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李世民神情十分復雜,他還以為是朝臣做了什麼,才導致德宗對大臣們的警惕,沒想到是因為這個啊?
德宗想要削藩,這個行為他是認可並贊賞的,藩鎮坐大沒有好處,問題是怎麼削,用誰來削。
德宗削藩的行動並不順利,本來是援助自己人的涇原士兵又發動了兵變,而且這兵變怎麼看都有點自作自受的意思。
人家千里迢迢來長安,家里父母妻兒都等著士兵拿些賞賜回家,結果你就給點粗茶淡飯?
犒賞軍隊這種事,是可以這麼糊弄的麼?!不舍得出錢,結果引發了這麼大一個麻煩,值得嗎?
李治無語︰“他是因為兵變還是因為王翔,這才不信朝臣的?”
若是前者,那就是活該,若是後者,那只能說他倒霉了,誰讓他把犒軍這麼重要的事交給這麼一個糊涂蛋呢?
李隆基痛心疾首︰“節儉是好事,可不能在軍隊的事上節儉啊!”
大唐是沒錢了嗎,怎麼犒軍的錢還要斤斤計較?犒軍只是花費了一點錢,可要是軍隊嘩變,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
劉徹說道︰“這個王翔居然敢在這種事上做手腳,膽子挺大。”
有些事是不能糊弄的,比如犒軍都是不能疏忽,不能節省的,士兵們都到了長安,王翔還敢這麼敷衍,生怕士兵不造反麼?
【再就是唐僖宗,我們剛剛說過的,他一人便跑了兩次,第一次自然是黃巢起義的時候,他在四川躲了四年,直到黃巢遭遇唐軍反噬,兵敗自殺後,僖宗才回到長安。第二次便是他返回長安不久,他身邊的宦官田令孜,也就是帶著神策軍護送他出逃的那位宦官,當時的大唐沒有多少錢,田令孜要是搞不出錢,神策軍的軍餉都不知道從哪里來,恰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手中的鹽池,他便想要分走一部分。但王重榮並不同意,我的錢為什麼要分給你,這是哪里的規矩?田令孜不管這些,他就是鐵了心要鹽池,王重榮不搭理他,哪怕朝廷下詔,他也拒絕把鹽池給田令孜。】
李世民臉頰抽搐,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此事。
他該說什麼呢?國內還亂得一鍋粥呢,朝廷內部便因為利益鬧得不可開交,他也不知道該怪誰。
怪田令孜覬覦人家的鹽池,可他要是拿不出錢,發不出軍餉,軍隊再嘩變了怎麼辦?怪王重榮不給,可憑什麼他就要把自己的鹽池給田令孜呢?
雖說王重榮也是大唐的子民,可他就是不給,皇帝下詔又不給,他們有什麼辦法?
哦,還是有辦法的,把鹽池搶過來就是了,可朝廷內部自相殘殺難道是什麼好事麼?
多少王朝的敗落,都是從內部相爭開始的,皇帝得不到任何好處。
李治眉頭緊皺,若田令孜不能解決這件事,恐怕又要生事,,唐僖宗已經跑了一次,要是再跑一次,那可就丟人丟大了。
李隆基哀嘆︰“我大唐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連軍餉都拿不出來了麼?”
他現在錢多的是,已經很久沒體會到缺錢的感覺了。
嬴政沉默了,一個皇帝便跑了兩次,這也不是個一般人吶。
不過跑了還能跑回來,也挺神奇的。
【田令孜很是不爽,他把王重榮調到兗海,把王存處調到河中,再把原本的兗海節度使調到王存處的地盤,王重榮心想你居然敢跟我耍陰招,黃巢作亂的時候你跑的那麼快,長安還是我收回來的,你有什麼臉面在我面前囂張?于是他彈劾田令孜挑撥離間,對方一看火氣也上來了,派 寧節度使朱玫和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等人與王重榮開戰,王重榮一看不就是搖人麼,我也會搖人,他搖的正是河東節度使、隴西郡王李克用。不過李克用也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會參與到這種爭端里,純粹是被王重榮騙了,王重榮告訴他,田令孜和朱溫等人蠱惑皇帝,想要干掉你。】
李世民臉色大變︰“他這是做什麼?擅自調動節度使,這不是在動搖藩鎮的人心麼?”
你平白無故地把節度使調走了,藩鎮的軍民該怎麼想?朝廷一紙調令,比得過節度使在當地多年的經營麼?!
田令孜的做法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矛盾更尖銳。
李治臉色微白;“李克用不會真的信了吧?”
雖然他很討厭這些囂張跋扈的宦官,但田令孜起碼是昭宗這邊的,若是他敗了,僖宗也討不到好處。
比起宦官,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們難道就好了麼?他們比宦官的威脅更大!他們是真的可以做到改朝換代的!
這大概就是皇帝會信任宦官的緣故,宦官是殘缺的,想要改朝換代太難了,只能依附于皇帝。
李隆基搖了搖頭︰“這下完了,矛盾怕是無法化解了。”
若只是口角之爭,尚有回旋的余地,可好幾個節度使參與其中,就無法輕易了解了。
嬴政說道︰“若他只是求李克用幫忙,李克用未必會參與,誰也不想攪和進這種事,可要是涉及到自身利益,便不一樣了”
朱元璋說道︰“王重榮的挑撥雖然簡單,可架不住李克用真的信啊!”
皇帝當然沒說什麼干掉李克用,但誰讓李克用真的相信王重榮的話呢?
【李克用本來就和朱溫有仇,听了這話頓時信了,與王重榮聯手逼近長安,神策軍直接潰敗,田令孜只好帶著僖宗逃往鳳翔,皇帝再一次丟下長安逃跑了,經過好一番折騰,僖宗這才回到長安,並于長安去世。接下來這個倒霉蛋是昭宗,僖宗都比不上他,黃巢起義時,他便跟著僖宗跑過一次,等到他自己登基的時候,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作亂,兵鋒逼至長安,昭宗驚恐之下逃到終南山,然後被李克用迎了回來,李茂貞打不過李克用,只得暫時偃旗息鼓。但沒過兩年,李茂貞就再次領兵進入長安,昭宗無奈,只能再次踏上逃亡之路,投奔化州的韓建,並暫時居住在華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