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不退

第1135章 三省六部與軍政分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沐風葉 本章︰第1135章 三省六部與軍政分離

    朱慈霃雖然稚嫩,但是也能記得起時間,除夕夜正是他父親離京之時,當時朱威確實在宮中,也確實有人傳話,說是需要朱威批條子。

    那時正是情感濃烈之時,哪里有功夫出去?

    可是沒想到,這麼一件小事兒,竟然被彈劾了。

    事關六千百姓之事,小嗎?

    不可否認,很小很小,小到一般這種事兒都到不了朝廷,當地州府都能夠解決了。

    可是這事兒為什麼到了朝廷?

    就算到了朝廷,不論是戶部還是工部,隨便一個郎中也能夠有權利批個小條子了,那為什麼非要讓朱威來批?

    那些僅剩下的老臣,比如左光斗孫承宗等人,都感覺其中有陰謀。

    再看那些跟著朱威從寧夏入京的人,則都是一臉淡然的模樣,好似已經知道一切內情一樣。

    朱威小步走下御階,回身拱手︰“陛下,臣因私廢公,實在萬死之罪!請陛下責罰。”

    朱由校臨走之前,與朱慈霃說了許久,讓朱慈霃記憶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朱威可以絕對信任,就像信任他自己一樣信任朱威。

    也告訴了朱慈霃莫要做神宗,不要掌權之後就清算功臣。

    可是,帝王心術朱慈霃又沒學過,小小年紀面對如今這般場景,他也是懵逼的,轉頭朝著自己的大伴看去。

    朱慈霃的大伴是陳百的干兒子,曾經不止一次鼓動陳百跟朱威對著干,原名沒人知道,跟了陳百之後改名叫陳六,也就是陳百的第六個干兒子,如今陳百走了,他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成了秉筆太監了。

    不過和陳百一樣,有些小聰明,但是不多,平常讓他辦個小事兒還行,但是在這種場合,他的水平實在比朱慈霃強不到哪里去。

    但是主子有事,他又不能干看著什麼都不做,只能硬著頭皮上前說兩句︰“陛下,此事鎮國公也並非故意犯錯,還望陛下看在鎮國公忠心為國的份上,從輕發落!”

    “當是如此!”朱慈霃連忙跟著說道。

    這話一出,別說朱威了,就是孫承宗那些人也是皺起眉頭。

    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反饋出來的意思就耐人尋味了。

    皇帝的想法竟然以一個太監的意見為主,這是誰都無法忍受的。

    “大膽!陛下之決斷,怎能容你一個閹人放肆!”

    左光斗性子最急,最先出來怒斥。

    陳六臉色一僵,這麼多年以來,他可沒怎麼受過氣,剛剛升任秉筆太監,內宮第一人啊,在朝堂之上被呵斥,若是周琦這種老狐狸,自然不會放在心上,說不定還會認錯認罰,若是陳百這種有些心機的人,肯定也不會當場發怒,只會在後面找機會惡心一番左光斗罷了,但是陳六還年輕,陡然得到權力,成為人上人,能壓著自己一頭的陳百也走了,現在若是被落了面子,日後在宮中,誰還會服他?

    “左大人是在欺負陛下年幼嗎?還是說左大人認為鎮國公是故意所為?萬事皆有緣由,陛下待鎮國公如股肱,難道非要重重責罰才能如左大人之意?那陛下是否只有听你的話,才能坐穩這個皇位?”

    陳六的小聰明啊,比陳百強很多,最起碼他會拉大旗,拉著朱威對抗左光斗。

    若是半年之前他肯定不敢的,但是如今的左光斗不過是軍機處章京而已,無品無階,他這般說,在官場規矩上,倒是沒有犯多大的錯。

    可是,小聰明畢竟是上不得台面,他拉大旗,可是大旗是否願意被他拉,這是最重要的問題了。

    很明顯,他根本看不清形勢。

    一鎮六千人被淹的小事兒,由朱威的人在朝堂之上彈劾朱威,這事兒怎麼看都是一個局。

    其他人雖說也看不明白,但是不會往里跳的,只有陳六這種心性未穩的人,才會看不明白。

    果不其然,在陳六話音剛落之時,朱威快步上前,一巴掌打在他的臉上。

    只用了三分力,但也不是陳六這閹人能夠承受的,陳六只覺得好似被一頭水牛撞到了一樣,在朱威手掌接觸到臉的瞬間,他能清晰的听到骨骼碎裂的聲音。

    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他暈過去了。

    朱威打陳六之時,也是看了位置的,剛好用身體擋住朱慈霃的視線,所以朱慈霃只是听到一聲脆響,至于發生了什麼,他並不知道。

    朱威打完之後,立馬轉身,看著朱慈霃,輕聲問道︰“陛下,你知道如何做一個帝王嗎?”

