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萌妃師兄別追了!!
慕月白作為大師兄,不說是博古通今,無所不知,但也是見多識廣,熟讀經籍,關于珧華的故事,他也略知一二“相傳在一千多年前,青華大陸有一古國,其國主有一女,封號為珧華公主。”
慕月白站在亭前,微涼的風吹動起他的發,離落滿臉認真地望他的身影,听他接著緩緩道來,“傳聞那公主生得傾國之容,傾世之姿,她的美麗,引來無數外敵垂涎覬覦……在她年少時,曾與一近身侍衛相知相許,可惜好景不長,後敵國來犯,敵軍攻進王城,攻佔王宮,那個侍衛也為了保護公主身受重傷而死……”
話至此處,風臨毫無情緒波動的眼眸泛起一絲波瀾,那種說不出的滋味再次涌上心頭。
“然後呢然後呢?”離落好奇地追問。
“公主拾起那把與侍衛形影不離的佩劍,來到鑄劍爐前,為了不受敵人欺辱,抱著那把劍,躍入劍爐火海之中,轉眼間便化為青煙。而那把劍有了活人血肉之軀的祭獻,從此有了靈性,成為了一把珍貴,卻又危險的凶劍……”慕月白說到此也不禁想嘆息,只嘆命運弄人,一對有情人終是沒能長相廝守。
不通情愛的離落對這並沒有多大的感觸,只覺得這個故事是個讓人悲傷的故事罷了,又問“那後來呢?”
慕月白低聲,“後來那敵國的君王得此劍,不久後便瘋瘋癲癲,自刎而死。從此這個國家走向衰敗,這把劍也不知被埋沒在何處。”
“如此說來,確實是把凶劍……”離落看了看身旁的風臨,“我想掌門是希望你能夠約束這把劍,不要讓它繼續迷失于仇恨與怨念中。”
听慕月白講了這把劍的由來後,對于珧華為何選擇風臨為主人,離落笑嘻嘻地得出來一個答案“也許是你長得同那公主的情郎有幾分相似吧!”
又過了兩個月,冬末春初,听月白師兄說,桃苑後的那些桃樹,花已經開了些許,閑暇的時候可以去賞花品酒,可將春日美景盡收眼底。
這些離落自然是喜歡,亦或許她會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目睹師父年少時在桃林花雨之下,飲酒吟詩,瀟灑俊雅的模樣。
若說這美酒佳釀何處尋,那必得是……找百里風臨!
堂堂九皇子,他可是要啥有啥的,離落與他來往多起來之後,沒少去他那里蹭吃蹭喝,這次也不例外,朝他開了口,他一如既往地表情冷淡,可也沒拒絕。
“這酒不要多喝,會醉,你簡單小酌兩杯便可。”槐苑的房間中,風臨將一精致的白瓷酒壺放到離落手里。
離落笑著點點頭,“多謝九皇子殿下!”話音未落就匆匆地跑開了,似乎要急著去什麼地方,見什麼人。
風臨本來並沒有當回事,可看離落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產生了些好奇,便順著離落離開的方向尋去……
“咚咚、咚咚。”離落抬著小手輕輕敲著桃苑里慕月白的房門。
她很少來這里找他,桃苑住著的又多是年長的師兄們,莫名其妙地有些緊張起來。
又敲兩下,仍舊沒有回應。
困惑之時,皓羽經過她身後,拍了拍她的肩,“離落師弟,你在這兒干嘛?”
離落有點手足無措,支支吾吾道“我、我、我來找月白師兄的……”
“你不知道嗎?我師父一大早就讓師兄下山辦事去了,估摸著要很晚才回來。”皓羽像是有些不高興似的嘆了口氣,又問,“你找他有什麼事嗎?”
“有……啊不不,沒事、沒事……”離落神色慌張地掩飾道。
怪不得今天好像是沒見過月白師兄,還以為他在桃苑呢……
那也罷了,本想著跟月白師兄一起去賞賞桃花,喝喝小酒,現在看來只能自己去了。
顧永郎那個只喜歡吃包子的沒這個閑情逸致,顧秀在空暇之余又只喜歡翻閱醫書,跟藥材泡在一塊兒,能與她對酌幾杯的,應該只有溫柔似水的月白師兄了吧。
在桃花已然綻放的桃樹下,離落還特意擺了張小小的幾案,放上酒壺杯盞,悠悠地倒滿一杯,突然想起,此情此景,理應吟詩一首!
“咳咳!”離落清了清嗓子,高聲道“酒盞酌來須滿滿,花枝看即落紛紛……”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熟悉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說話那人逐漸向她走近。
離落沒有在意,只是笑道,“接的什麼呀,明明都不是同一首詩。”然後正欲飲下杯中酒,手腕卻突然被人有力地握住。
風臨低頭看她“你還真是有閑情雅致,一個人躲在這里喝酒吟詩賞花。”
“怎麼,九皇子也有興趣?”離落與他對視,清亮的雙眸中含著笑意。
風臨在這瞬間移開視線,也松開握著她的手,“我可沒有,只是覺得你借花獻佛,向我要好酒來喝,為的就是討好慕師兄吧?不過可惜,他今日不在,沒能如你所願。”
“無妨無妨,來日方長嘛。”離落淺嘗了一下杯里的酒,竟有些淡淡的甜在里面,“嗯!好喝!”
風臨坐在了她身邊,然後開口,“這是我在宮中素日里愛喝的,這可不是普通的逍遙釀,是我父皇特意尋來的,不過只在天寒的時候,他會許我多飲幾杯暖身。”
听他說話變得柔和起來,離落知道,他應當是想家了。
“轉眼快三年了,你一定很想皇宮,很想你的父皇母後吧。”離落羨慕,卻也無奈,她從不知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何滋味。
風臨沒有回應她,而是倒了滿滿一杯酒,然後一口飲盡,離落看見他的神情,不是冷漠不是生氣,而是帶著千言萬語都說不盡的哀愁。
“有一件事,從我和你第一次相遇就想問你……”離落從容地用手托著自己的臉,一手又拿著酒杯湊近唇邊,“你是皇族的血脈,生來就是最受寵愛的皇子,尊貴榮華,如其他皇族子弟般享福作樂,安穩度日不就很好了,為何要來陵陽山學這些累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