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年,每個人都在按照原定的命運路線走下去。
元朔六年,霍去病第一次出戰,便斬殺兩千余人,功冠全軍,獲封冠軍侯。
雖然立下大功,但仍不免挨了舅舅一通責罵,就連長安的皇帝听說了,寫信來一番申斥,但最後還是給了霍去病冠軍後的爵位。
衛子夫埋怨道︰“去病那孩子,本以為他懂事了,誰知還是這麼不知輕重!若是有個萬一,該怎麼辦呢?”
劉徹這下子完全變了一副嘴臉︰“哈哈哈,英雄出少年嘛!不愧是我的冠軍侯啊!”
他暢快地笑了起來,笑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這一年,霍去病年僅十八歲。
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兩次率軍攻打佔據河西東部的渾邪王和休屠王部。
春天,霍去病率一萬人轉戰河西五國,幾乎生擒單于之子。
隨後,他越過焉支山,轉戰六天,運用了自己擅長的閃電戰,急行軍一千多里,在皋蘭山下重創匈奴軍,斬殺折蘭王、盧侯王,俘虜渾邪王子等人。
漢軍共計斬殺八千余人,還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霍去病加封食邑二千二百戶。
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兵分兩路,公孫敖再次迷路,並未與霍去病會合。
霍去病孤軍深入,一路進攻至祁連山,俘獲兩千余人,其中不乏單于、相國之類的大人物,又斬殺三萬余人,匈奴遭受重創。
事後。渾邪王與休屠王,但在漢軍渡過黃河時,有匈奴士兵不願投降,緊急時刻,霍去病斬殺八千余名意圖投降的匈奴人,將渾邪王送往長安,其部族四萬余人歸降漢朝。
此後,河西地區徹底被大漢朝廷所掌控,百姓徭役的負擔得到了減輕,而一首悲愴地歌謠卻被匈奴人口口相傳。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霍去病不屑地說︰“有時間唱這些,不如想著怎麼練兵呢!”
“你倒是很驕傲啊!”衛青氣沖沖地走來,狠狠一拍霍去病的腦袋,“我先前怎麼與你說的,都忘了不成?”
“你這又急又狠的打法,傷的是你自己的身體!”
霍去病見舅舅盛怒,頓時不敢說話了,一番做小伏低、指天發誓,才讓衛青的臉色好看了許多。
這次,就連好大喜功的皇帝本人也都與衛青站在了一起,特地來信申斥,讓他務必不可再胡亂行事,保重自己的身體才是重中之重。
最倒霉的還是公孫敖,天幕早就說過他會迷路,衛青和霍去病為此多番強調,結果他還是迷路了。
公孫敖欲哭無淚︰“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從來不迷路啊?!”
眾人皆是茫然搖頭,心道衛家舅甥可能真的是將星轉世吧。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二十二歲,他與衛青各率五萬騎兵,分別從定襄和代郡出發,一路深入漠北。
霍去病向北進發兩千多里,翻山越嶺,與匈奴左賢王部激烈交戰,大獲全勝,俘虜匈奴屯頭王等八十余匈奴貴族、軍官。
然後,便是封狼居胥。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甚至一度殺至瀚海,漢軍斬殺七萬余人。
《史記》中是這麼記載的︰“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這句話變成了現實,霍去病增封食邑五千八百戶。
為了表彰愛將的功績,劉徹特地設置大司馬一職,以衛青和霍去病為大司馬,又規定驃騎將軍的俸祿與大將軍等同。
這便是《史記》中的︰“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
不過並沒有人敢這麼說,雖然衛青門下的人大多轉投霍去病,但大將軍所受的寵信卻分毫沒有減少。
每當朝廷要做出重大決策前,劉徹都要先與衛青談論一番,再交由眾臣商議。
每當劉徹乘車出巡,也總是衛青護衛在側,君臣二人親密無間。
就連後宮里的皇後有什麼事,劉徹也會與衛青提起,全然不在意愛臣知道自己的後宮瑣事。
有時,劉徹還會把小太子劉據送到衛青府上,讓衛青這個舅舅教他拳腳功夫和騎射。
劉據從小听著舅舅的赫赫威名長大,早已將舅舅視為偶像。
而衛青本人,依舊平和淡泊,即使是面對劉據,也恪守君臣之禮。
他是太子的舅舅,也是未來皇帝的舅舅,但他不能因此亂了分寸。
大漢皇帝殺舅舅的事情,難道還少嗎?他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劉徹人到中年,建立起不朽的功業,志得意滿︰“來日見了高祖皇帝,我也可以昂首挺胸了!”
豈止是昂首挺胸,若他真的到了陰曹地府,還不知被祖宗們如何褒獎。
他滿懷深情地注視著自己的兩大愛將,說道︰“唐朝皇帝有凌煙閣,曾孫也有麒麟閣,我也要有,仲卿,去病,你們覺得如何?”
衛青︰“……”
霍去病;“哈哈,很好,我覺得不錯。”
說完漢武凌煙閣的事情,霍去病又開始抱怨︰“陛下,舅舅,你們不知道,自從我做了這大司馬之後,好些人在我面前說閑話呢!”
劉徹神色一厲︰“說閑話?說什麼閑話?”
霍去病哼哼道︰“自然是說舅舅失寵,勸我自立門戶的那些話……”
劉徹勃然大怒︰“這些狗東西,膽大包天!這是欺負大將軍脾氣好呢!”
霍去病附和道︰“就是就是,誰不知道舅舅性情好,他們就是故意的。”
衛青無奈道︰“他們也只是說了幾句罷了,又不是什麼大罪。”
劉徹語重心長道︰“仲卿,你還是太天真了,哪里知道這言語的殺傷力!”
“一分的事情,他們說成十分,沒有的事情,讓他們一說也有了。若是縱容他們,保不齊後世會出現什麼我冷落你、忌憚你的謠言!”
他和仲卿分明是君聖臣賢,都是這幫小人造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