    朱慈霃一愣,隨機搖頭︰“不知。”

    “臣現在教你!作為帝王的第一要點,就是不能說自己不知!帝王為天下統帥,理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哪怕不知道,也不能說不知道,陛下明白嗎?”

    朱慈霃點了點頭,又緊接著搖頭︰“舅舅…”

    朱威又打斷朱慈霃的話︰“陛下,你是君,我是臣,你是天子,天子沒有舅舅,所有人都是你的臣子!你沒有親情,也不該有親情!做了天子,就要絕情絕欲!”

    朱慈霃都快哭出來了,帶著哭腔說道︰“不要…”

    朱威拉住朱慈霃拽著他衣袖的小手,深吸一口氣︰“你若是不要變得無情,日後會很難很難,甚至…很憋屈,你還願意嗎?”

    朱慈霃年紀小,並不懂這些,對現在的他而言,權力什麼的都沒有親人重要,所以只是一味的點頭,朱威深吸一口氣︰“好…日後我每年都會問你一次,你若是不想這般憋屈,又有能力做好一個帝王,我就會將所有權力交給你,但你若是撐不起來整個大明,你就會成為大明權力最小的帝王,你可願意?”

    朱慈霃還是點頭,朱威看著這個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小皇帝,心中莫名滋味,因為按照他的想法,所謂的皇權所謂的家天下,都是要被摒棄的。

    原因無他,將一個國家的命運交到一人或者一家手里,這個國家政權長久不了,世世代代為明君的概率,比你天天中雙色球的概率還要小的多。

    既然如此,應該如何呢?

    朱威想過近現代各種的政治體系,比如君主立憲,比如總統共和制,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這些制度都有其特色,也都有其優缺點。

    比如君主立憲,君主作為國家象征可緩解政治沖突,維護民族認同。例如英國女王在甦格蘭獨立公投中保持中立,避免了國家分裂風險。

    議會主導立法與行政,形成三權分立體系,減少權力濫用可能。例如英國《權利法案》確立議會最高權力,限制君主專制。

    無需暴力革命即可實現憲政轉型,降低社會動蕩成本。如日本明治維新通過君主立憲保留天皇制度完成現代化改革。

    但是其缺點也是大的很,議會多黨制易導致決策緩慢,比如英國脫歐談判歷時3年的反復即為例證。

    君主及貴族階層仍享有特殊地位與經濟特權,如現代日本皇室與英國皇室,在民眾文化基礎不斷提高的同時,對貴族享受的特權也就越發反感。

    若是精英階級大規模的反對皇室,這個國家也就廢了。

    再說總統共和制度,這是美國的政治體系。

    好處很多,比如總統在任職期間,沒有因政見不同而倒台的風險,可以積極推行政策,在行政與立法相互制約的情況下,行政權力高度集中。

    而議會又能有效的限制總統,清晰的三權分立制度可有效避免任何一個部門形成獨裁。

    但是三權分立也是導致美國政體運行效率低下的原因。

    最後再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優缺點就不說了,審核通不過。

    只說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對于一個人口上億的國家而言,在這個國家百分之九十的百姓不識字的情況下,人民代表的選舉人民不一定有話語權,並且極其容易被欺騙或者收買選票。

    所以…這三種主要的政治制度,都不適合如今的大明。

    朱威想了許久許久,與大才女徐夢瑤也談論了許久,最終…他做了一個大膽而又符合現在情況的決定。

    朱威輕輕拍了拍朱慈霃的手,將衣袖從小手中拉了出來,而後轉身朗聲道︰“太祖令!閹人不得干政!從今日起,取消司禮監批紅之權,司禮監回歸原本二十四監之一,不得再有任何擅權!”

    “另外,這次山東之事,暴露出如今我們體制上的不足,陛下年幼,無法理政,憑借輔政大臣與軍機處,也無法應對諸多事務,所以各位大人,你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說到這里,朱威頓了一下,看著站在大殿後面的孫承宗等人。

    孫承宗面有所思,內閣沒了,設了軍機處,這是要收權,可是如今權力都在朱威身上了,又來這麼一出,是為什麼呢?難道朱威還想自己坐那個位置?

