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李世民怒極︰“莫非她也想做下一個武氏?!”
後代子孫立誰為後,與他沒有關系,但皇後干預朝政,想要做下一個女帝,與他很有關系。
歷史上不乏驕縱跋扈的皇後,對李世民來說,這些都太過遙遠了,因為他的母親和妻女都很賢淑。
唯一離他很近的文獻皇後雖然善妒,且陰差陽錯對選中了楊廣為太子,但她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賢後。
武皇後、韋皇後等人若只是像獨孤皇後一般善妒,只要不影響江山社稷,他懶得管,也沒有那個精力去管。
但武氏做出了他萬萬不能容忍的事情,她竟然篡奪李唐江山,奪走了本該屬于李家的皇位!而韋皇後、張皇後等人,竟也做出了如武皇後一般不賢的行徑,實在可惡。
李治臉上陰雲密布,他看向武皇後,似笑非笑地說︰“皇後可為我李家婦做了一個好榜樣。”
韋皇後、武惠妃、張皇後……他們大唐的後妃可真是人才輩出啊!
武皇後神色平靜,說道︰“聖上此言差矣,人皆有貪欲,張皇後貪戀權柄、不安于室,于我有何干系?難道在我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後都是賢良淑德的麼?”
李治眯起眼,臉色也沉了下來︰“你就不怕我廢了你?”
武皇後笑了︰“聖上當然可以廢我,天子可以廢掉一位皇後,自然就可以廢掉第二位。我不敢奢求聖上顧念夫妻之情,饒恕我的罪過,只盼著聖上顧念親生骨肉,勿要怪罪他們。”
李治啞然,他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了,武皇後頗有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氣度。
李隆基冷笑︰“這個孽子,怕是忘了前代的教訓了!”
武氏和韋氏的教訓還不夠慘烈麼?即使他再寵愛武惠妃,權力也是被他牢牢把控,絕不假手于人的。
【李豫登基後,將張皇後廢為庶人,而李輔國自恃有擁立之功,行事十分跋扈,甚至還聲稱李豫只須安坐宮中,朝中大事交給他來處理。李豫無法忍受李輔國專權,但又無法直接奪了李輔國的權力,何況對方手握兵權,他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與其虛與委蛇,事事听從李輔國的安排,麻痹他的警惕心。李輔國並沒有得意太久,李豫與宦官程遠振聯手,奪了李輔國手中最具威脅的兵權,又將他的官職罷去。為了徹底除掉李輔國這個禍患,李豫又讓人假扮盜賊刺殺李輔國,連項上人頭都拿走了,隨李輔國下葬的是用木頭雕刻的首級,李豫追贈其為太傅,但謚號為丑,極具侮辱性。】
劉徹意猶未盡︰“李家人的故事可真有趣。”
大唐的女子似乎都格外大膽,漢朝雖不乏女強人角色,譬如呂後,但如武氏登基稱帝什麼的還是太超前了。
嬴政重重一嘆,想他英明一世,卻沒想到在趙高身上走了眼,還是不能放縱宦官啊!
李世民十分不爽,他們李家的江山,一個閹人來湊什麼熱鬧。
不過李豫的表現還是讓他比較滿意的,他李家的二郎就應該有這個血性和氣魄,絕不能受制于閹人之手。
朱元璋回顧了一番漢唐的宦官之禍,再想想本朝的王振,心中更加警惕。
在他看來,閹人只能做奴才,一旦放縱他們,一定會釀成大禍,後妃也是如此。
李隆基譏笑道︰“看吧,我這孫子可比兒子強多了。”
李亨那個倒霉兒子,一點也不知道吸取前朝的教訓,堂堂帝王居然受制于皇後,還給兒子留了李輔國這麼一個禍害。
李輔國對他不敬,他心中憤恨,再看孫子解決了李輔國,不由暗爽。
【由于洛陽再次失陷敵手,安史之亂也還未平定,李豫登基後便任命長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這一道政令便是在向朝廷上下表達他對于平定叛亂的決心,並大封郭子儀、李光弼等功臣,同時對前朝遺留下的許多政治問題進行處理。李隆基做皇帝時,有一部分李唐皇族受到冤屈,譬如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後。在李隆基形形色色的女人中,王皇後算不上出名,但倒霉絕對算得上。】
【她早年便嫁給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為李隆基出了不少力,為人十分賢淑,但她一直沒兒子,其兄為了求子便搞了符厭。本來王皇後就已經失寵,這下更是撞槍口上了,直接被李隆基廢黜,王皇後死後,他本人嘴上後悔,但遲遲沒有恢復其皇後的地位。除去王皇後以外,還有更倒霉的太子李瑛等人,李豫恢復了他們的爵位封號。】
李世民皺眉道︰“王氏畢竟是他的發妻,即使厭棄,也不該如此苛刻。”
王皇後雖然犯了忌諱,但她並沒有做什麼不好的事情,王皇後已經死了,若李隆基真的後悔,為何不恢復她的皇後身份?
當然,如果這事另有隱情,那就當他沒說。
李治眉尖一挑,王氏失寵,這時武惠妃那會兒的事吧?
他們祖孫倆有幾分相似,為了一個武氏女子,廢了一位王氏女子。
李隆基有些心虛,只是這份心虛並不是對王氏,他早就厭棄了王氏,不過嘴上說後悔罷了。
但對于李瑛等三位皇子,他是真的心虛,他們與李亨不同,雖然嘴上抱怨過,但從未如李亨一般直白地不敬。
李隆基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麼辦,天下人都知道他們是冤枉的,他要是再處置他們,世人該如何看待自己?何況他們並沒有錯。
可要是不處置,三人心懷怨恨,對他實施報復,又該如何?
【同年李豫發兵進攻史朝義政權,唐軍在橫水大敗叛軍,六萬叛軍或被俘虜或被斬殺,史朝義遭遇大敗,只好倉皇北逃,唐軍收復了包含洛陽在內的許多失地,恆州節度使張忠志等人帶著大片土地歸順唐朝。寶應二年,史朝義大勢已去,僕固懷恩還在身後窮追不舍,各地叛軍聞風而降,史朝義準備到範陽投奔李懷仙,但李懷仙已經在李豫身邊的宦官駱奉先的勸說下歸降大唐,令部下李抱忠駐守範陽,史朝義趕來投奔,李抱忠自然拒絕讓他進城。史朝義眼看唐軍已經逼近,只能選擇上吊自殺,李懷仙將他的頭顱獻給了朝廷,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這才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