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一哲徐懋功

第112章 青銅山大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自平 本章︰第112章 青銅山大佛

    武廟一哲徐懋功!

    唐皇李淵詔,李世積為齊州大總管,總管兗州、青州、淄州、萊州、密州。

    齊州盛出梟雄豪杰。義軍首領王薄,徐圓朗,杜伏威,輔公……。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官府與義軍相互剿殺,齊地人之間快意恩仇,殺戮成千上萬生命。

    李世積與杜正倫商議“齊地人之間相互仇殺多年。如何化解仇恨,方能安居樂業。”

    杜正倫說“齊州古稱歷下城,千里沃野物產豐富,南北東西,四達之沖。

    戰國時代諸侯聯盟攻齊國,戰于歷下城。

    秦朝一統六國時滅齊國,屯兵歷下城。

    楚漢之爭,韓信得歷下城,平定齊魯,戰勝項羽,大漢朝方得成立。

    南人不得齊州,無以向河北。北人不得齊州,不能窺覦淮泗。西人不得齊州,無法得志于臨淄。東人不得齊州,則無爭于中原。欲得齊地安寧,安人心,勸農耕,新官善理舊帳。”

    “新官理舊帳?太子左庶子鄭善果在山東選補官吏,州縣新官追責舊官吏,致使山東大亂,戰火連天。”

    “不是這樣的追舊帳,而是還舊帳。歷任官員欠了三項帳,信念、律令、民生。這三項一損俱損,聖人言,民無信不立。民眾對官府失去信念,官吏有律不行,民不聊生,何懼生死?”

    “堂堂魯王徐圓朗,被自己本鄉本土的鄉民所殺。就是久缺信念、律令,民心。

    遁世數年,悟出亂世之源。齊地民眾十有八成牽扯義軍,或稱盜賊。治世之道,化盜為民!”

    李世積說“化盜為民?好!明天去吊唁前齊州總管王薄,拜謁王家族老。”

    隋朝未年第一義軍領袖王薄,曾經有義軍將士十幾萬人。與隋朝將軍張須陀、及同鄉人秦叔寶、羅士信所統官軍生死相搏。最終雙方都歸順唐皇李淵。王薄任職齊州總管,不久前被仇家所殺。

    李世積、杜正倫來到前齊州總管的王莊王家大院。門人告知“老夫人剛去山中佛寺。王薄總管是王氏族中豪杰男兒,身在江湖行,難免沒冤仇。夫人賢明,怨冤相報何時了,沒在家中立長生牌位。夫人夢中受托,夫君王薄化身佛子。于是夫人傾其所有,于青銅山修一座佛像。今日夫人早曉出門,必是進山觀摩佛像了。”

    杜正倫說“這位是新任齊州大總管,專程前來吊唁王大人。家中既然沒立靈位,咱們即去山中瞻仰新鑿佛像。不知位于哪一座山,道路怎麼行走?”

    “我給總管大人引路。”門人引眾人騎馬上路南行,過了千佛山二十余里,有座青銅山,山中有甘露泉,百花泉……十多處泉水。王薄生前起義軍,反隋皇的初期,隱匿于此山中安營扎寨。

    進入青銅山,有數個僧人搭木架,依山壁修整大佛像。一座大佛像高近三丈,已初具雛形。杜正倫上前問話“前齊州總管遺孀王夫人來此瞻仰佛像,在此嗎?”

    刻鑿佛像匠人說“王夫人從佛寺來此,觀瞻之後已乘步輦下山了。這鑿山琢佛像是王氏家族出資供奉。”

    “喔,是首起義軍王薄的家族供奉嗎?”

    “施主請看,這里已經刻字為鑒像主王供養,……王薄未息君撰。”

    “未息君?王薄身職齊州總管,稱其夫人為郡君,稱謂倒也相符,此落款是郡君夫人親筆所書嗎?”

