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唐︰開局擄走李世民 !
長安城外的三里地處,倉庫附近。
夏天炎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難民們饑腸轆轆,橫七豎八地躺在了地上。
災民們這一路走來,都是以草根樹葉來充饑,身體好的勉強到達了天子腳下。
而對于那些老弱病殘者,因草根等植物消化不良,餓死的不在少數。
這日,難民們剛想進城,听得城外有人在呼喊。
“今日開粥棚,都有吃的!還有煮出來的紅疙瘩啊!”幾個年輕的辦事者,奉上頭的命令,架起了鍋灶,搭起了粥棚。
“真有這等好事情?”
“畢竟是天子腳下嘛。”
“當今聖上,仁厚愛民,不會有錯。”
“有口熱粥就好,特麼的,老子啃了都快二十天的樹皮了。”
難民們一邊踱著步子,往粥棚方向走,一邊有氣無力地議論道。
“這粥怎麼就熬得這麼好喝!我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還是頭一次喝。”一個老頭自言自語道。
“爺爺,這碗里紫紅色的、軟乎乎的的疙瘩是啥啊?”一個小女孩從粥里發現,此物最是好吃。
“八成是某種動物身上的肉,我听說啊,那當官的老爺,一般喝得都是肉粥。”另一個窮苦的百姓講道。
听說長安城外有免費的粥喝,一些過往的生意人,也想路過討兩碗,只見粥里裹著大量的細沙碎石,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長孫無忌的家丁道︰“上頭的法子還真好使。如此一來,能領到粥的、並不嫌棄含有細沙碎石的,就只有這窮苦的百姓,真正的難民了。”
城外的災民听聞有粥喝,而且黏糊糊的紅疙瘩甚是止餓,一時間,奔走相告,四面八方的難民,往施粥的方向聚攏。
……
大唐,皇宮內。
“陛下,陛下……喜報啊!”大臣杜如晦笑得合不攏嘴,跑著來見聖上。
“哦?喜從何來?”聖上李世民心知肚明,卻故意不說破,佯裝不知,他想再親耳听听,臣下心里是怎麼評價的。
“今日,听手下的講,有人在長安城外開了粥棚,還提及里面有一種紫紅色的疙瘩,頗得百姓贊嘆。”
“臣不太相信,便駕車出長安城看,果真,百姓數日來的饑餓,今日初見成效。”
“我在車內,听著百姓都說,天子德威,仁厚愛民。”
李世民听百姓如此夸贊自己︰天子德威,仁厚愛民。真乃真言,飄飄然若清風拂面而來。
杜如晦繼續道︰“那架粥棚的人,也支支吾吾解釋不清這紅色的軟疙瘩是什麼,看他們忙著災民的事兒,我也沒再細問。”
“等會兒我問清楚了,再來回稟陛下。”
李世民龍顏大悅,哈哈大笑︰“杜愛卿,這便是朕和長孫大人的手筆。你看如何?”
“原來這便是陛下,那日聊起的新品種農作物,老臣糊涂,不知這紫紅色的疙瘩學名為何?”
“這叫紅薯。”李世民說道。
“難怪和粥一起煮著,米湯的顏色都是一片紫紅色。”
“不,此物得剝了皮。”李世民向杜如晦解釋道。
“只是底下辦事的,一來以前也沒做過,二來施舍的都是災民,也沒那麼多精工細作的講究。隨便洗了洗,沒有削皮就放入了大鍋中,與粥米一並熬了進去。”
“原來是這樣。”
“正好,御膳房今日也為朕熬了紅薯小米粥,與萬民同樂。你就留下來,陪著朕一起用膳,也讓你開開眼。”李世民對大臣杜如晦說。
“臣遵旨。”杜如晦早已嘴角上揚,心頭一樂。
二人正聊著,御膳房的太監們便盛了粥過來。
杜如晦見陛下端起了碗來,只見粥中切碎了的糯黃色的紅薯,聞了聞,香氣撲鼻。
輕輕咬了一口,從未吃過,香甜可口,將紅薯放于粥中,更比日常喝得小米粥,不知好喝多少倍!
“真比玉液瓊漿還有味道!”杜如晦拿著銀勺,也不顧粥還燙,快速地喝入口中。
“臣好奇,不知陛下是如何尋得這救萬民于水火的新作物?”
“朕近日外出體察民情,和長孫愛卿佯裝富商,從一山人手中,購得這萬斤紅薯。”李世民一邊喝著紅薯粥,一邊回答道。
“原來如此。”
只是這杜如晦哪里想得到,當今聖明的陛下,居然是去土匪窩里去體察民情。
“既然是山林中的高人,那前幾日,陛下讓米中加入細沙碎石的主意,還有調查我大唐箭羽的事情?想必也是這位山人指點?”杜如晦繼續問道。
“不錯,正是他。此人雖隱沒于山中,但卻能運籌帷幄于山野之中,明察秋毫于細微末節,能推斷千里諸種大事。”
“更能培育新的物種,慷慨賜教于我。真乃百年不遇的賢才,是我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李世民繼續夸贊道。
杜如晦見當今陛下,對一個山人如此夸贊,不禁心生好奇。
便對陛下道︰“臣聞陛下遇此良才,心中亦是渴慕,不知陛下,下次再出去體察民情的時候,能不能也帶上老臣?”
杜如晦想著,陛下如此夸耀這位賢才,必是想讓臣下們也認識認識,多向這位前輩學習學習。
那古書中,大賢之人往往不慕名利,不求富貴,隱居于山林之中。杜如晦猜想︰大概說得便是陛下提及的這位山人。
李世民瞧了一眼杜如晦,帶這老杜也進土匪窩里走一遭?
立即放下碗筷說道︰“不行!”
陛下的聖心,難以揣測啊!
“吃了朕的紅薯,交給你辦的差事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