    孫承宗暗暗搖頭,先不說其他的,就是以朱威現在這樣清晰的腦子,就不會做出這種必定不會成的事兒。

    “孫大人,你有何高見?”

    朱威突然問孫承宗,這讓孫承宗心中升起不太好的感覺。

    不過不由得他多想,只能出列︰“下官沒有頭緒,不知鎮國公有何高見?”

    朱威沉聲道︰“孫大人也知道我是一個粗人,實在不懂那麼多,可否請孫大人將古往今來所有的制度都說上一遍。”

    孫承宗還是不知道朱威葫蘆里買的什麼藥,但還是開口說道︰“自周公制禮以來,周為分封制與宗法制,選官為世卿世祿制,秦為郡縣制與三公九卿制,選官為軍功爵制,漢為中外朝制與刺史制,選官為察舉制、征闢制,魏晉南北朝為三長制,選官為九品中正制,隋唐為節度使制與三省六部制,選官隋為科舉制,唐增設武舉與殿試,此等選官制度,延續至今,後宋為二府三司制與文官制,元為行省制與中書省制,到了大明,則為內閣制。”

    果然是一代帝師孫承宗,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張口就來,說的還並無差錯,這般人物果然厲害的很,總之朱威是比不上的。

    听了孫承宗的話之後,朱威輕輕點頭︰“那孫大人覺得,何種制度最好呢?”

    孫承宗不假思索直接答道︰“自然是內閣制!”

    朱威輕笑︰“孫大人,要說實話啊。”

    孫承宗一愣,隨即低頭悶聲道︰“三省六部…最為妥當!”

    朱威猛的轉身跪下︰“陛下,三省六部,最為穩妥!”

    朱慈霃哪里懂得朱威與孫承宗說的什麼意思?不過朱威說了,那就應當是對的,當下點頭同意。

    三省六部制被後世稱為“古代行政體系的巔峰設計”。

    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門下省審核駁議,尚書省執行決策,形成決策—審核—執行的權力分立體系,避免了權臣專權。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分管具體事務,職責明晰,專業化程度高,這一模式從隋唐沿用至清末,成為封建官僚體系的核心框架。

    通過分權制衡強化皇權,同時提高行政效率,如唐代政令從起草到執行需經三省聯署,減少決策失誤。

    但是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因為任何制度都有缺點,三省六部制也不例外。

    其最大的缺點就是人了,治國就是治官,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真理。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點呢?

    沒辦法從根本解決,不過對于現在的大明而言,只要朱威在,那這缺點也就不是事了。

    因為朱威獨掌軍權,軍政分離,軍隊獨立于政治體系之外,若有不對,可以隨時武力鎮壓。

    這才是朱威最大的底氣。

    朝會最後,確定宋應星為尚書省主事,孫承宗為門下省主事,而中書省主事,則是由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擔任,那人就是朱威的學生,朱缶。

    至于左光斗鄭三俊王之吴三人,也是有安排的。

    左光斗嫉惡如仇,那就放到御史台,逮住人就往死里咬。

    王之吴愛搞陰招,那就放到都察院,比一般的錦衣衛還好用。

    至于鄭三俊,放到了大理寺,這算是現在比較清閑的衙門了,也算是有一個好的結果了。

    出宮之時,孫承宗追上朱威,沒有客套直接問道︰“你為什麼重設三省?你到底想要做什麼?”

    朱威攤了攤手︰“不做什麼,只是我精力有限,做不了這麼多事兒,分權才是最好的結果。”

    “如今天下已定,你還能有什麼事兒?”

    朱威指著太陽的方向︰“我要做的事很簡單,讓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我要帶著大明的新軍,征服所有能被征服的國家,我要將華夏的旗幟,插到世界上的每一處山峰!”

    孫承宗一時間有些不太確定朱威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你…認真的?”

    朱威重重點頭︰“真的不能再真了!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大明安穩之後,就是我對外用兵之時!這幾年…我只關心三件事。”

    朱威伸出三根手指,說一個放下一根。

    “財政,軍備,民生!”

    最後握成一個拳頭︰“男兒活一世,不去征服,就太虧欠這歲月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邊軍不退》,方便以後閱讀明末︰邊軍不退第1135章 三省六部與軍政分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邊軍不退第1135章 三省六部與軍政分離並對明末︰邊軍不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