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106、柏舉之戰(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106、柏舉之戰(上)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楚昭達理,曷罹喪殃。股肱讒慝,令尹囊瓦。賊虐鄧宛,奪民之良。

    蔡以裘佩,唐以。三年淹恤,寵賂莫章。柏舉戰敗,于鄭遁藏。

    曷磔其體,曷斧其吭。斯人逃罪,國無紀綱。所貴哲後,區別奸良。

    瓦也是庸,何怪奔亡。

    ——明•陳第《感古十四首其一》

    十六年。

    從伍子胥奔吳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六年了。

    每一天,伍子胥都不敢忘記弒父殺兄之仇,殫心竭力幫助吳國,吳國日益壯大,自己便離復仇的日子也更進一步,何況有孫武這個天才軍事理論家的協助。

    從蔡國回來後,伍子胥急忙覲見吳王闔閭,建議迅速集結部隊,溯淮而上,向楚國發動全面攻擊。

    他分析︰楚國令尹囊瓦一味貪得無厭,蔡候、唐公稍有不從,竟被扣留數年之久,這種奇恥大辱哪有不報之理?並且蔡侯還對黃河發誓︰“天下諸侯苟有能伐楚者,寡人請為前列。”(《公羊傳》)

    他指出︰“其他諸侯或多或少也深受其辱。今年三月,晉定公在召陵大會諸侯,包括原來都是楚國盟國的齊國、蔡國、陳國、許國、胡國、頓國等十八國諸侯都參加了會議,就十分清楚的說明,楚國在天下的地位已經急劇跌落。”

    最後,他強調︰“這次我秘密趕赴蔡國,已同蔡侯、唐公達成協議,蔡國吸引楚軍在江淮地區的主力,並提供糧草供應;唐國負責牽制隨國等姬姓諸侯,並協助我們從大隧(九里關)順利進入豫章,隨後我們發動突襲,定能徹底擊敗楚國,大獲全勝。”

    說完,做勝利狀。

    一番豪言壯志,令吳王闔閭大喜若狂,遂任命伍子胥為將,孫武為副將,弟弟公子夫概為先鋒,以淮河一線整軍待發,準備大舉攻楚。

    為避免腹背受敵,伍子胥建議另派一支部隊對夷、六、潛三地進行侵襲,在牽制後方楚軍同時,打通吳軍撤退通道。

    這是一條極其符合吳軍游擊戰特性的建議,進攻方向不同于撤退方向,避免陷入擁有大縱深的楚國截其後路的困境,吳王闔閭欣然采納。

    事後證明,伍子胥的這個建議,果真令楚國在戰術安排上判斷失誤,使楚軍冒進分兵,導致被吳軍各個擊破,損失慘重。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冬季,三萬吳軍傾國而出,拉開了伐楚的序幕。

    按照既定路線,吳軍乘船溯淮而上,抵達淮熘後舍舟上岸,在唐軍掩護下悄悄進入大隧(九里關),掩殺鎮關守將,繞過隨國邊境,十一月初,吳軍進入楚郊鄖國附近。

    隨後,吳軍輕裝前進,渡過清發水(鄖水),越過小別山,直趨漢水,只要征服眼前這道滔滔漢水,就可以踏入楚國的核心區了,而這時,一道新的防線正在等待著吳軍。

    吳軍毫無征兆的插入楚國腹地,出人意料,讓楚國舉國皆慌,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馬沈尹戌、大將武城黑、大夫史皇等,帥二十萬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吳軍雖然來勢洶洶,但左司馬沈尹戌也發現吳軍存在一個致命問題——糧草不濟。

    吳軍孤軍深入,千里無糧,除了蔡國送點糧食外就只能打打野味,還擔心潛在的病毒等相關問題,急于速戰速決。只要楚國堅壁清野,然後再拖延一段時間,吳軍自會軍心渙散,不戰自潰,或者自退。

    但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似乎有一個更好的計策,當他得知吳國領導班子全部打包隨軍,就計劃全殲來犯吳軍,一舉解決吳國多年來侵襲楚國的後顧之憂。

    于是,左司馬沈尹戌向楚軍主帥囊瓦建議道︰“吳軍舍舟船而就車馬,不加防備,已使自己陷入不利之地。您帥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我率部迂回吳軍的側背,毀其戰船,斷其歸路。回來時再堵塞大隧、直轅、冥三關,截斷吳軍的歸路。這時,您再渡過漢水進攻吳軍,我再從後面夾擊,必定全殲吳軍,活捉吳王。”

