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欒書,姬姓,欒氏,祖父欒枝,父親欒盾。
欒枝、欒盾皆為卿,從史書來看,他二人混的並不好,在各方勢力的排擠下,終其一生都在下軍搖擺,屬于不入流的卿。
到了欒書這一代,他覺得要混出點卿樣,于是總結了前代止步不前的經驗,放下面子,主動與家大業大的趙朔搞好關系。
官場一切以利益為重,沒有情感的立足之地,親兄弟也不例外,由于欒書與趙朔走的太近,引起趙同、趙括等人側目,差點烏紗帽不保,幸得荀林父頂住壓力才保住欒書位置。
一直到 克執政,欒書還是在下軍佐的位置雷打不動,正當他想要放棄仕途的時候,齊、晉爆發了 之戰,戰後,晉景公論功行賞。
由于 之戰中表現出色的人太多了,沒位置安排,于是晉景公發揚沒有位置也要創造位置的精神,在三軍六卿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新三軍六卿,達到驚人的六軍十二卿。
欒書覺得,提拔的機會來了。
果然,論功行賞,欒書提拔了一級,由下軍佐升任下軍將,基本等于原地踏步。
此時,欒書才感受到朝中無人的悲哀。
不過也不要灰心,任何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和人物發酵中,總能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答案,不久,欒書的機會來了。
正卿 克臨死前,考慮最多的還是 氏家族的未來,擔心荀氏和趙氏將來會對國君和 氏不利,必須提拔一個無公害的人來主持全面工作,想到這里,一個人的名字突然映入腦海——欒書。
欒書郁郁不得志,但絕不是一個平庸的人,相反,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指揮家,在晉楚 之戰前夕,他就提出晉不能戰的理由,可惜沒人采納。
于是,韜光養晦多年的欒書以下軍將的身份,一步登天,將中軍,繼而統帥三軍,並身兼執政大夫,至此拉開了欒書執政的序幕。
剛開始,欒書為了報答 克的知遇之恩,將 克之子 安排入卿,為下軍將,此時, 、欒兩家可謂至親,雙方也互相聲明今後要相互提攜,共舉大業。
不久, 、欒兩家聯合晉景公姐姐趙姬作偽證,發動了“下宮之難”,將趙氏集團一網打盡,只剩下一個叫做趙武的孤兒, 、欒兩家的革命友誼在“下宮之難”中得到了完美印證。
趙氏本為晉國最顯貴的家族,被滅後騰出了很多的位置,欒書、 決定開始享受革命的果實了。
既然是分配,必然會有失公允,于是,分配不公成了兩家關系由鐵轉僵的重要因素。
當時 的職位並不高,但是他憑借優于欒氏家族的財富與權勢,將自己能干的堂弟 至入卿,佐新下軍,以為自己膀臂。很快, 至就顯示出杰出的政治才干,在各種場合,將自己的才干發揮的淋灕盡致。
後來, 又將自己的叔叔 入卿,兼任公族大夫,掌管著公族子弟的選拔任免,權利很大。
此時,晉四軍八卿中就有三個 氏,“三 ”正式成型, 氏家族勢力更為龐大,成功引起了中軍元帥欒書的猜忌與擔憂。
欒書擔憂也沒有用,因為對他們無計可施——“三 ”吸取了趙氏不團結而被滅族的教訓,從而變得異常團結,堅不可摧。
更恐怖的是, 氏除開三卿外,還有五位大夫,合稱“八 ”,這些人就算想法不一樣,但口頭上說出來的就是一家話,唱的就是一個音,矛盾少、摩擦小,五好家族的杰出代表。
在中國五千年的政治斗爭中,有一個普遍的的規律,但凡太過顯赫的家族,最終總是難逃滅族的命運,因為無數的事實證明,低調才是堅持到最後的最大法寶。
很顯然, 家人明顯不懂何謂低調,不經意間得罪了很多人。
“三 ”成型後, 明目張膽的去搶夷陽五的田邑, 也有一學一,也去搶長魚矯的田邑,還把長魚矯一家人囚禁。
夷陽五和長魚矯還有一個身份——寵臣,“三 ”公然豪奪晉厲公寵臣的田邑,擺明了不把國君放眼里。
相比 、 二人在朝中揚武揚威的樣子, 至反而顯得很溫文爾雅,但他卻不小心得罪了一個不該得罪的人——欒書。
欒書是一個榮譽感與權欲極強但又萬分陰狠的人,執政後更是不允許任何挑戰自己權威的事情發生,對于自己最主張的鄢陵之戰,因為采用 至的計策而懷恨在心,心中自是不甘。
戰後,欒書決定采用搬倒趙氏用的招數來對付 至——誣陷,事實證明,一樣的招數,效果卻絲毫不差。
于是,欒書暗通鄢陵之戰中被俘的楚國公子 ,授意他在晉厲公面前誣陷 至通敵。
公子 與欒書一拍即合,在晉厲公面前誣告 至,說這次戰役之前, 至派人給楚王送信,說是齊、魯等國的援軍還沒趕到,晉軍將領之間又有很大分歧,只要我們在這時開戰就一定能打敗晉軍。晉軍一敗,到時 至就會乘機廢掉國君您,然後去成周迎回孫周(即後來的晉悼公)即位。
這件事情終于讓晉厲公回想起當年晉靈公的悲慘往事,趙氏家族誅殺君主,把持朝政的局勢,晉厲公自然不希望昨日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便暗地里培育八百勇士,防止“三 ”作亂,而具體負責這件事的人也是晉厲公的寵臣之一——胥童。
胥童,胥克之子,在 缺執政時期, 缺以胥克有“蠱疾”(精神病)為由,命其罷官,胥氏由此而衰,胥童因之深恨 氏。
此前,晉厲公都是對“三 ”抱著防範態度,沒有想過對其進行誅殺,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氏在晉國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要一下子全部鏟除幾乎是不可能的,肯定會引發大的動蕩,說不定還會像周厲王一樣被趕下台,客死異鄉。
而真正讓晉厲公對“三 ”起殺心的,又是看似溫文爾雅,實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 至。
一次晉厲公外出打獵, 至射殺了一只獵物,寺人(宦官)孟張仗著自己是晉厲公的寵臣(不得不說他的寵臣真的很多),將 至的獵物搶了, 至一看,二話不說,一箭將其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