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

第275章 殿試之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福壽安康 本章︰第275章 殿試之日

    二十三日,貢院大開大門。兩日過後,太子少保和鄭王帶著新出的貢試卷子進了宮。

    南平年間,能在官場有一番作為的進士,朱維楨心里基本有數。他粗粗翻了一遍,見著幾個熟悉的名字。

    潘彬的長子潘平還有雲嬪堂兄徐陵二人,都成了貢生,潘平尚好,他父親在太子少保手下帶過,知道其文風喜好,他得了父親指點,名次倒是不錯。

    只是雲嬪堂兄徐陵,他的文章講實簡潔,對了太子少保的喜好,只是詩律不夠風流華麗,亦不是寫意佳作,不是鄭王的喜好,雖榜上有名,名次卻靠後。

    不過朱維楨能記得他並不是因為前世早逝的雲嬪,而是因為他本人善于經營,在雲嬪去後,憑著妻家關系,和恭美人有了聯系,在官場上,也算有一番作為。

    當然,與後宮有聯系的朝臣多了,他最能叫皇帝記住的,還是他這個外朝臣子雖然和恭美人四皇子有了關系,卻沒有為四皇子躬身馬下,攛掇四皇子參與奪嫡之事。

    朱維楨將卷宗放下,笑道︰“太子少保和二弟辦事,朕還是放心的。朕最近有心整頓宗室,二弟可願為左宗正?”

    左宗正是宗人的差事,其宗人令便是臨江王。如今先帝本紀也編撰的差不多了,鄭王最喜君子守禮的那一套,他作為皇帝親弟,正好去宗人府看著宗室。

    宗人府向來都是皇帝近枝宗室在管,皇兄近兩年頻頻叫宗室子弟出來當差,鄭王心里知曉皇兄定會讓自己或者三弟來看管他們。

    此時听見皇帝提起,他並不意外,只拱手應了下來。

    待太子少保和鄭王他們退了下去,會試榜單張貼過後。

    禮部尚書奏請殿試日期、合請讀卷及執事官的員額、進士出身的等第。

    朱維楨聖旨下諭允許,將殿試之日定在了三月一日。

    讀卷、提調、監試、受卷、彌封、掌卷、巡綽、印卷、供給等各官則由朝中各部大臣分別擔任。

    在三月一日一早,貢生奔赴內府,參加殿試。

    殿試當日,朱維楨身著朝服朝冕,皇帝親御奉天殿,親自測試策問。

    禮部尚書和翰林大學士等在殿外,而太子少保、鄭王、林從簡他們作為主考官,帶著一應的考官們亦在等候。

    朱維楨看過殿試策問題目後,將它遞給了一旁的太子少保。

    奉天殿前,兩排大漢將軍持旗,在春風之下獵獵作響。

    奉天門外,一百多名貢士等著皇帝宣召。

    此次科舉一千六百人,取中貢生的人數有一百二十人,還有八人是之前會試得中卻因病、因故未參加殿試的。

    隨著朝陽升起,殿前日昴的影子指到了辰時,在一陣禮樂聲傳來的同時,奉天門的大門緩緩打開。

    一百二十八名貢生在經過了拱衛司的檢查,方才列隊進入奉天殿前,向皇帝俯首帖耳,行五拜之禮。

    朱維楨抬手叫起︰“平身。”

    接著太子少保走到奉天殿前,大聲宣讀今日策問︰“有征無戰,道存制御之機;惡殺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頃塞垣夕版,戰士晨炊,猶復城邑河源,北門未啟;樵甦海畔,東郊不開。方議驅長轂而登隴,建高旗而指塞,天聲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陽,寒蓬易卷,今欲先驅誘諭,暫頓兵刑,書箭而下蕃臣,吹笳而還虜騎。眷言籌畫,茲理何從?”

    大周與西梁戰事未平,即使朱維楨窮兵黷武,一時也不能將西梁滅國,因此,論怎樣在戰事之後與西梁外交,也是朝廷要事。

    太子少保宣讀完策問題目,鄭王請指示過皇帝後,現在殿前,宣布道︰“開考。”

    林從簡帶著余下十名考官一起發放策題與答卷紙。

    朱維楨在御座上坐了兩刻鐘,走下奉天殿丹陛。在考生之間巡視了一圈,而後在潘平身邊站定。見他並不慌亂,字跡端正清晰,可策論才寫了開頭,並未有特別之處,朱維楨又起身回了奉天殿內。

    待臨近中午的時候,林從簡看著時間,敲響了收卷的小銅鐘,一百二十八名貢生的策問答案被糊名送到了御前。

    光祿寺送來了貢生們的飯菜,朱維楨乘著御輦離開,殿前近衛軍換職,其余考官與貢生皆在奉天殿用膳。

    用膳過後,十幾名考官開始閱卷。

    待他們初查過一遍之後,朱維楨方才用過膳食回來。

    禮部尚書將可以名列前茅的三十張策文送到御前,其余等人開始二次閱卷。

    朱維楨選了九張言之有物的策問出來,太子少保與翰林大學士、禮部尚書互相傳閱了這九份策問。

    此時,其余九十八張策問已經被堂下鄭王與林從簡帶領的其余閱卷官查閱過第二遍,其中有優秀者,被鄭王呈給了皇帝,其余幾十份策問卷則被他們十幾人商討過後,分成了兩份。

    朱維楨看過鄭王奉上來的幾張試題後,挑了兩份出來,一道遞給了禮部尚書。

    鄭王同林從簡再閱被皇帝挑選過後的二十幾張策問。

    而興安則出殿傳召被太子少保三人排好名次的十一人進殿。

    太子少保則根據這十一人所答策問向他們提問,等其皆作答退下後,方同皇帝議起一甲人選。

    其中興化府鄉試頭名王錦鈺,在會試之時得了第二名,他的策問言之有物,不光分析了朝廷對西梁的外交政策,還對于靖懷郡、撫州一路其余幾個小勢力的外交、以及邊防配合做了點評。

    他的筆風流暢又多了幾分銳氣,翰林大學士對其的文章贊不絕口,等見其人今年尚且才二十有七,一力推舉他成為今科探花。

    還是太子少保剛在御前問答過幾人後,覺得其御前恭而不畏,談吐條理分明,關鍵是其支持朝廷與西梁戰事立場、附和皇帝政治心意,便一力舉薦其為狀元。

    朱維楨听了他們幾人意見,之後將王錦鈺點為狀元之後,又選出了本次殿試的榜眼、探花。

    剩下一百多份試題,再由禮部尚書與翰林大學士查閱第三次,二人皆對其中進士與同進士分批無異後,再次對其進行排名。

    待酉時之前,鄭王、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翰林大學士以及其他閱卷官對其排名皆無異議之後。

    朱維楨又查閱了前二十名的策問卷,太子少保則提筆在皇榜上寫下新科進士名次。

    翰林大學士則拿起空白聖旨,謄寫進士名錄。

    待他們放下筆墨,朱維楨看過之後,蓋上玉璽與禮部玉印,鄭王捧起聖旨出殿,宣召還未離宮的貢生道︰“興元二年殿試,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四十七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七十八人,賜同進士出身……

    之後鴻臚官出殿傳制、唱名,林從簡則捧著太子少保提筆寫下的皇榜,由鼓樂導引,在宮門外張掛。

    皇榜張掛畢,早已等在順天府官員待被賜予狀元朝服冠帶的狀元出宮,用傘蓋、儀仗、隨從送今科狀元歸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方便以後閱讀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第275章 殿試之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第275章 殿試之日並對論皇帝重生後的修養守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