    應該說,這個計劃很完美,如果真的能夠成功,那麼攻入江漢平原的吳軍就將陷入關門打狗的境地。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這個計策連左司馬沈尹戌都能夠想到的話,擁有伍子胥、孫武等不世出的軍事天才的吳王闔閭自然也能想到。

    很遺憾,左司馬沈尹戌分兵了。

    吳軍並沒有預想中的速戰速決、迅速渡過漢水的打算,他們準備在楚國堅壁清野前迅速控制雲夢地區,然後引楚軍主力過漢水,聚而殲之,最後將主要精力用來消化已經佔據的江淮地區。

    如果沒打贏,吳軍也可以遁入大別山中,經潛地(今安徽霍山縣東北)撤退。

    于是,吳王闔閭將軍隊分為兩部,一部由吳王闔閭、公子夫概帥領,向東撤退至柏舉設伏;余部由伍子胥、孫武二人帥領,沿小別山向郢都方向挺進,用以吸引楚軍渡河,並將其誘至柏舉。

    吳王闔閭也分兵了。

    分兵或者合兵,是根據當時戰場的情況以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決定的。一般情況下,敵強我弱,則分兵殲之,步步蠶食;敵我相當,分兵誘之,誘敵深入,群起而滅之;我強敵弱,則固定區域的割據,用波浪式的推進政策。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比如說偉大的***就是很反對分兵的,至少在遠距離分兵方面,是非常反對的。

    大戰未開,楚軍便以十余萬之眾收縮于漢水,準備借地理優勢固守,這種窩囊的戰事令令尹囊瓦極為不爽,關鍵這個決策還是出自左司馬沈尹戌之口,更讓這個掌控軍政大權的二號人物顯得無足輕重。

    關鍵時刻總有那麼些知心著意的人。

    左司馬沈尹戌北上迂回後,楚將武城黑向令尹囊瓦建議道︰“左司馬小題大做,依我看吳軍兵力不足五千,應和往常一樣只是騷擾。如果等待沈尹戌帥兵夾擊,戰功將為沈尹戌所獨得,不如以主力先發動進攻,擊破東岸吳軍,這樣令尹之功自然居于沈尹戌之上。”

    好大喜功的令尹囊瓦有點動心。

    大夫史皇也建議道︰“左司馬在國人心目中地位極高,如果這次左司馬毀掉了吳軍戰船,又堵塞了三關而回來,將獨享戰勝吳軍的功勞啊。您看,吳軍的戰車純木打造,堅硬無比,而我們戰車雜木所制,天雨易腐,待左司馬趕來,主力也不知道能不能出戰,依我看,不如趁吳軍還未安頓,我們出其不意,速戰速決,一擊必潰。”

    令尹囊瓦不再猶豫,猛拍桌子︰“傳我號令,三軍渡河,全殲吳軍!”

    一場屠殺開始了。

    渡過漢水的楚軍擺開陣勢,從小別山直到大別山,同吳軍打了三仗——敗了。

    按照一般的誘敵之策,吳軍應該作出敗荒而逃的樣子的,而這一次的情況卻完全相反——楚軍在追擊過程中連吃敗仗。

    吳軍每次接戰,稍挫楚軍銳氣之後又繼續向東退卻,令楚軍佔不到任何便宜,氣的令尹囊瓦頭發尖都冒著火,不停的下令圍追堵截,誓要將吳軍一網打盡。

    就像牽著牛鼻子一樣,在長達四百余里的戰線上,十余萬楚軍被五千吳軍拖垮了陣型、拖亂了陣腳,直到被吳軍拖到了他們的終點站——柏舉(在今湖北省麻城縣東北)。

    柏舉,駐扎著兩萬五千名以逸待勞的吳軍精銳,他們旌旗蔽日,靜靜的等待一場決定吳國未來的大戰,白纓盔下雙目如霜。

    死神一般,靜的可怕。

    望著陣法嚴整、戈戟如林的吳軍,令尹囊瓦心里有點打退堂鼓,想帥軍撤退。

    關鍵時候,大夫史皇給令尹囊瓦上了最後一課︰“國家太平時,你忙著爭權奪利,現在戰況不利,你就想臨陣逃脫,這是犯了死罪。你現在只有與吳軍拼死一戰,才能洗刷自己的罪過。就是死,也要死在這里。”

