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途

第230章 王洪濤答記者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封刀漠北 本章︰第230章 王洪濤答記者問

    王洪濤調來安岩區的時間,要比馬振江晚一個月,他是塞北區主管城建的副區長,能來安岩區任職,是因為他舉塞北全區之力,在一無能源,二無技術支撐的周川鎮,打造了一個極具規模的工業園區。

    馬振江之所以讓他來安岩區主持城建工作,看中的正是王洪濤不管不顧的拼勁兒,據說,王洪濤很有可能會接任政法委書記或常務副區長。

    在這檔口上,面對新聞媒體的刁難,壓力有多大,估計只有王洪濤自己個清楚。

    但後排座里的王洪濤,似乎並不緊張,接過話筒清了清嗓門道“大家好,我是安岩區副區長王洪濤,接手城建工作不到四個月,還在熟悉安岩區城市建設工作階段。不過,請大家放心,我曾主持過塞北區周川鎮工業園區的建設工作,相信很快便能解決此事,讓百姓們住上舒適的新房子。”

    王洪濤避重,但不就輕,告訴記者,這事我會管,至于怎麼管,那得等我王洪濤熟悉了手頭上的工作,不但為安岩區改善村居工作贏得了時間,還借機小小夸贊了自己一番,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記者會就此收手嗎?

    “王區長,周川工業園區建成已經好幾年了,園區內連一家像樣的企業都沒有,您耗資幾十億修建的工業園區,什麼時間才能收回成本呢?您打造園區是為了政績,還是有別的什麼目的?和您來安岩區任職有關系嗎?”

    得到提問機會的記者,對王洪濤的回答,很是不滿意,若不是工作人員出言提醒,估計這位記者不止靈魂三連問。

    王洪濤顯然沒預料到,記者會把矛頭指向他,不由的皺了皺眉。

    這些問題無論怎麼回答,都會引火燒身,否定,媒體勢必會去周川工業園區深挖,回避,意味著默認。

    面對這樣的死局,王洪濤片刻都不敢猶豫,輕咳一聲,就要做出回答,卻聞馬振江道“今天是龍泉灣景區開館之日,我們的主題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請大家緊扣主題發問,至于改善村居環境工作,安岩區政府擇日會召開專題會議。屆時,定會給廣大媒體朋友一個滿意的答復。”

    馬振江說著,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那名記者重新提問。

    自打熊抱央視主持人一事兒,登上各大頭條後,馬振江就成為了記者眼里的刺頭,新聞媒體但有機會便會讓馬正江下不來台,可這畢竟是安市政府召開的記者招待會,與會記者也不傻,即使心有不悅,也不會死追著一個問題不放,那名記者沉思片刻道“馬書記,安岩區除了龍泉灣景區項目外,是否還有其他景區建設項目呢?”

    “沒有。”

    “馬書記,安岩區有打造新景區的規劃嗎?”

    “目前還沒有。”

    “那安岩區今後的重點工作,又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核心,不僅可以創造物質財富,還可以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是加快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要途徑。安岩區政府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是打造省級工業園區。”

    馬振江不加思索的回答,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便再一次掉進了記者挖好的深坑“馬書記,安市地處黃土高原,交通十分不便,且能源匱乏,僅有的煤炭和石油資源,牢牢把控在省政府和央企手中,根本不具備發展工業的條件。反倒是革命先烈們給安市留下了上百處遺址遺跡,這些革命遺址大多都在安岩區內,放著大好的旅游資源,不好好利用,反而勞民傷財去打造工業園區是何道理呢?”

    安市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上的工作報告,是要大力發展旅游業,來扭轉財政赤字,馬振江為了給王洪濤挽回顏面,竟然主動把脖子伸到了媒體的刀口下。

    王洪濤心里很清楚馬振江此舉的用意,忙接過記者的話茬道“發展旅游業與打造工業園區並不矛盾,安岩區政府會根據財政狀況做出合理的規劃,一手抓工業建設,一手發展旅游……。”

    “王區長,您是要用旅游業賺來的錢,打造工業園區嗎?您斥資幾十個億打造的周川工業園區,年創收不足兩億元,您知道嗎?”與會的省晚報記者,不僅熟知塞北周川工業園區的現狀,對龍泉灣景區的情況,也非常了解,不等王洪濤作答,省晚報記者接著道

    “諸位領導,龍泉灣景區投資不足五億元,五月份至今,已經接納了近兩百萬游客,按人均消費二百元來計算,到目前為止,龍泉灣景區創收至少在四億元以上。據統計,安市去年接待國內外游客兩千零五十萬人次,即使今年來安市旅游的人數,與去年持平,龍泉灣景區也能在年內收回投資成本。隨著‘青少年大生產’、‘勤工儉學’和‘家庭農場’等夏令營活動,陸續對外開放後,有多少人會來龍泉灣觀看《南泥灣》和《大生產》等富有安市特色的大型歌舞劇,我想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到那時候,龍泉灣將會為安市人民帶來多少商機呢?難道安岩區政府不懂這些道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社死問題,誰來回答,誰就會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王洪濤愣神不語,省晚報記者像是找到了宣泄口,越說,越是起勁兒。

    安市宣傳部和市委辦與會的領導,對過眼神後,並未出言,可安岩區區委辦主任卻是如坐針氈,左顧右盼,許久都不見有人出言打斷省晚報記者,顫巍巍抓起桌上話筒道“大,大家好,我是安岩區區委辦主任,鄧炳先。”

    定神後,鄧炳先用余光瞄了眼馬振江與王洪濤,正色道“安岩區境內是有不少革命遺址,可大多都在安城,很難形成旅游產業鏈。所以,安岩區只能另闢蹊徑,發展工業來推動經濟發展。”

    “棗園遺址也在城區內,不正在建設當中嗎?”

    棗園遺址雖然在安岩區,但市政府把擴建工程交給了城頭公司和市旅游局,建成後肯定不會交給安岩區政府轄制,所以,安岩區政府對該項目的進展,知之甚少,可鄧炳先卻絲毫不曾猶豫便做出了回答“安岩區政府無法與市政府相提並論,就拿棗園遺址來說,安市政府要拆遷景區周邊的市直單位,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可對安岩區政府來說,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鄧炳先熟知政策法規,談及市直單位的隸屬關系和轄區治理工作,自然是把好手,很快便扭轉了頹勢,尷尬的氣氛,漸漸消失在了鄧炳先的三寸不爛之舌下。

    話題回到龍泉灣景區後,新聞媒體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變化“各位領導好,我是南方早報的記者。我想問一下,龍泉灣景區周邊的居民們,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這個問題就由龍泉灣鎮黨委書記——鄭啟同志,來回答你吧。”

    鄧炳先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顯然別有用意,每個季度各鄉鎮都會向安岩區政府呈報生產總值,身為區委辦主任,鄧炳先豈會不知龍泉灣鎮的人均收入水平?

    斟酌之下,我將轄區內十二個行政村的收入狀況,大致講了一下,然後給出了一個平均收入,65萬元。

    “65萬?”

    “是的。”面對記者的疑惑,我絲毫不敢大意,忙解釋道“截至目前,‘線上農場’共計收入275億元,拋去維護費用,人均收入653萬元,預計全年收入應該在8萬元左右。這只是‘線上農場’的收入,如果加上區域化種植和三產,人均收入肯定會超出8萬元。不過,區域化種植面積有限,並沒有多大的收入,但三產收入就難說了,以今日接待游客的數量來計算,很有可能會超過‘線上農場’。”

    喜歡政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政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政途》,方便以後閱讀政途第230章 王洪濤答記者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政途第230章 王洪濤答記者問並對政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