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眨眨眼,一滴淚毫無征兆地滑過臉頰,隨後淚水越來越多,幾乎淚流滿面。
她輕輕嘆了一聲︰“苦命人……”
朱元璋坐立難安︰“妹子這是怎麼了,大明還沒亡呢,你怎麼哭了?”
馬皇後道︰“我是在哭這些殉節的妃子。”
朱元璋道︰“她們有什麼值得哭的,既然是大明皇妃,享盡榮華,也該為大明守節才對。”
馬皇後搖了搖頭,說道︰“這麼說來,後妃殉葬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既然要殉國,為什麼獨獨送走了三位皇子?不過是因為妃子無用,擔心受辱罷了。”
朱元璋撓了撓頭,說道︰“送走皇子,來日未嘗不可東山再起……”
馬皇後道︰“深宮小兒,談何東山再起?他們幾個才幾歲呢。”
朱元璋默然。
徐皇後低聲道︰“若是我,想必國破之際,也會選擇自盡,可……”
可她依然會對周皇後等人心生憐憫,還有些物傷其類。
朱棣大大咧咧地說︰“有我在,怎麼可能讓皇後落到這樣的境地?我可不是朱由檢!”
妃子以死保全名節,意味著皇帝的無能,而他不會是那樣無能的皇帝。
【關于妃嬪殉國這個問題,從家國大義的角度上來說,自然是應該殉國,保全後妃氣節,但如果有人不曾殉國,也沒什麼好苛責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只要不是犯了叛國之類不可饒恕的罪過,倒也不必一味求死,畢竟妃子們的確受到了王朝的供養,但她們最初入宮,卻是遵從皇命,如何能強求她們為了禁錮她們一生的皇室殉葬呢?許多男子也並沒有為大明力戰到最後一刻,那麼也就不必苛責女子是否殉節。朱由檢安排完自己的妃子,又對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說︰為什麼要生在我家!”,然後砍向自己的兩個女兒。】
【昭仁公主當場死亡,長平公主雖然被砍斷一條手臂,但並沒有死去,而是昏了過去,五日後又重新甦醒,清朝統治者也沒有殺她,而是將她嫁給了原本就定好的駙馬周顯,但長平公主還是早早去世,年僅十七歲。國破家亡,幾個年輕男女的不幸也只是無數悲劇中的一角罷了,家國傾覆,誰又能全身而退呢?朱由檢斬殺女兒的行為很冷酷,但以當時人們的價值觀來說,並沒有不妥之處,對他來說公主自然沒有皇子金貴。】
朱由檢一陣發愣,看到這里,喃喃道︰“活著也好,活著也好……”
當他看到長平公主十七歲去世,猛地頓住,仿佛神游天外。
或許這就是命吧,他想。
周皇後凝視著女兒嬌嫩的面孔,眼淚簌簌流下,輕聲道︰“你們為何生在朱家呢?”
她哽咽道︰“若你生在尋常人家,或許也不會這般苦了……”
她無法責怪皇帝,只能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要把這可憐的孩子生下來,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都是從她肚子里出來的。
她想,若是再發展成天幕所說的樣子,她會把女兒偷偷送走。
好死不如賴活著,女兒才多大,不必讓她們承受大人的因果。
若是送走,即使日後無法享受屬于公主的尊榮,好歹也能平安終老。
平安,是她如今對女兒最大的盼望。
【曾有記載稱,朱由檢最後嘗試了一次突圍,但沒有成功,這個說法存疑,也有說沒有突圍的。三月十九日,朱由檢親自撞鐘,試圖召集朝臣們,但沒有人回應,也有說不曾撞鐘的。無論如何,有一點可以證明,朱由檢真的走到了末路,他與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找了一棵樹自縊,王承恩也用相同的方式自盡。《明季北略》記載,朱由檢臨死前曾發出感慨︰“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如先朝靖難時,有程濟其人者乎?”】
【感慨完還要安慰自己說大臣們可能都不知道吧。當天,北京陷落,李自成入城後搜尋朱由檢,周皇後等後妃的尸體已經被發現。《甲申紀聞》記載︰二十一日午,在煤山找到了朱由檢的遺體,他披著頭發,穿著藍色道袍,還有一道帶血的遺詔︰“朕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以發覆面而死,任賊分裂朕尸,勿傷我百姓一人”。關于遺詔的版本,有好幾種,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有一句話不變︰“任賊分裂朕尸,勿傷我百姓一人”。】
朱元璋閉上眼,不願意再看,而天幕的聲音依舊響徹在他耳邊。
“勿傷百姓一人……”馬皇後咀嚼著這幾個字,“希望李自成是個仁慈的人。”
一個仁慈的人,不會縱容士兵劫掠陷落的北京城,不會肆意屠戮無辜的百姓。
大明走到了末路,惟願百姓能夠在新朝統治下安居樂業。
朱棣哼道︰“他用不著如此,來日地下相見,無顏面見祖宗的又何嘗只有他一個?”
朱由檢雖然不成器,但好歹有治理天下的心,其他人不僅不成器,連心都沒有。
首當其沖的就是朱祁鎮,那個王八犢子!
朱祁鈺感慨道︰“放心吧,真的到了地下,不會只有他一個挨打的。”
他雖然不認可朱由檢的性格,但對他的結局還是同情的,有骨氣的人總是惹人敬佩的。
【這或許是一個亡國之君能為國家做的最後一件事,在他死後,也有部分殉國朝臣殉國,如新樂侯劉文炳于弟弟都督劉文耀、彰武侯楊崇善、惠安侯張慶臻、駙馬都尉鞏永固等勛貴大臣,朱由檢曾命成國公朱純臣輔佐太子,但朱純臣選擇了向李自成投降,他是朱棣愛將朱能的後人,這位靖難元勛的後人最終沒能為大明盡忠效死。】
【朱由檢死前萬般牽掛的三位皇子,也沒能如他所願保全火種,他們先是被送到朱純臣家中,但三位皇子最終都落到了李自成手上,後來下落不明,有說法是被清朝人處死了,也有說法是淹死了,還有流落廣州等等說法。若是他們僥幸沒死,或許也算是沒有辜負朱由檢的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