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順村人面面相覷︰“對比之前戰亂,6兩銀子堪堪一車糧食,現在這個價格簡直是太便宜了!
說是這麼說,楊老三一袋不落地清點著這幾車,確保數量對得上,跟村長點了點頭。
“勞駕您幫忙送到咱們住所,咱們村子一下子沒法騰出那麼多空車來!”
掌櫃的一听,還得再派人幫送貨,生意還用不用做!趕緊屋子里出來指點︰
“趕緊用拉糧的大馬車,擠一擠成五輛給送過去,這幾人早點回來,愣神什麼呢?趕緊搬啊,銀錢還是得按照九車算。”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知道數對得上,崔村長生怕掌櫃的反悔,抬起頭,從懷里掏出銀兩結賬,賬房伸手接過銀子,熟練地清點著。
同時小二們跟著平順村居民,趕緊又把糧食給搬過去。
“銀錢也都對得上,銀貨兩訖了,咱們糧好,用得好您再常來買啊。”
“哎!定會再來,店家生意興隆。”
平順村眾人一心都是帶著糧食家去,若非大伙兒扛不了太多,都想再多拿一些。
小二們見終于干完活了,除卻幫運糧的,都在道別︰“客官請慢走!”
掌櫃強撐笑容送行,內心卻是在滴血︰“可千萬別再來了!”
車輪滾滾,碾過青石板路,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馬車穿過熱鬧的集市,兩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
“都讓開些,送貨了!”
糧鋪的車夫揮動著鞭子,吆喝著讓開道,人群卻仿佛被這熱鬧吸引,紛紛跟著馬車前行。
陽光灑在古色古香的店鋪招牌上,街邊的一家臨街客棧三樓窗外站著一位身著長衫的文人,還有一個裹得嚴嚴實實,粉雕玉琢的小公子。
只見文人他手持一把折扇,微微搖晃,眼神中透著幾分閑適與從容。
他看著馬車緩緩駛過,滿載糧食的車旁,農人喜不自勝。
他嘴角微微上揚,輕聲吟道︰“車輪滾滾過長街,石板路上印轍深。古街繁華今猶在,歲月悠悠話古今。”
小公子輕輕咳嗽,面露病容,卻無心欣賞這熱鬧景色,眼底焦慮不安︰“也不知姐姐如何了,都怪我身子骨太弱,若是能快馬加鞭,定能盡快趕回去。”
這文人正是定北侯府的門客,而這小公子就是那定北侯的小兒子。
穿過熱鬧的集市,回到大伙落腳的屋舍,但巷子狹小,糧鋪的馬車太大進不去。
“不行了,客官,這巷子太窄,車架子太大,馬車進不去,就算進去也出不來。”
崔村長看了看這麼點路︰“大伙兒,糧食買回來了,都齊整地搬回屋子里去!”
方九哥年輕氣盛,使不完的牛勁兒,想著搬糧食回去自己能大吃一頓,積極應聲︰“好!”
虎頭躲在巷子里跟桐哥兒們玩石子,眼尖地看見他們的身影︰“快瞧!方九哥扛著糧食,是村長他們回來了。”
娃娃們看著方九哥挑著兩擔沉甸甸的豆袋,滿頭大汗地走進巷子,後頭跟著好些去采買的村里人,巷口還停著幾輛大馬車。
趕緊跑回屋子里報信︰“村長們\爹爹回來了,買到糧了∼”
崔村長也肩挑沉甸甸的糧袋,滿面笑容,大步流星地走進巷口,他一邊走,一邊高聲喊著︰“鄉親們,快來看呀!咱們買回來的糧食到啦!”
村長夫人原先還擔憂,大伙兒人生地不熟去采買糧食,能不能順利,听見丈夫聲音,連忙從屋頭聞聲而出。
揉眼細看,驚喜道︰“哎喲喂!這麼多糧食,這下又不用擔心餓著了。”
方九哥剛放下兩袋豆子,又起身去搬豆子過來,方老太夾著布鞋子聞聲趕來,拆開袋口攥了把豆子,眯著眼楮湊近查看,贊不絕口︰
“哎喲喲,真是好豆子,這下不用愁沒吃的了。”
看著楊老三又扛過來,方老太騰開位置,等他放下糧袋︰“哎喲,真是辛苦了,果是好糧!快快卸下,讓大伙兒都來瞧瞧。”
村民們听到聲音,紛紛從屋里走出來,圍了上來笑逐顏開。
“村長,您可回來了!本事可太大了,這糧食看著真不錯,夠咱村吃一陣子了。”
崔村長喘著粗氣,直起彎著的身板,擦擦汗,笑著︰
“那是自然!俺們跑了不少地方,都沒看見這麼好的米,也是七七厲害,才挑到這麼好的米呢!”
楊老三也剛歇會兒,感嘆道︰“是啊,其它店家一听俺們口信是外地的,喊價老高了,給的陳糧看上去都是前年的舊糧。”
方老太兩眼放光︰“這是七七找著的?哎喲,真是好娃娃。”
“對呀!奶,你可不知道,前面也是七七跟糧鋪掌櫃商量好了,崔大嬸子還去演了一出戲,那糧鋪的掌櫃真就答應讓利兩成給買了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