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102、兵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102、兵家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穰苴庶族,人微權輕。燕晉壓境,齊國殆傾。晏嬰明識,舉苴用兵。法斬貴族,一軍皆驚。再加恩馭,莫不奮興。未經血戰,勢已雷轟。敵人潛遁,追奔掃清。尊為司馬,兵法存名。”

    ——明•黃道周

    戰爭是一門關于獲取的人文藝術,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為了反抗邪惡、壓迫、獨裁,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而去實施和平的唯一手段。

    伴隨人類文明的更迭,戰爭將永遠持續。

    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戰爭歷史中,曾涌現出了一大批叱 風雲、驍勇善戰的軍事大家。

    他們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用膽識和謀略立下赫赫戰功,彪炳史冊。

    他們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光輝燦爛。

    歲月流逝,抹不掉他們的英名;朝代興廢,改變不了他們不朽的功勛。

    在這里面,有百戰百勝的白起,有所向無敵的吳起,有攻無不克的韓信,有勇冠三軍的霍去病,有智勇雙全的關羽,有轉戰千里的李靖,有精忠報國的岳飛……

    群山磅礡,必有主峰,有些人睥睨天下,你不得不服,比如自古以來頗有爭議的兵聖——孫武。

    公元前707年(楚武王三十五年),陳國發生了內亂,陳桓公的弟弟殺了兄長陳桓公,篡奪了君位,自立為陳厲公。

    七年以後,陳桓公的兒子陳林又殺死了他的叔父陳厲公,自立為陳莊公。陳莊公在位七年,死後由其弟弟接位,史稱陳宣公。

    陳宣公為討好寵妃,廢嫡立庶,殺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寵妃生的兒子為太子。

    公子媯完是陳厲公的長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好友,他透了宮室中親情之間的爾虞我詐,覺得陳國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估計凶多吉少,于是逃往齊國。

    公子媯完到達齊國後,齊桓公見他儀表堂堂,言談不俗,頗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且又是陳國公子,虞舜之後,就讓他擔任了“工正”。

    公子媯完在擔任“工正”期間,不僅幫助齊國完成了“工蓋天下”、“器蓋天下”的基礎設施,還組織人力編定了《考工記》一書,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齊桓公很滿意,便賜給他一些田莊,公子媯完便以“田”為氏,為田完。

    田完生子田孟夷,田孟夷生田孟莊,田孟莊生田須無,田須無生田無宇,田無宇生田書。

    田書在齊景公朝官至大夫,後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孫氏,為孫書,是中華民族孫姓始祖之一。

    孫書生子孫憑,孫憑在齊景公朝中為卿。

    田無宇、孫書、孫憑,祖孫三代同在朝中為官,地位顯赫,權傾一時。

    孫憑之子,孫武含著金湯匙出生了。

    孫書望著襁褓中的孫兒,決定給孫兒取名為“武”,希望孫兒長大後能夠尊武守德,象他們一樣在朝中為官,成為國家棟梁,並給他請了一位啟蒙老師,教他習文識字。

    孫武自幼聰慧睿智,機敏過人,特別喜歡兵書之類的課外書籍,有一次,孫武讀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就跑去問老師︰“先生,祀是什麼?戎是什麼?”

    老師按照字面意思,隨口解說道︰“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孫武接著問︰“祭祀是種精神的寄托,為什麼能和兵戎相提並論為國家的大事呢?”

    老師頓覺奇異,一時答不出來。

    孫武接著說︰“只有兵,才是國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老師覺得他教不了孫武,于是辭職回家。

    孫武長到八歲,被父親送進“庠序”(政府辦的正規學校)接受系統的基礎知識教育。在所有的課程中,孫武最感興趣的是“六學”中的“射”和“御”。

    “射”和“御”既是戰場拼殺的基本技能,也是齊國社會競技活動的主要項目。在齊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全民“射”、“御”運動,是國家選將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現自我,步入仕途的絕佳良機。

    此時,孫武心中朦朦朧朧有一個理想,那就是長大後要象齊國大司馬田穰苴(rangju)一樣,成為一名馳騁疆場、力挽狂瀾的大將軍。

    公元731年,處在巔峰時期的唐皇玄宗為了表彰、祭祀歷代名將,在首都長安建立武廟,用以祭奉周太師姜子牙(授予其“武成王”稱號),並在其左右配享十大名將,共享恩澤。

    配享武成王姜子牙的這十大名將,稱為“武廟十哲”。

    榮登榜位的是——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br />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武廟十哲”含金量非常高,且名額有限,能夠擠進去被李隆基看上,自然就不是一般人,就連我們所熟知的包括孫臏、項羽、衛青、霍去病、李廣、關羽、張飛、趙子龍等都不入列,說明這些“十哲”確實有過人之處——

