一跳,低頭發現是個相貌嬌俏的小女孩,就露出微笑,還牽住欣童的小手。欣童目光期許的看著女子,詢問道︰你是娘親嗎?女子面現錯愕,她也是第一次被人稱呼娘親。她想搖頭,卻被小欣童剪水雙瞳中的渴望激起心中柔軟,她不忍拒絕,遂微笑與欣童互視。
女子轉過頭來。秦文韜與她目光一觸,即感到心髒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深深被女子帶著溫柔笑容的美麗嬌顏打動,從此魂牽夢繞,揮之不去......。
二人不難猜到那女子就是甦小曼。听到他解釋說︰家中有一幅欣童母親的畫像,正是白衣白裙,可能是因為當日小曼也是一身白裙,遂被欣童誤認為娘親!
看到秦文韜回憶與甦小曼相識經過,仍是“老臉通紅”,知道他對甦小曼用情至深。原來又是老套的一見鐘情。不過甦佑想來,可能正是欣童的那一聲呼喚“娘!”,喚起了她老爹對甦小曼的一番深情。
秦文韜知道甦小曼是一間名“醉月樓”的清倌人,幾番上門求見,以真誠之心打動了她,將她聘入秦府樂苑。
三年來,秦文韜為甦小曼量身定做,譜詩作曲,甦小曼也不負所望,很快在秦府樂苑脫穎而出,獨佔鰲頭。秦文韜成功讓甦小曼名動帝都,但在個人情感上卻沒有多大進展。甦小曼對他有尊敬,有感恩,但沒有要托付終身的想法......
三人默默無語。秦文韜面色已恢復平常,他交待出來,並沒有要听取二人意見的意思,岔開話題道︰“你們怎會這麼晚才到萬象殿?”
甦佑還在想之前的話題,在他看來,他們因欣童而結識,要打動甦小曼,秦欣童的作用不可忽視。看來她老爹還沒意識到,否則時常帶著欣童去見甦小曼,事情可能早就成了。甦佑一針見血地想,好似對著別人的感情,他立馬變成專家。
秦文韜追問二人︰“文會都進行一段時間了。此次文比是由二皇子主持,以你們的學識,本來可以得到二皇子的賞識,說不定有破格入仕的可能,你們錯失良機,太可惜了!”
甦佑和白山對望一眼,原來是二皇子在主持,難怪剛才三皇子會說那番話,是怕他們投到二皇子麾下嗎?不過兩人本就不想去文會上出風頭,更無意當官,錯過就錯過了。
听甦佑坦白說被三皇子召見才耽擱了,秦文韜若有所思道︰“最近各皇子都極為活躍,光明正大四處活動,我們秦家也被幾位皇子頻繁光顧。父親與大伯想法不同,大伯是有意把握此次難得機會,大張其鼓為二皇子站台,以搏二皇子將來繼位,讓秦族重拾往日榮光。父親則不以為然,認為那樣反而會使家族陷入政斗危機,他提出保持中立,置身事外,將心思放在教學、書樂經營上面。兩人鬧的不甚愉快,我們晚輩也不好置喙。想來孫族也有同樣煩惱吧!”
家族兄弟同樣會意見相左,他也不好說什麼。甦佑之前踫到秦江山,看不出他們兄弟之間有隔閡,他不知道秦文韜父親有幾個兄弟姐妹,想到姚傳奇曾說過四皇子和卓無絕都娶了秦家的女子,就問秦文韜。秦文韜一怔,點點道︰“嗯,有這麼回事,那都是父親的堂妹子。”他似乎不想過多談論家族事情,沒有繼續解釋。
秦文韜剛說各皇子都在四處活動、拉攏勢力,應該是指二三四皇子,就不知道五皇子如何。甦佑又想到之前在霞光殿遇到五皇子時,他咄咄逼人,不似一慣的隱忍,當時就感覺奇怪,听到秦文韜的話,又勾起了他的疑惑。
秦文韜看向甦佑道︰“此次萬象殿主會場有文比也有樂舞的比拼,本來是安排棲鳳樓.鳳雅第一個登台表演歌舞,臨時改成小曼了。應該是因為你作的那首“木蘭情”,她因此名聲大噪,力壓鳳雅。她登台獻唱的仍然是“木蘭情”,經過精心編排,歌曲和舞蹈演繹的更加純熟圓潤,佐以那首快炙人口的木蘭詩,再次引起轟動。很多第一次欣賞到這首歌舞的人皆反應熱烈,大加稱贊。表演一結束小曼就離開萬象殿,我跟了出來,就不知道文會後面如何。小曼有位好姐妹將在這個外會場舞台上表演,小曼是趕過來幫手的。”又疑惑道︰“你們兩人好象對皇宮文會不太感興趣?”
