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涉及到清朝的部分內容,理性看待,理性評論)
朱元璋冷笑一聲︰“什麼南明小朝廷,持續時間還不如南宋!”
南宋雖然窩囊,但起碼能苟,熬過了金人,最後才被蒙古人滅了。
至于這所謂的南明朝廷,可能還不如南宋,起碼這個福王就遠遠不如趙構。
福王和趙構,雖然都是人品低下的人,但後者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只是不干正事。
朱棣冷冷地說︰“這麼有本事,怎麼不對著多爾袞破口大罵?”
搞這些爭權奪利的事,他們倒是擅長,只是不知在國家大事上,是不是也這麼厲害?
破口大罵,好像自己多麼佔理,多麼剛烈一樣,結果就選出來這麼一個皇帝。
朱祁鈺突然想起很久之前天幕說過的,在後世人的文字中,李世民經常穿越到各個朝代救場。
當日听了頂多當個笑話,現在卻是真心實意地盼望這是真實的了。
大明要是能出個李世民,他就算這輩子斷子絕孫,沒有親兒子當皇帝,讓朱見深登基又如何?
反正朱見深人品不錯,他也沒什麼損失,還能得個不錯的謚號和廟號,更重要的是還能得一個絕世明君,何樂而不為?
只是有些事,並非他願意就可以的,那終究只是後世人的幻想罷了。
【福王登基後,弊端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先前曾說他是被大軍護送進入南京的,護送他的就是三鎮軍閥,這一行為,也導致這些軍閥們自恃擁立之功,驕縱跋扈,無人可以控制,而福王本人又是毫無能力,只知飲酒作樂的荒唐人物,更加無人可以轄制了。福王沉湎酒色,馬士英開始掌權,對福王極力討好,大肆選美人來充實後宮,生活上也是奢侈無度,再加上他啟用逆黨官員阮大鋮,人心喪盡,朝廷上下都陷入紙醉金迷的生活。】
【帝王將相們醉生夢死,南京城歌舞升平,而朝廷內部已經爛到了根子里,順治二年,一個自稱崇禎帝太子的人來到南京,被福王關押審訊,最後判定此人是假太子,寧南侯左良玉在武昌以此為由起兵,說他奉了太子密詔,逼近南京,要救太子,殺馬士英,外患尚未平定,南明朝廷就開始內訌了。而此時,豫王多鐸率領清軍南下,一路攻陷各地,兵臨揚州城,江北重鎮揚州被清軍所包圍,眼看危在旦夕,史可法向朝廷請求援助。】
朱元璋道︰“我說什麼來著,福王靠不住。”
福王本身就是一個人品很差的人,難道這麼一個人做了皇帝,就能浪子回頭不成?
一個無能的藩王,和一個無能的皇帝,後者的殺傷力遠比前者要大。
一個混賬,和一個手握權力的混賬,區別會很大。
朱棣皺眉道︰“揚州乃江北重鎮,何其要緊,就算福王是個蠢的,其他武將總不會也蠢吧。”
他顧不上罵福王了,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揚州。
朱由檢看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他們除了享樂,難道就不會做別的事情了嗎?!”
難道他自盡殉國,竟然是白死了嗎?
李世民似乎已經預感到了什麼︰“揚州,或許保不住了。”
一個只知尋歡作樂的皇帝,和一群擁兵自重的武將,真的會有人去救揚州嗎?
而揚州一旦淪陷,南京陷落,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可悲的是,有能力援助他的將領們都選擇了擁兵自重,坐視揚州淪陷于清軍之手,史可法想要自盡,但沒死成,被清軍俘虜,寧死不屈,被清軍所斬殺,尸體也被肢解,揚州慘遭屠城,史稱“揚州十日”。朝廷腐敗如此,但還是有人心向大明,不願屈服于清軍的,都撫衛允文投水自盡,忠貫營何剛、吳爾塤投井自殺,知府任民育自殺,全家亦隨之殉國。兵部右侍郎張伯鯨、同知曲從直及其兒子、兩淮運使楊振熙,監餉知縣吳道正等人戰死。都督劉肇基奮戰到最後一刻,先是在城上架火炮殺敵,最後率四百親兵進行巷戰,無人投降,全部戰死。】
【副將馬應魁穿白甲,效仿岳飛在背上寫了“盡忠報國”四字,在巷戰中陣亡。副將莊子固和參將許謹以及他們手下的士兵也死于巷戰,還有副將樓挺、江雲龍、李豫等十三人,都曾與清軍進行巷戰,最後犧牲。除將士們外,還有揚州的許多士民,譬如儒生高孝纘,在學宮留下一首詩便自殺,王士 設崇禎皇帝的靈位,祭拜一番後,與弟弟一起上吊自殺。王纘、王績、王續,這應該是三位兄弟,三人都選擇了投水自殺。武生戴之蕃、醫者陳天拔、畫師陸榆等人,無論職業,都在揚州選擇了戰死。】
朱由檢一愣,眼眶發熱,幾乎想要哭出來。
他的子民們還有人記得他,他們還沒有放棄大明,可大明已經放棄了揚州。
原來並非是諸臣誤朕,而是大明誤了天下啊!
朱元璋呆住了︰“揚州,被屠了?”
他說不出話來,那可是揚州啊!南明的君臣,難道就看著揚州淪陷嗎?
揚州淪陷了,那南京還遠嗎?
這就是南京朝廷,這就是千辛萬苦選出來的皇帝?這麼多條性命,就這麼白白葬送了!
岳飛似乎覺得,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字微微發熱。
他嘆一聲,說道︰“盡忠報國,人之常情,怎麼能說是效仿我呢?”
可惜了,不同朝代卻同時選擇了盡忠報國的兩個人,都沒有好下場。
【看到這里,不由再次驚嘆有些人的無恥,荒唐無度的福王,坐視揚州淪陷的將領,難道這些人心里不曾有半分愧疚嗎?他們是怎麼做到坐視自己的國土淪陷,坐視自己的子民被屠殺的?當時的清軍固然是敵人,可那些毫無廉恥的自己人,更是可恨。】
【大明雖然不好,但還是有人為了它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它不惜放棄性命前途,若是崇禎皇帝在天有靈,興許也會覺得,原來還有人不曾放棄大明,原來諸臣誤他,可很多臣子百姓依舊是想要救大明的,雖然沒能成功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