    白起,征戰一生,大小七十余戰不曾一敗,“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如果你不幸在戰場得罪了他,對不起,追到天邊都要殺死你,號稱“殺神”;

    韓信,稱王、封候、拜將、入相,被評為“略不世出”、“國士無雙”,二十幾歲便能統領千軍萬馬,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遠齊,南滅強楚,兵家四聖之一;

    諸葛亮,不多介紹了,請坐下;

    李靖,南平蕭銑,東討輔公(shi),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三千鐵騎喋血虜庭,古未有輩;

    李�間@交餮ρ油櫻 蕉ˇ穎保 篤貧 回省 呔洌br />
    張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成帝王之師”;

    孫武,“提三萬之眾莫當天下”,打的楚國差點亡國,讓原本屬于“義戰”的春秋進入了屬于“血戰”的戰國,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法、儒三家思想,幫誰誰就是王者,率五萬魏武卒吊打五十萬秦軍,在魏則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兵家四聖之二——“亞聖”;

    樂毅,帥弱燕之師,將號稱第二強國的齊國差點團滅,連破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大司馬田穰苴?

    沒听說過……

    田穰苴也是一名著名軍事家,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厲害到司馬遷單獨給他列傳——《司馬穰苴列傳》。

    在齊景公時期,齊國遭到晉、燕二國人侵,無人可擋,齊景公六神無主、寢食難安。

    就在這個時候,晏嬰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希望君王給他個鍛煉的機會。”

    于是,齊景公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軍事,田穰苴口沫橫飛,使齊景公對他的才干非常欣賞,立即拜為將軍,“授以兵柄”,領兵抗擊晉國和燕國的軍隊。

    初入仕途的田穰苴沒有表現出職場新人應有的緊張、畏懼和惺惺之態,反而對齊景公說道︰“君不以臣卑賤而擢升臣為將軍,加之大夫之上,臣深感榮幸,可眼下畢竟‘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用以監軍,乃可’。”

    于是齊景公派出了寵臣莊賈。

    田穰苴辭別景公後,立即前去知會莊賈,並約定于第二日中午在軍門前相見。

    莊賈很高興。

    田穰苴看見莊賈很高興,自己也很高興,因為他要用莊賈辦一件極不厚道的事——誅殺莊賈。

    監軍是直接向君王負責的、同統帥分庭抗禮的一種臨時性職務,對于整天呆在王宮耀武揚威的莊賈來說,打仗又是一件非常神氣的差事,親戚好友同僚絡繹不絕前來道喜,莊賈“送之,留飲”。

    結果第二天就遲到了。

    田穰苴召來軍正問道︰“軍法里對不如期而至之人作何處置”?

    “當斬。”

    莊賈這個時候才覺得,田穰苴從齊景公那兒要他不是看中了他這個人,而是看中了他這個腦袋,用他這顆人頭來殺雞儆猴立威的。

    莊賈有點誤解田穰苴,按照田穰苴的想法,派誰來都是一個死。

    田穰苴深知自己地位低下,威望不足,只能靠誅殺貴族莊賈快速提升自身段位,使“三軍驚惕”,樹立軍威。

    戰爭非兒戲,沒有絕對服從的鋼鐵紀律,只能等著被對手消滅,“治軍嚴明,令出必行”,這是歷代名將獲取戰爭勝利之不二法寶。

    接下來,田穰苴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噓寒問暖、無微不至,親自探望生病的部下,還把將軍專供的物資糧食拿出來款待士兵,士兵感其恩,到了出征的時候,“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

    當晉國听說田穰苴掛帥出征時,知其不可戰勝,紛紛放棄所佔據城池,齊國“不戰而勝之”。

    燕國覺得這是田穰苴第一次打仗,沒把他放在眼里,結果被齊軍痛擊,趁勢收復了所有淪陷的領土。

    戰爭之最高境界不是斬殺敵軍多少士兵,攻取多少城池,也不是擄掠多少財富,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戰爭最高境界,才是戰爭的“藝術”。

    凱旋之日,齊景公親自郊迎勞師,並即刻封田穰苴為大司馬,田穰苴後世也以此為榮,漸漸以職為氏,故世人也多呼田穰苴為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凱旋而歸後從不居功自傲,也未結黨營私,更沒有干涉政務,因而深受齊景公賞識,田氏在齊國的地位就一天天地顯貴起來。

