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簡直成了秦良玉的小迷妹,她望著天幕,神往不已︰“若能見秦將軍一面,死而無憾!”
錢謙益看著,沒忍住咳了兩聲,然而柳如是已經被秦良玉迷得神魂顛倒,根本無暇搭理他這個有貪生怕死前科的丈夫。
錢謙益嘆口氣,一時懦弱,一世臭名啊!
馬皇後嘆道︰“這般奇女子,看得我也心馳神往,恨不能與之一見了!”
朱元璋道︰“那你可是要失望了,你對她來說,可是百年前的老祖宗了。”
馬皇後瞪他︰“我生得早,這有什麼辦法?”
朱元璋見她惱了,忙道︰“雖然你們不能相見,但她肯定知道你啊!”
大明子民,怎麼能不知道馬皇後呢?
秦良玉卻道︰“我與先夫都是大明臣民,蒙受皇恩,如何敢請功討賞?”
以她的功勞,其實要獎賞並不難,但她始終覺得,她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要討賞,日後機會多的是,不在這一時。
今上雖然多疑,但對她並無不滿,先帝待她更是信任有加。
只可惜,這一切,馬千乘注定都看不到了,但他也看不到大明的覆滅,說來倒是他的幸運了。
【秦良玉與馬千乘這對夫妻,自然是志同道合、忠義無雙,但命運對他們並無憐憫,馬千乘受到轄區內民眾的誣陷,在獄中病死,他死後,秦良玉代領了他的職務。秦良玉是個不凡的女子,她既有智謀韜略,亦有一身好功夫,對騎馬射箭十分擅長,而且她並不是只懂軍事,在文學方面也有不小的底蘊,風度更是文雅,只不過人們大多都把注意力放在她的女將軍身份上,反而忽略了她本身不俗的文學素養。】
【她也確實是個真正的將領,對部下一向管教嚴格,當她行軍布陣的時候,全軍軍容整肅,號稱“白桿兵”,令敵人忌憚不已。泰昌元年,後金進犯遼東,秦良玉奉朝廷詔命出兵,她派出自己的兄長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讓他們帶著幾千士兵前去作戰。為此,朝廷將三品官員的服飾賜給秦良玉,還讓秦邦屏做了都司僉書,秦民屏做了守備。天啟元年,重鎮沈陽被後金包圍,秦邦屏和秦民屏與清軍展開血戰,秦邦屏壯烈戰死,而秦民屏則成功突圍。】
柳如是一臉敬仰︰“不愧是秦將軍啊,軍紀如此嚴明!”
“想不到秦將軍這般驍勇,對詩詞歌賦也有涉獵,不知何日能與她詩詞唱和。”
她曾與不少文人雅士互相唱和,但在秦良玉面前,這些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往事。
世上有幾人能比得上秦將軍?!
錢謙益酸得很︰“軍中事務繁忙,恐怕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朱棣看著,不由頷首︰“雖說秦良玉是女子,但在國難面前,她首先是一個將軍,只要立下功勞,便該獎賞。”
徐皇後昔年也曾披甲守城,為世人傳頌,秦良玉以女子之身掌兵,更是傳奇。
徐皇後笑道︰“大明子民無論男女,只要有一腔報國之心,什麼賞賜也不為過的。”
她對秦良玉很是敬佩,同為女子,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世道對女子的束縛,即使她是皇後,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可秦良玉卻能從束縛中掙脫,用自己的力量殺敵報國,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
【聞訊後,秦良玉親率士兵三千人趕往山海關,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天啟皇帝又將二品官員的服飾賜給秦良玉,還封她為誥命夫人,秦良玉與馬千乘的兒子馬祥麟也被封為指揮使,又追贈秦邦屏為世襲的都督僉事,還給他與其他在戰場犧牲的將士立祠,秦民屏也升為都司僉書。同年九月,兵部商議再征兵兩千人,秦良玉與秦民屏回鄉征兵,結果正好遇見永寧宣撫使奢崇明起兵造反,奢崇明的部下樊龍派出使者,還帶著金銀絲綢,想要與秦良玉結盟,然而秦良玉心向大明,根本不屑與其同流合污,直接殺了使者。】
【秦良玉趁著奢崇明還沒反應過,率軍直達重慶南坪關,切斷了他們的後路,又在兩河設下埋伏,燒毀了他們的船只,並讓夔州加強對瞿塘峽上下游地段的防守,及時將叛軍擊退。天啟二年,奢崇明圍困成都,四川巡撫朱燮元派秦良玉前去支援,由于奢崇明賄賂了當地的土司,他們都選擇了按兵不動,默然旁觀,只有秦良玉一人率軍出征,一路攻取新都,長驅直入,擊敗奢崇明,成都之圍也被解開。】
朱由檢拊掌贊嘆︰“夫人忠勇無雙,多少男兒都不及!”
他對秦良玉一直很尊重,不是因為她的女將軍身份,而是因為她的功績和人品。
若朝中袞袞諸公都如秦良玉一般,何愁大明不興?
他這麼想著,也打算找找自己的問題。
天幕說他多疑刻薄,他記到了心里,為了大明,他也要重新審視自己。
錢謙益看柳如是一臉神往又落寞地神情,不由道︰“何必羨慕他人,秦將軍是女中豪杰,你也是女俠名姝呢。”
柳如是道︰“女俠名姝之名,終究華而不實,若能為大明出一份力,我寧願不要這些虛名。”
【奢崇明敗退,秦良玉又率軍攻克二郎關和佛圖關,重慶再次歸入大明的懷抱。秦良玉戰功赫赫,自然不能不加以賞賜,天啟皇帝任命其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還加封秦良玉為夫人,馬祥麟也被授予宣慰使一職,此後秦良玉又陸續收復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等等地,奢崇明也在各路明軍的層層包圍下,兵敗自殺。】
【即使秦良玉立下這麼大的功勞,但依然有人挑撥她和皇帝的關系,秦良玉並沒有忍氣吞聲,直接上書諷刺一番,說有些大將沒見過賊兵的面,只知道吹噓,等真的打起來卻望風而逃,自己打了敗仗,就擔心別人打勝仗,自己膽子小,就見不得別人膽子大,比如總兵李維新,自己吃了敗仗,還不讓她進城,身高六尺的大男子怎麼好意思嫉妒她一個婦人!天啟皇帝自然是明事理的,讓文武大臣都要以禮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