    大師道“世人傳頌的《無向遼東浪死歌》,名義上是王薄所作,實有夫人潤筆,是夫人首稱王薄為知世郎。”

    不說不像,說起來真似如此“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此歌詞還真似出于女人之口,隱含贊美夫君的情意。

    李世積自嘆道“王薄是豪杰,作為反隋暴政的先驅,可敬。因私怨結仇而成先烈,可悲。蓋世英才,功敗于既成,可嘆。人生如何避開前途中的坎坷與陷坑呢?”

    李世積以朝庭命官的身份,禮謁前任齊州總管遺孀,此事傳遍齊州縣鄉。世族豪門大戶心悅誠服,心甘情願配合州縣核查戶口。豪門大戶人家的蔭戶、黑戶口全都如實申報。增加了戶口,官府的稅賦相應增加。有錢好辦事,為民眾辦好事。

    戶口統計結果一比較,不比不知情。青壯男人只有適齡女人的一半。

    青壯男子哪里去了?連續多年的戰爭,男人死得太多太多了。

    鄉間族老說“咱齊州久經戰亂之地,人們都成了。減少這麼男人戶藉,其實並不是全部死亡。當年張須陀、羅士信、秦叔寶擊殺齊地義軍幾十萬人馬。其中很大一部份是擊潰而非擊殺,許多青壯男子逃亡山野成為流民,或者是濫竽充數成為僧人道士。”

    勘查土地,遠離城堡的遠郊土地多半荒蕪,無人耕種。杜正倫說“亂世動蕩的歲月,我游歷中原身同感受,感知隋朝亂政。為躲避兵役重賦,增多了不知其數的僧尼道士。原本清靜的佛寺、道觀,變得蛇龍混雜。應該甄別濫竽充數的僧道,使其還裕,化僧為民,增戶口,多賦稅。”

    李世積說“你我同感,布告各州各縣鄉,清查甄選鄉野寺觀僧道,原來婚配有妻兒的一律回家團聚。僧人道士私蓄外室,勸其還俗,明娶成婚,免于追究。對所有的僧人道士,考核佛理道經,不精通者一律回家聚妻成家。責成縣鄉官吏,倡導寡婦改嫁,如有族人阻遏寡婦改嫁,課以問責處罰。”

    許多貴人儒士來總管府申述復議僧人娶妻,寡婦再嫁,有違禮制。

    李世積听了此話,哈哈大笑說“咱瓦崗寨聚義,起義軍反隋朝暴政,世人稱為盜賊,本就違背禮制。跟咱這瓦崗賊講禮制?理不清禮與理,咱現在需講理,講情與理。寡婦再嫁,男歡女悅,生兒育女,享人間天倫之樂,是合陰陽大德之禮。有啥事我擔著,就這麼定了!”

    此令一下,鰥夫聚妻,寡婦嫁夫。每縣驟增近千戶口,少了無業游民,民眾安寧,稅賦充溢,朝庭褒獎。

    但是人口增加了,相對責任加大了。唐皇李淵詔,並州募兵一萬人,南征圍剿反叛者輔公佑。

    募兵一萬人?齊州總管府統轄,兗、青、淄、萊、密,五個州。按常規一個州是一府兵,主管本州的防務。

    而如今一個州要另行募兵兩府兵,另加輜重車輛役工。青壯年有一半要出征異域他鄉。齊州是戰亂中心,連續爭戰十多年,男人死得太多太多,真的難為齊州民眾了。

    副將李孟嘗說“我去找秦王,請秦王從其他州府協調一兩府人馬。”

    李世積搖搖頭說“秦王與太子有成見,他也有難處,不要給秦王添亂了。傳令各州刺史來總管府議事。”

    注兩年後,唐皇詔杜正倫入朝檢校佛法,肅清非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武廟一哲徐懋功》,方便以後閱讀武廟一哲徐懋功第112章 青銅山大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武廟一哲徐懋功第112章 青銅山大佛並對武廟一哲徐懋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