    後來,大夫鮑氏、高氏、國氏一班人記恨他,紛紛向齊景公進讒言,欲驅逐司馬穰苴以削弱田氏勢力,齊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職。

    司馬穰苴沒有任何怨言,衣服一卷樂呵呵打包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擁兵自重”、“養寇自重”等行為是當權者最痛惡之行徑,武將不但要能征慣戰,還要忠君愛國,不要做與自己身份地位無關之事情,嚴格律己,安守本分。

    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來看,司馬穰苴也許並沒啥過人之處,畢竟許多名將都做到了上述三點,但司馬穰苴能搶佔“武廟十哲”一席,和他平時喜歡寫點東西不無關系——比如兵書之類。

    如果給他一個尊號,我覺得“兵痴”挺合適的。

    在司馬穰苴任職大司馬十余年間,不問政事,痴迷軍事,一心鑽研兵法,熟讀《黃帝兵書》、《太公兵法》、《易經卜兵》等兵書,在前人基礎上編纂完成了《司馬兵法》一書。

    該書對兵法精髓、治軍思想、戰爭思想等有非常精闢之論述,在軍事理論上具有承上啟下之作用。

    連司馬遷都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矣若夫穰苴,區區為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

    就憑一部精髓深妙、奇奧無窮的兵書,司馬遷便為司馬穰苴列傳,還是為數不多的單傳,可見其在歷史中地位之尊。

    沒有一場經典之大規模戰役,僅憑一部兵書,司馬穰苴便成功擠兌項羽、衛青等蓋世名將,位列“武廟十哲”。

    氣人不?

    我們來看看其他人著書的情況。

    孫武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吳起著有《吳子兵法》,韓信著有《韓信兵法》三篇,李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

    張良是《太公兵法》的傳人,並與韓信一起整理歷代兵書、序次兵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白起不僅會殺人,也會寫書,雖然他的兵書字不多,只有17個字——“以諸侯之變,撫其恐懼,伐其驕慢,誅滅無道”。

    諸葛亮雖然沒打過仗,但生平有大量的著作(基本都亡佚了),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當時曾有《諸葛氏集》行世,其中《南征》、《北出》、《計算》、《兵要》、《傳運》、《軍令》上中下這八篇,是明顯的軍事理論著作。

    李�戽F幻揮斜檳玫貿鍪鄭  思乙燦凶約旱木鈦健  窖⑴K斡氡嘈詞瀾縞獻鈐緄摹 諞桓 曬俜槳洳嫉囊┐洹短票靜蕁罰 蒼雷宰 戳艘瘓懟堵鼉 貳br />
    所以,入選“武廟十哲”的關鍵在于一個“哲”字。

    具有哲學思想的軍事家。

    在歷史上,入選“武廟十哲”這些人雖然戰績不是最拔尖的,但是他們擁有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能絕地翻盤的機會,其軍事思想絕對是超越同時代的,甚至有一部足以影響千年軍事理論著作,比如《孫子兵法》。

    這件事告訴我們,在工作中想要有所精進,不僅本職工作要做得體面,還得要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善于總結的水平,一定要培養著書傳道的覺悟。

    順便說一句,後世的宋徽宗也模仿唐朝,搞了一個宋武廟七十二將,這個完全是憑軍事成就論英雄的,司馬穰苴以第三級東向第一的位次位列七十二將之一,並追尊為橫山侯。

    第一級僅一人,姜子牙;第二級也一人,張良;第三級也就十人,競爭也很激烈。

    司馬穰苴還有一個身份——孫武的叔叔,孫武學習的榜樣兼偶像。

    在司馬穰苴的影響和關懷下,孫武刻苦練習,對“射”和“御”投入了比其他學生多數倍的努力。

    在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詩》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研究《軍志》、《軍政》、《軍禮》、《令典》等兵書,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但就在孫武學習和訓練期間,齊國內部矛盾爆發,掌握齊國軍政大權的四大家族(田氏、鮑氏、高氏、國氏)正式開戰,為了搶班奪權無所不用其極,先是高氏拉著其他三大家族向當年推薦田穰苴的齊國重臣晏嬰開戰,然後田氏又拉著鮑氏和國氏兩大家族向高氏宣戰,齊國一時間大亂。

    面對權勢斗爭風雲突變的混亂局面,不要說孫武本人,就是整個家族稍有疏忽都將萬劫不復。

    齊國的局勢已經不是簡單的韜光養晦等待時機那麼簡單了,孫武決意離開亂糟糟的齊國,去遠方建功立業,成就一生的抱負。

    他覺得政治清明、君明臣賢、新興氣象的吳國,正是實現自己理想的地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102、兵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102、兵家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