甦佑又將無名詩人搬出來,說他听過的詩都用完了。秦文韜自然不信,他以為二人對正在宮內舉行的文會不了解才如此輕慢,開始向他們介紹一年一度的玉章迎春的影響力。他們才知道這次文會盛況空前,參加的人數遠超往年,除了鑫浩、雲澤、天川三國的文人,外族也來了不少酷愛中原文化的人。加上一眾受邀參加的大器賽的器師們,足有近于五千人。各國都派出了文才出眾的俊杰,欲與鑫浩的學子們一爭高下,起碼不能讓鑫浩學子專美。所以文會一開始就氣氛熱烈,沒有人還會選擇藏拙,盡皆拿出了精心準備的佳作,好文章、好詩詞,好歌好曲,頻頻出現。
秦文韜再深看了甦佑一眼︰“我听父親說起了你的那首定風波,這是首創的詞牌,確實精妙。在我離開之前,仍不斷被人拿出來對比。唉!此詞意境之美,心境之豁達,秦某聞所未聞,不要說超越,想來此生也見不到可與之媲美的詩詞!秦某嘆服!只是沒人知道是你所作,皆以為是出自孫太學士。除了定風波,秀 小姐還將木蘭詩推給紫煙,讓人以為是紫煙所作。雖然秀 小姐說,這是出于對你的保護,但總是就有些不公平。”
甦佑為二爺和秀 考慮之周全而欣喜,忙以這詩詞本就是他听來的,將之推給孫太學士和紫煙小姐,也是他的主動授意,解釋給秦文韜听。
秦文韜默然片刻,笑道︰“但你昨日所做的其它幾首詩卻被人反復提起,听說馬千里、石靈、聞人一鳴、南郭士杰等人在大肆宣傳你另外的幾首詩,你現今在帝都學子圈中威名漸盛,已有人稱你為鑫浩新進第四才子,只因作品太少才排到新三杰之後。”旋又揶揄道︰“如果他們知道木蘭辭和定風波都是你的作品,肯定不會這樣排了。”
甦佑暴汗,還好沒去萬象殿,否則被人架上台逼著現場作詩就不妙了!
秦文韜又大有深意道︰“我父親雖然口上沒說,但我觀他神色,就知道他對你這幾首詩詞作品都極為贊賞。”
甦佑不由心花怒放,心思變得活絡起來。想著趁熱打鐵,多到秦滄月面前露露臉,爭取更多好感。
這時,負責主持文會的官員登上舞台,他先向台下觀眾介紹即將進行的文藝節目內容,包括文策問答、即興詩文、書畫藝術、歌舞曲表演等等。經過昨日一批篩選,有資格上台表演者都已登記造冊。舞台一角還有三位身著官服的文職人員,正踞案而坐,桌上筆墨紙硯齊全,他們負責考評,或者記錄下表現優異者人名,擔起選拔之責。節目將會以穿插式進行,文藝交替......。
秦文韜在一旁道︰“宮內也是一樣,只不過能有資格登上萬象殿舞台者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宮中的活動已早一個時辰開始了,甦小曼正是因為表演結束才到這里來給朋友助威。”
三人聊著宮內文會,渾不覺因觀眾太多,更多來晚了的人開始堆到舞台側邊來,三人就被擠到了角落,看不到台上的人,只能用耳朵听了。
突然听到台上負責人提到“楊嬋”的名字,甦佑忙聚神听這位“黎外郎”的介紹,他也不知道“外郎”是什麼官職,听他說到昨日廣場做出幾首好詩的幾個人,楊嬋、秀畫、秀色、白山、毛遂,這些全是楊嬋後來胡亂寫下的名字。黎外郎說可惜這幾人提前離開了,沒有將他們邀請到今晚的文會舞台上來,很是遺憾。
白山似笑非笑看了甦佑,甦佑悄聲道︰“你上去報自己的名字,肯定能夠獲得登台機會。”
舞台附近有禁衛隊負責秩序,後台出入口也有護衛把守,但仍抵不住聚集過來的人群。三人已退到後台門邊。
黎外郎致完詞後宣布文會開始,第一場就是文考,甦佑一听題目就吃了一驚,竟是對當今律法發表看法和建言。甦佑立即想到自己是不是認識這出題的人?
台下數千人嗡嗡交談,一片嘈雜,卻沒人上台答題。黎外郎也不急,眼楮在人群中掃射,就看到有人在台下舉手,黎外郎招手讓他上來答題。
此人仰首上台,二十幾歲,面白無須,看裝束應該是個書生。他面對數千人的目光也不悚,面色平靜,極為自信,聲音洪亮,侃侃而談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黎外郎沒有點評,一旁的書記員似乎在抄抄寫寫,想是記錄作答者的名字及觀點內容吧。甦佑正在思索他的觀點,雖然此人沒有如甦佑般提出分權的解決方法,他也批評現今律法過于苛刻,有傷人和。听到他的名字,甦佑想起在棲鳳樓見過,就是那位第一個拿出那篇時政之文的人,姓喬,原來他叫喬少陽。
有喬少陽帶頭,又陸續有人上台。甦佑听了後面幾人的看法,沒有多少新意。相對起來喬少陽的觀點雖不能使人聞之一亮,到也中規中矩。
文考後是書法比試,先是黎外郎寫了一幅應景的對聯“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觀眾雖大多是普通百姓,也不缺寒門文人。頓時有識貨之人,紛紛叫好,主要是意頭好。然後又有不少人踴躍登台,陸陸續續有百多人上台寫下對聯,聯子一般,感覺上來是表演書法的。甦佑三人是看不到,只是听黎外郎和觀眾的點評。
黎外郎極善掌控氣氛,引導廣大觀眾參與品評,現場異常活躍。有十人的墨寶被選中,受到嘉獎,三位書記員認真地記錄盈聯和作者名。
上台之人下台時就站到近舞台處,原先站在最前面的人就不得不往後退,就引得更多人效仿,大多人登台只是為佔到前面的位置。黎外郎也不制止這種偷機行為,他的工作就是活躍現場氣氛,有本事你們都上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