    令尹囊瓦無奈,只得迅速重整部隊,準備列陣再戰。

    這一天是公元前506年十一月十八日。

    看著不斷集結的楚軍,居高臨下的吳王闔閭沒有發布攻擊的命令,他還在等,等楚軍擺開陣勢,好與之決一死戰。

    這一天他等了太久,他要堂堂正正的與楚軍正面交鋒,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打敗楚國的江東霸主,是雄踞中國江淮唯一的王,是欲興兵戈以誅暴楚,以霸天下而威諸侯的吳王闔閭。

    與他一起等待的人,還有伍子胥,這家伙現在也很激動。

    沒有與他一起等待的人,是他的弟弟公子夫概。

    公子夫概不明白哥哥和伍子胥在等待什麼鬼玩意,他只知道現在是進攻的好時機,一旦錯過將直面數倍楚軍,不用腦袋想都知道勝算不大。

    于是公子夫概請示吳王闔廬道︰“令尹這個人離心離德,他的部下沒有幾個願為他賣命的。我帥前鋒部隊主動出擊,楚軍必然潰逃,隨後大王帥主力追擊,必獲全勝。”

    吳王闔廬不答應︰“乘人之危,勝之不武。”

    公子夫概瞪大了眼楮,看著這個五大三粗、竟然也蹦出幾句文縐縐的哥哥,仿佛不認識一般,急中生智的也搬出兵法一套︰“孫武說過,‘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如今我軍佔據有利地形,應趁楚軍尚未集結,人疲馬乏之際發動襲擊,方可一勝。”

    吳王闔廬不答應,理由很充分——不合周制。

    公子夫概急瘋了︰“孫武也說過,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堅持打也是可以的(‘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作戰要抓住有利時機才是上策,既然大王已把先鋒委托于我,今天我拼命作戰,大王明天就可以攻進郢都了。”

    吳王闔廬還是不答應,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害怕,數倍于己的敵人,換任何人都怕,更何況客場作戰。

    唯一不怕的就是公子夫概,他不顧吳王闔廬反對,所部五千兵馬向著令尹囊瓦的中軍沖擊而去。

    勝利永遠屬于無畏者。

    公子夫概部借助地形優勢,五十乘戰車看似單薄飄零,卻以裹挾雷霆之勢,如同猛虎下山一般、風雷滾滾的直奔楚陣。

    又如料想的那樣,五十乘戰車就像一葉輕快小舟,在平靜的湖面上畫出一道道水痕,瞬間漣漪不斷,拍出驚濤駭浪,楚中軍輕觸即潰,陣勢大亂。

    吳王闔閭見公子夫概部突擊得手,迅速將主力投入戰斗,兩部合軍一處,士氣大振,楚軍很快便土崩瓦解,陷于混亂,大夫史皇以死殉國,大夫射被俘。

    令尹囊瓦也很干脆,見大勢已去,棄軍逃亡鄭國。

    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在大將武城黑的帥領下,紛紛向西潰逃,吳軍窮追不舍,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時追上楚軍。

    正當吳王闔閭即將下令全殲楚軍殘部之時,被公子夫概攔住,他說道︰“大王請稍等,‘困獸猶斗,況人乎?’楚軍明知一死,必定會同我們拼死一戰,我軍必敗。如果我們先讓一半的楚軍渡河,給其一線生機,剩下的楚軍必然急于求生、喪失斗志,我們必定一擊必潰,這和孫武說的‘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是同樣的道理。”

    吳王闔閭覺得有理,采納。

    果然,待楚軍半渡之時,吳王闔閭揮軍攻擊,來不及渡河的楚軍爭相渡河、斗志全無,被斬及溺水而亡者無數。

    好不容易渡過河的楚軍在大將武城黑的帥領下,又逃到雍𣺈洁@窈本┤較鼐常  瘓躉 砩舷掠擲漵佷觶 懵窆旆梗 紫憬 恐 保  臃蚋龐炙 確孀分粒 弈危 只燙幼摺br />
    吳軍也不客氣,撿個現成吃了楚軍做的飯,吃飽了肚子之後繼續向西追擊,令尹囊瓦余部被徹底擊潰,糧草輜重損失無數。

    正在此時,另一部楚軍姍姍來遲——左司馬沈尹戌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106、柏舉之戰(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106、柏舉之戰(上)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