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穰苴庶族,人微權輕。燕晉壓境,齊國殆傾。晏嬰明識,舉苴用兵。法斬貴族,一軍皆驚。再加恩馭,莫不奮興。未經血戰,勢已雷轟。敵人潛遁,追奔掃清。尊為司馬,兵法存名。”
——明•黃道周
戰爭是一門關于獲取的人文藝術,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為了反抗邪惡、壓迫、獨裁,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而去實施和平的唯一手段。
伴隨人類文明的更迭,戰爭將永遠持續。
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戰爭歷史中,曾涌現出了一大批叱 風雲、驍勇善戰的軍事大家。
他們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用膽識和謀略立下赫赫戰功,彪炳史冊。
他們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光輝燦爛。
歲月流逝,抹不掉他們的英名;朝代興廢,改變不了他們不朽的功勛。
在這里面,有百戰百勝的白起,有所向無敵的吳起,有攻無不克的韓信,有勇冠三軍的霍去病,有智勇雙全的關羽,有轉戰千里的李靖,有精忠報國的岳飛……
群山磅礡,必有主峰,有些人睥睨天下,你不得不服,比如自古以來頗有爭議的兵聖——孫武。
公元前707年(楚武王三十五年),陳國發生了內亂,陳桓公的弟弟殺了兄長陳桓公,篡奪了君位,自立為陳厲公。
七年以後,陳桓公的兒子陳林又殺死了他的叔父陳厲公,自立為陳莊公。陳莊公在位七年,死後由其弟弟接位,史稱陳宣公。
陳宣公為討好寵妃,廢嫡立庶,殺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寵妃生的兒子為太子。
公子媯完是陳厲公的長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好友,他透了宮室中親情之間的爾虞我詐,覺得陳國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估計凶多吉少,于是逃往齊國。
公子媯完到達齊國後,齊桓公見他儀表堂堂,言談不俗,頗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且又是陳國公子,虞舜之後,就讓他擔任了“工正”。
公子媯完在擔任“工正”期間,不僅幫助齊國完成了“工蓋天下”、“器蓋天下”的基礎設施,還組織人力編定了《考工記》一書,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齊桓公很滿意,便賜給他一些田莊,公子媯完便以“田”為氏,為田完。
田完生子田孟夷,田孟夷生田孟莊,田孟莊生田須無,田須無生田無宇,田無宇生田書。
田書在齊景公朝官至大夫,後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孫氏,為孫書,是中華民族孫姓始祖之一。
孫書生子孫憑,孫憑在齊景公朝中為卿。
田無宇、孫書、孫憑,祖孫三代同在朝中為官,地位顯赫,權傾一時。
孫憑之子,孫武含著金湯匙出生了。
孫書望著襁褓中的孫兒,決定給孫兒取名為“武”,希望孫兒長大後能夠尊武守德,象他們一樣在朝中為官,成為國家棟梁,並給他請了一位啟蒙老師,教他習文識字。
孫武自幼聰慧睿智,機敏過人,特別喜歡兵書之類的課外書籍,有一次,孫武讀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就跑去問老師︰“先生,祀是什麼?戎是什麼?”
老師按照字面意思,隨口解說道︰“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孫武接著問︰“祭祀是種精神的寄托,為什麼能和兵戎相提並論為國家的大事呢?”
老師頓覺奇異,一時答不出來。
孫武接著說︰“只有兵,才是國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老師覺得他教不了孫武,于是辭職回家。
孫武長到八歲,被父親送進“庠序”(政府辦的正規學校)接受系統的基礎知識教育。在所有的課程中,孫武最感興趣的是“六學”中的“射”和“御”。
“射”和“御”既是戰場拼殺的基本技能,也是齊國社會競技活動的主要項目。在齊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全民“射”、“御”運動,是國家選將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現自我,步入仕途的絕佳良機。
此時,孫武心中朦朦朧朧有一個理想,那就是長大後要象齊國大司馬田穰苴(rangju)一樣,成為一名馳騁疆場、力挽狂瀾的大將軍。
公元731年,處在巔峰時期的唐皇玄宗為了表彰、祭祀歷代名將,在首都長安建立武廟,用以祭奉周太師姜子牙(授予其“武成王”稱號),並在其左右配享十大名將,共享恩澤。
配享武成王姜子牙的這十大名將,稱為“武廟十哲”。
榮登榜位的是——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