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途

第231章 答記者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封刀漠北 本章︰第231章 答記者問

    來龍泉灣工作的這一年多里,我沒少跟新聞媒體打交道,深知一個道理凡事都得拿事實來說話。

    無論你腳踏實地,還是好高騖遠,只要你不故作玄虛,鮮少有記者主動找你的麻煩,當然了,哪個圈子也免不了世俗紛擾。

    再說了,誰還沒個朋友呢?

    保不齊場下就坐有馬振江和王洪濤的朋友,比如白雪,雖然沒有發問,但審視的目光始終不離發言席,倘若我陷入困局,她定會出言相幫。

    “鄭書記,您好!我是都江日報的記者,我想問一下您,龍泉灣鎮政府改善村居環境的項目,為何與其他鄉鎮不一樣呢?是安岩區政府給了龍泉灣鎮政府特殊照顧?還是龍泉灣鎮政府有意為之呢?”

    安岩區政府曾不止一次叫停過龍泉灣改造村居環境的項目,但龍泉灣有市城建和規劃部門的批文,且項目招投標工作已經結束,施工單位並沒有服從安岩區政府的指示。

    為此,馬振江給我打了許多次電話,甚至當面指鼻子罵過娘,而我給出的解釋,卻始終沒變過“領導,施工單位有合同,我實在沒辦法。”

    安岩區政府也找過施工單位,可施工單位都是些小建築公司,好容易承攬了政府的基建項目,又有承建合同在手,他們豈會放過這賺錢的大好機會?

    我不知道都江日報的記者,是不是受益于馬振江,才會問我這些問題,但我明白,今天這劫不好渡。

    靜等都江日報的記者提完問題,我深吸一口,強壓憤懣道“各位,龍泉灣鎮政府早在去年就提出,要為轄區內人民改善村居環境。為此,我鎮請來了原土地局局長汪老爺子,和廈門藍氏集團設計部主管劉忠峰先生,等諸多建築行業翹楚,結合土地、規劃和建設等政策法規,及安市風土人情,撰寫了申請報告,並繪制了建設圖紙。經安市城建、規劃和國土資源等部門層層審批,于今年五月份,我鎮便拿到了改善村居環境的批文,且在五月份底,已經完成了招投標工作,而區政府六月份中旬,才下發了改善村居環境的文件。此時,承建商已經拿到了第一批工程進度款,根據合同約定,單方面叫停工程,需要支付95的合同價款,而項目資金有一半來源于住戶,我總不能用人民群眾的錢,叫停該項目吧?”

    我的回答,並沒有得到提問者的認可,本應該提一個問題的都江日報記者,在交出話筒前,嘟囔了一句“那也不至于給農民修別墅呀?”

    按采訪規則,我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但傻子也明白,若不予以回應,就是默認了他的說法是對的。

    “這位記者朋友,您先等一下。”我擺手攔下另一名記者,看向都江日報的記者道“你的意思是,農民不可以住別墅嗎?”

    都江日報的記者微微一鄂,卻聞身旁的記者道“住別墅倒是沒什麼,可龍泉灣畢竟是農村呀?”

    這名記者話語中明顯帶有一絲疑慮,似乎,對龍泉灣鎮政府在農村修獨家小院,頗感疑惑,致使現場的氣氛,陷入了一種難以形容的詭譎,所有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農村到底能不能修別墅。

    提問的記者年齡不大,但目光老陳,絕非是初出茅廬的無知青年,所以,我刻意問詢了一下“這是您的問題嗎?”

    “是的。”

    得到確切的回答後,我並沒有急著作答,而是看著他將話筒遞給了另一名記者。

    “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我先聲明一下,龍泉灣人民拿到的政府補貼,和其他鄉鎮一模一樣,並沒有受到特殊照顧。”做好鋪墊後,我忽然有些後悔,這樣說雖然能自證清白,卻會得罪區委領導,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說了“土地對農民來說,就像你們眼里的報社,是他們工作的地方,在場的所有人,都懂得住在單位附近,方便上下班這個道理,難道農民就不懂嗎?他們只是文化程度低,並非是智商低……”

    “哈哈哈……”

    我的話引來了一陣哄笑,有笑那名記者的,有笑區政府領導的,當然了,也有笑我的。

    “至于為什麼要修二層小樓,那是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出行。”我刻意加重了“小樓”一詞,意在強調,龍泉灣鎮政府修建的並不是什麼別墅“大家也知道,農民的生產工具很多,並不像諸位一樣,只需一個公文包就能裝下所有的家伙事。咱先不說牛羊牲畜如何管理的事兒,僅是耕地的犁,松土的鋤,刨坑的鐵鍬,壓土的籬笆,這些生產工具如何安置呢?是扔在小區里,還是扛到單元樓里去呢?再說了,住進單元樓里生火做飯的費用,由誰來承擔呢?是政府呢,還是新聞媒體?”

    “住在小洋樓里,不也要生火做飯嗎?”這位記者好像有點等不及了,我還沒說完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對,您說的很對。”我還正愁不好開口說這事兒呢,沒想到,這位記者竟給了我機會。

    我下意識瞥了眼就坐于前排的領導,心里默念一聲對不起了,諸位,這可不是我要說的,是他們非要我回答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小洋樓里用的是免費的沼氣和枯枝落葉,再不濟,無煙煤就能解決取暖和吃飯問題。若是住在單元樓里,你燒把火試試,樓上樓下還不跟你玩命?當然了,單元樓里有天然氣,非常方便,可那要錢呀?先不說通天然氣的費用有多大,每戶每年天然氣、自來水和物業管理費需要多少,您算過嗎?”這些問題不用我說,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只是沒人說罷了。

    “龍泉灣的主要產業是‘線上農場’,農戶們一天都不能離開村子,所以,根本不具備集中安置的條件。”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可你為什麼要修成獨家獨院呢?是怕村民們相互走動嗎?”

    這一波記者的矛頭,直指龍泉灣鎮府,定是有備而來,見我應對自如,言語中竟帶上了幾分胡攪蠻纏的味道。

    這我能慣著她嗎?

    “這位女士,請問你是哪家報社的記者?”

    “華東晚報。”

    “您認識您家對門的鄰居嗎?”

    華東晚報的記者猶豫了下,搖了搖頭。

    念及她的誠實,我還是壓住了心中的邪火“一道牆並不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擋不住彼此間的信任,更阻隔不了親情往來。您之所以不認識對面的鄰居,並非彼此不善,而是因為您與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愛好。農村人來往多,並非大家所說的憨厚善良,恰恰是他們有一份相同的工作——務農。所以,獨家小院阻止不了他們相互學習,互幫互助。”

    “那你可以修平房或窯洞啊,干嘛非要修小洋樓呢?”

    這個問題,問的我有點想笑,“試問,誰不想住漂亮的房子呢?難道農民就非要住在窯洞和平房里嗎?”

    “鄭書記,听說你是一名經濟學研究生……”

    出言,我就判斷到了他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麼,但我還沒回答上一個問題,所以我還是攔下了另一名記者的話,繼續道“龍泉灣之所以修獨家小院,原因有二,一則是為了提高村民的居住環境,二來是想給村民們增加點收入,至于怎麼樣來提高收入,請大家去龍泉灣下轄的十二個行政村,看一看就明白了。”

    喜歡政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政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政途》,方便以後閱讀政途第231章 答記者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政途第231章 答記者問並對政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