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笑道︰“張敏也成保護皇子的大忠臣了。”
    他面上笑著,心里卻不太爽快,史書把他寫成了一個連後宮管不好的庸人,把貴妃寫成了一個妖妃,倒是張敏成了忠臣。
    張敏他難道是什麼好人嗎?他重用宦官,但對宦官是個什麼德行,他再清楚不過。
    正是因為清楚,所以敢用,沒想到後世史書之上,竟連一個宦官都爬到了他頭上。
    萬貴妃毫不掩飾她的不滿,冷笑一聲,說道︰“我倒想問問張敏,他是不是暗地里養了個小皇子呢!”
    張敏欲哭無淚︰“亂寫也就算了,為什麼要把我卷進來?”
    他以後怎麼面對皇帝和貴妃,萬貴妃可不是什麼心胸寬廣的人,這是要他小命啊!
    忠臣之名雖然好,但他實在是受不起,求求史書換個人禍害吧。
    朱元璋哼道︰“宦官不得干政,到底是有道理的。”
    看看這個張敏,哪怕史書寫他如何忠誠,也掩蓋不了小人的底色。
    朱祁鈺道︰“這《明史》究竟是誰寫的?竟然不能自圓其說!”
    編謊話也該編圓了,同一本史書中自相矛盾,如何能讓人信服?
    【一個死人,自然是不可能死而復生的,唯一的解釋是《明史》在胡編亂造,或者說《明史》的編寫者不是同一個人,總之就是寫完了沒有仔細校對,才會出現這種滑稽的情況。張敏的真實死因,史料中也是眾說紛紜,《玉堂叢語》中記載的張敏是因為被懷恩斥責,一向驕傲的他受不了,便氣死了。而在《同安縣志》與《金門縣志》中都記載,張敏是在成化二十一年生病去世,朱見深還特地給了賞賜以示悼念。】
    【同安縣是張敏的故鄉,而金門縣則是後來演變成的地名,張敏也可以說是金門縣人,地方縣志應該不會亂寫。紀淑妃並非死于萬貴妃之手,張敏也不是為了保護皇子而吞金自殺,朱佑樘也不是因為怕被萬貴妃加害而秘密養育在安樂堂,萬貴妃也從未謀害過皇嗣,所謂打胎大隊長的名號,也是無中生有,事情的真相是朱見深怕萬貴妃不高興,畢竟萬貴妃的心眼確實不怎麼大,就把淑妃母子養在安樂堂,後來又接了回來,而紀淑妃也在不久後病死,從頭到尾,萬貴妃都不曾加害過他們母子。】
    萬貴妃說道︰“心眼不大,沒錯,我心眼小得很,做不了文人口中的賢妃,只能做蠱惑皇帝的妖妃了!”
    她實在氣不過,又道︰“我縱使不是什麼好人,也沒做過謀害皇嗣這樣的事情!”
    她是失去了一個孩子,但不代表她要讓其他女人也嘗嘗這個滋味,橫豎她做不了皇後,自己又沒有孩子,讓皇帝絕後,對她有什麼好處嗎?
    皇帝絕後,只能從宗室過繼,倒是她這個寵妃又能有什麼好下場?
    朱見深滿意地說︰“正是如此,貴妃雖然愛吃醋,但不會做如此狠毒的事情!”
    萬貴妃喜歡吃醋,無妨,這是他們帝妃之間的小情趣,萬貴妃是個聰明人,不會做殺皇嗣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張敏心有戚戚,求後世文人寫史書的千萬把他給忘了,讓他安安靜靜地去死吧。
    【萬貴妃可能不是什麼好人,但也不能隨便亂潑髒水,這所謂謀害皇嗣的流言,又是哪里來的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後來的朝代故意抹黑嗎?其實也不是,這個說法在明朝就有了。明代筆記《谷山筆塵》中記載︰“純皇之誕孝廟也,時萬貴妃寵冠後廷,宮中有孕者,百方墮之。孝穆太後舊為宮人入侍,已而有孕。貴妃使醫墮之,竟不能下,乃潛育之西宮,報曰︰‘已墮。’上不知也”。】
    【這個上指的自然是朱見深,孝穆太後則是朱佑樘登基以後為母親追封的名號。這本筆記的作者是萬歷年間的東閣大學士于慎行,萬歷年間的大臣,又怎麼能知道成化年間的事情呢?成化年間的大臣們自己都不知道,難道是于慎行故意抹黑萬貴妃麼?也不是,他是听宮中的一個宦官所說,但他听了不代表信了,于慎行特意標注了一句話︰“萬歷甲戌,一老中官為予道說如此”,意思是他是听一個老宦官說的,類似于一個免責聲明,表示這是听別人說的,不要隨便就信了。】
    于慎行遭到天幕點名,忙為自己辯解︰“我又不曾說這是真的,還特地說是從老宦官口中听說的呢!”
    老宦官雖然是宮中的人,但他們說的話也不一定能信,畢竟他們自己可能也是從別人口中听說的。
    沒有親歷過,又怎能保證這就是事實?
    他也算是遭了無妄之災,莫名其妙就成了謠言的源頭。
    朱見深道︰“既然說了是傳言,為何要錄入史書之中?”
    難道他們寫史的人看書都是看一半嗎?光把謠言部分看了,剩下的聲明卻扔了。
    萬貴妃秀眉緊蹙,暗自思索著自己在後宮中是不是招了什麼人的記恨,這個老宦官為何要編排自己?
    莫非是她平日太過囂張,樹敵太多,這才被人潑了髒水?
    【老宦官說的,難道就是真的了嗎?同為明朝人的沈德符對此也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傳言訛舛,更甚于齊東。予每聞此輩談朝家故事,十無一實者,最可笑也”。由此可見,明朝人自己都不太信這個所謂的宮廷秘聞,但編寫《明史》的人直接將這個不真實的事情收錄進史書,自動忽略了于慎行的標注,導致清朝皇帝在看完這段也覺得不滿意。】
    【這位皇帝便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特地為此寫了一篇名為《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墮胎》的文章,其中大力反駁了所謂萬貴妃墮胎的流言,表示這種東西不能信。《明史》的編寫者出生在明末,之所以如此抹黑朱見深和萬貴妃,推崇明孝宗朱佑樘,大概是因為後者對文官很尊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