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
尋著記憶,裴秋帶著越文他們,來到外祖父的墓前。
裴秋發現,這片墓地比記憶中的,又多了許多的墳頭。
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哪怕只是小型的爭斗。
可傷亡最多的,依舊是普通老百姓的兒子。
又有多少家庭喪夫,喪子,其悲傷只有自家人能懂。
擺好祭品,待越文他們跪拜完,裴秋把酒打開,灑在地上。
腦子里不禁,又浮現出“秋兒”的樣子。
孤零零的坐在墳頭,呆呆的望著墓碑。
眼楮里沒有神采,整個人沒有生氣,輕飄飄的如枯葉一般,好像會隨風飄走一樣。
就這樣一坐,就是一天。
從日起到日落,如果不是照看這片墓地的老人,每到傍晚就來催促。
“秋兒”會這樣,一直坐著吧!
裴秋嘆了口氣,把酒盡數灑在墓前,心里默道。
“秋兒”,姐來了,帶著孩子們來祭拜外祖父,也來祭奠你,希望你在“他鄉”一切安好…說完。
裴秋跪在墓碑前,鄭重的磕了三個頭。
起身,對越文他們說道“走吧!”
越文看著,阿娘磕完頭後,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腳步都輕快了好多。
這麼多年了,阿娘總算回來,應該也是,滿足了一下心願吧!
越文提著籃子追上裴秋,說道“阿娘,我們會,陪著阿娘每年來祭拜,外太祖父。”
裴秋轉頭看向越文,笑了笑說道“文兒,孝順。阿娘雖然有些遺憾,這麼多年沒來祭拜外公。但更多的是,遺憾自己沒有早些成長起來。今天,祭拜了外祖父,讓外祖父看看如今的我們,想必外祖父也是欣慰的。”
越文完全,沒有想到,阿娘會如此說。
阿娘對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
可在自己的心里,阿娘真的是完美。
堅強、勇敢、睿智,不急不躁,從容不迫…
看著阿娘,微微帶笑的臉,越文突然覺得,自己似乎又明白了什麼。
人,大都是在,困境中成長且成長的更加完善。
阿娘也是如此吧!
“大姐,我們先回客棧換衣服?”
阿春在後面問道。
“是的,姑姑,我們先回客棧。”冬兒應道。
“對,換好衣服,我們再去逛一逛。”武兒也說道。
“是的,時間還早,我們逛逛再去,這樣上門就剛剛好。”冬兒應道。
“看看有什麼好玩的…”武兒說道。
裴秋听著,冬兒和武兒的常規說話方式,笑開了顏。
有這倆寶貝兒,真的想寂寞都難呀!
很快的回到客棧,大家換好衣服,裴秋正想開口介紹。
小樹竄了過來,說道“嬸嬸,和往常一樣,我來打頭…”
“小樹,可喜歡領路了。”
冬兒笑呵呵的說道。
“小樹就是聰明。”阿春也說道。
“小樹哥的方向感很好,確實很適合帶路。”武兒也說道。
“對,在省城的時候,哥,沒逛多久,就把省城逛熟了。”小草也與有榮焉的說道。
于是,在小樹的帶領下,大家慢慢的,逛起了寧安城。
裴秋,也饒有興趣的看著,寧安城的皮毛,倒是挺多的,可能是接近邊關的原因。
關外又盛產畜牧,老百姓之間的,貿易是各取所需,
所以,大量的皮毛就引了進來。
問了問價格,比當初在省城給越文買的便宜多了。
“大姐,這寧安城的皮毛可太好了。”阿春忍不住說了起來。
“是啊,姑姑,而且價格便宜好多。”冬兒說道。
“是呀!又便宜,貨又好。”武兒也點頭說道。
“毛色也很漂亮。”小草也點頭說道。
“要不,我們多買幾張回去,給你們一人,再做一套衣服。”阿春說道。
“這個皮毛,做成大氅或斗篷最好。”冬兒說道。
“還是我們冬兒,最有眼光。”阿春贊賞的說道。
“那是,二姐是最擅長設計的。是吧,二姐。”武兒背著手說道。
“對,二姐設計,的圖案最好看。”小草靠在,冬兒的身邊說道。
冬兒揮揮手,豪氣的說道“那是,你們二姐我可是天資聰穎。”
“嗯!就是拿針的手有一點點不听話。”武兒嘴快的說道。
“哎喲!好久沒挨打是吧?”
冬兒立即揪著,武兒的耳朵說道。
“二姐,你又來,阿娘,姑姑,你們看二姐…”
“哈哈哈…”
這皮毛,如果帶回,省城這些地方,利潤倒是可觀,裴秋正這樣想著。
越文轉身,走了回來,說道“阿娘,這邊的皮毛還真的挺好,不知道邱掌櫃,有沒有在經營這一塊。”
“文兒,有興趣。”
“嗯!阿娘。要不我寫信問一問邱掌櫃?”
“可以,驛站送信還是挺快的。”
“阿娘,真好。”
“是我家文兒通透,阿娘喜歡。”
“阿娘。”
越文有些,不好意思的喊了聲。
“咦!大哥,阿娘你們在說什麼悄悄話?”
武兒突然湊了過來,拉著越文的手問道。
“是嗎?阿娘,大哥說啥呢?我們也要听。”
冬兒听到武兒的話,也湊了過來。
裴秋看了看,這下好了。
阿春,小樹、小草也自動圍了過來,全都望著她和越文。
只好說道“逛了這麼久,要不我們,找一茶樓坐下再說。”
“好呀!”
“找茶樓。”
“不用找,前面就有一家。”
“那我們快去。”
“好…”
走進茶樓,點了壺茶,阿春,還給孩子們點了一盤糕點。
阿春還沒,來得及動手倒茶,冬兒和小草,一個提著茶壺,一個拿著茶杯就,一一給大家倒上。
然後,正襟危坐,看著裴秋和越文。
裴秋看著,他們這搞笑的樣子,實在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文兒,你來給他們講吧。”
“是,阿娘。”越文應道。
其實越文有些,不太想講。
畢竟,現在還只是想法,能不能實施,都還不知道。
越文沉吟了一下。
“文兒,無事,這對于我們家來說,無非是錦上添花的事。有什麼想法,讓家里人也听听,就當閑聊,或許還有什麼啟發。”
越文听見,阿娘如此說,心一下放寬。
自己有些顧慮多了,還是阿娘想得明白。
“剛剛我和阿娘,談的就是這件事。”
越文簡明扼要的,講了一下。
“這樣啦,這是好事,價格差確實太大了。”
“而且這邊的品質更好。”
“即便,邱掌櫃沒做這一塊,我們可以自行賣。”
“只不過,開頭要慢一些而已。”
“其實,我們可以以物換物,這邊通往,關外的就是這樣。”
“對,以物換物最好。”
“我們有現成的肥皂…”
越文木了,阿娘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