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李母也沒想到這麼做。
是向北帶著幾個孩子賣衣服,大毛听著他們嘰嘰喳喳的說這些事,他坐在旁邊特別羨慕。
可是這孩子也沒說去幫忙。
李母覺得,他是看向北帶的是自己的佷子佷女,人已經夠多了。他一個外人,歲數又小,貼過來就是佔便宜。
所以這孩子什麼話也不說。
家里忙,他就過來,看著二毛,幫著喂喂狗,掃掃院子,摘菜,洗菜……
力所能及的事他都做,可是卻很少在這里吃飯。
這孩子懂事的讓人心疼。
李母熨燙衣服時讓他看見了,他就主動幫。
別說這孩子年紀小,但是做事認真,有模有樣的。
所以李母就干脆讓他做了。
熨燙出來20件衣服,一天就能掙一塊錢。
這可就比臨時工掙的都要多了。
李母現在想明白了,為什麼她給人找到事情做,讓別人能掙到錢她就覺得很開心……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說著家常。
兩碗炸醬面,一會兒就做好了。
上車的餃子,下車的面。
家鄉里有這個習俗,但是以前日子過得窮,哪有白面吃。這個習俗早先多數是嘴上說說。
如今生活寬裕了,李母肯定要堅持做到的。
李向南自然不信這個。
煮好面條,炸出來肉醬,李母又收拾鍋灶。
面條的時候,田滿不知道東西放在哪里,也不會用煤球爐了。
所以大家做飯的時候,她在旁邊看著。
面條做好了,李母讓她先吃飯,她說什麼也不肯,非要把鍋灶收拾干淨再吃飯。
家里的幾個女人因為李向南回來,所以全都坐在了廚房。
大家說話聊天的時候熱熱鬧鬧的,可是田滿對家里人也不熟悉。她默默的坐在旁邊。
與這環境格格不入。
而且 她看著面條下鍋時,她盡量克制自己不去看,可是她忍不住咽了幾次口水。
她們那個小山村是什麼樣子,李向南已經看過了。
她們應該很難吃飽飯吧?
更別說吃精細的白面條了。
竇興盛和田家父母說好的,讓田滿帶著學費和伙食費。
孩子看著面條害怕了吧?
她帶的錢根本吃不起這麼好的飯。
李向南︰“娘,就讓她干吧!
我看這孩子手腳麻了,不如讓她幫著你做飯。
田滿幫著家里做飯,就頂了她在家里吃住錢了。
田滿,你看這樣行不行?”
“啊?我幫著做點飯,我就不用拿飯錢了?
我……我……我太佔便宜了!”田滿看著李母給她盛的一大碗面條了。
從小到大,她的碗里從來就沒有這麼多面條的時的時候。
自從到了京都,李母就開始掙錢。而且不像在村里那樣掙三毛五毛的。
她的收入不僅能供得起家里的花銷,還有大量的結余。
再加上向南的補貼,她真的不再為生活發愁了。
對于家里添一口人吃飯,她根本就不在意。
現在看著田滿這樣拘謹,她也心疼。
而她這種心疼,首先來源于田滿哥哥是在戰場上犧牲了。
來源于同樣失去親人的憐憫。
“你這孩子,要干活也從明天開始干。
你要是再不吃面條,這碗面條就坨了,不好吃了!”李母看著田滿的眼神,滿是慈愛。
田滿覺得,眼前的人簡直就像 她娘看著她似的。
面條就是坨了也好吃啊!
田滿大口的吃起來。
那她就听李伯娘的。
李向南覺得李母有她最樸實的智慧。她想幫大毛,就讓大毛幫忙做事的。
竇興盛和田滿父母說好了,他家自己帶田滿口糧錢和學費。
田滿的父母覺得,到了京都這麼遠的地方,他們誰也報復不了女兒了。
這樸實的夫妻咬咬牙就同意了。
其實也是竇興盛怕她家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所以沒有大包大攬。
李向南根本沒在意的,給她找好學校,生活上田滿家負擔不起的時候,自己資助一些。
可是面對這種情況,讓田滿不安。
李向南學著李母,讓田滿勞動。
你看這孩子一邊吃著面條臉上,都帶著笑容了。
小峰和向北,還有遠峰遠香他們,都在李向南這兒膩歪一陣子才走的。
晚上田滿睡在李母那屋。
原本二毛也是睡在那屋子的。可是他看李母今晚要和三姑睡,他也抱著枕頭爬上了李向南的床。
這小家伙把枕頭使勁往李向南跟前扯,蜷縮著身子貼著李向南。
李向南輕輕的拍幾下,他就打起小呼嚕了。
“這些孩子你都不白疼。
一個一個的都可想你了。
你打電話來說,要是捎回的東西里有石料,那就是給長民的。
長民也是惦記你,跑回來看你回不回來。
我就把石料拿了幾塊給長民。
我也不懂是啥意思,就是沒幾天長民又回來了。
他說石頭里頭有好看的石頭。他惦記拿給你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估計他明天不回來,後天也要回來了!”李母現在開明多了。
要是以前知道李向南花錢買石頭,肯定得說一說她。
現在誰的事情誰做主。
石頭里有好看的石頭。
那就是原石里頭開出玉石了?
李向南听說羊城有賭石的地方,所以她就打听了。
她想買一些毛料原石給長民。
這孩子在雕刻方面特別有天賦。
孫老說這孩子有靈性,而且心無旁騖。假以時日必定有所成就。
學雕刻的,手藝是練出來的。要讓他練手的話,最起碼要有石料啊。
可是羊城現在在這方面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沒有形成規模,不是天天能踫上的。
李向南就把這事委托給錢小七了。
當時李向南也和他說了,不用找太貴的料子,是給學徒練手用的。
要是有收獲,純粹是意外之喜。
李向南︰“那些石頭都是打算給長民的,他回來的時候都給他拿走就行了!”
“你看這孩子是有多巧手啊!”李母進屋的時候就拿了個布包,現在她小心翼翼的打開給李向南看。
這是一對銀耳墜和一只銀手鐲。
銀耳墜成葫蘆型,上面雕滿了花紋。
“這手鐲擰的麻花勁兒還怪好看的呢!”李向南拿起鐲子看。
“什麼麻花勁兒啊?
這叫絞絲手鐲。
好看吧!
你給我的銀鐲子,銀耳環,長民說舊了。
這是他拿去之後融了給我重新做的!”李母美滋滋的。
由周奶奶喜歡小輩們送她這些東西,李向南 就想到了李母和大伯娘。
李向南淘換來的銀飾,是很普通的老款式,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工藝,都不值錢,將來也沒有什麼升值空間,就是挺適合老年人戴的。
干活的時候是損壞了或者是丟了都不打緊,不值錢。
正好適合她們平常的時候戴。
“我給你的時候也沒見你這麼高興啊!
怎麼長民給你融了做出來新首飾,你就這麼高興?”李向南打趣李母。
“你這孩子!
你看看長民這手藝,靠這一行肯定能養活自己!
你瞅瞅,這麼點兒葫蘆,它怎麼雕上去的花呢?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李母擺弄著耳墜讓向南看上面的花紋。
“真沒想到長民還學會了做首飾!”李向南也替長民高興。
李母︰“長民和我夸,他孫爺爺做出來的首飾更好。
他還說,以後要做更漂亮的……”
喜歡穿書七零︰意外之財讓我富的流油請大家收藏︰()穿書七零︰意外之財讓我富的流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