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沉浮!
海防捐折子便到了慈禧的手上,可匪夷所思的是折子交給親爸爸之後就泥牛入海再也杳無音訊了,光緒也不敢多問,過了幾日他也漸漸忘卻了這件事。
然而半個月後,水師衙門和戶部兩個強力部門聯手開出價位並派官員在全國各個重要省會都開設海防捐辦事處。
其中有一支海防捐的官員來到湖北武昌,在衙門外有模有樣的擺上了攤。由于省會中心人流量大,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辦事處都圍滿了魚龍混雜的人群。
要說這些官員還是很有市場意識的,把要銷售的官位品級寫在一個大牌子上立在銷售處旁邊,絕對是明碼票價童叟無欺的;鄉科級職位一千兩銀子,縣處級干部兩千兩,廳局級貴一點要五千兩,先到先得,賣完為止。一句話,只要你捐銀子買軍艦,朝廷就給你封大官!
這時在議論紛紛的人群中擠出來一位文弱書生,艱難地蹭到了辦事處的桌前用懷疑的目光問道這官哪有那麼多實缺的,不是糊弄人的吧,回頭我錢給了,給我一紙空文,我找誰評理去啊?
本著顧客是上帝的原則,對面的官員熱情耐心的給他解釋“您瞧瞧這牌子上文告,蓋著戶部和水師衙門的大印,那還有假?您只要一手交銀子一手就可以領到官印文書上任去啦!”
書生繼續問道“你們在這里賣官,可曾知會咱們湖廣總督張之洞大人?”
官員一听這個便警覺了起來”我們直屬水師衙門,無需經過總督。”這很好理解,就像現在記者采訪某些不法商販一樣,總是說著不屬于誰誰誰管,潛台詞是我上頭有人罩著。
書生听完似乎松了一口氣“既然如此,那我也買個官當當。”
看到又拉到了一位買主,官員喜笑顏開“那你想買多大官啊,小兄弟?”
“不大,和你一樣足矣。”書生壞壞的笑道
“喲,好大的口氣,我可縣處級干部,兩千兩,你有嗎你?”官員䱇瑟的說道
“你哪兒值這麼多銀子。”書生輕蔑的回復到邊說邊從兜里掏出一文錢仍在桌上“你充其量就值這個數,哈哈。”
這一下對面的官員可就惱羞成怒了“你好大的膽子,敢在太歲爺頭上動土,來人啊,給我打!”
“你們敢!”說著書生更是連桌子都給掀翻了
隨後書生的背後沖出保鏢與辦事處的官員廝打在一塊,海防捐辦事處著實被打砸了一通,工作人員沒想到官還沒賣出去一個,就先挨了一頓打。
書生離開後,直徑去了湖廣總督衙門,大快人心的給張之洞稟報“這回可給李鴻章難堪了,看他還敢不敢在我們湖廣地界賣官蠰爵。“
“可你也給了朝廷難堪,湯生。”張之洞一盆涼水潑了下來
書生辜鴻銘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太過意氣用事,怒砸海防捐,還暴打了那幾個工作人員,殊不知已經給張香帥闖下大禍,日後朝廷興師問罪,我辜鴻銘安危是小,可連累張香帥可就萬萬擔待不起啊!
話又說回來了,這不是您叫我去取締海防捐辦事處的嗎,現在事情捅了簍子就讓我背黑鍋,您覺得合適嗎?
但是辜鴻銘還是作大義凜然狀說道”大人要是怕朝廷怪罪下來,所有罪名由我辜鴻銘一人承擔,斷不會連累到總督大人您的!“
張之洞看著辜鴻銘視死如歸的樣子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湯生不必如此,朝廷不會怪罪下來的,我們都沒事,瞧把你嚇成什麼樣了。”
“哦?湯生願聞其詳。”辜鴻銘滿臉疑惑地擦了擦汗
張之洞氣定神閑地喝了一口茶後便解釋這其中奧妙“海防捐雖然是請了旨的,但賣官蠰爵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情。”
“所以朝廷才不降明旨而讓李鴻章出面。”張之洞用手指在桌子敲了敲認真說道
“這事要辦也得偷偷摸摸,哪有他們這樣大張旗鼓肆無忌憚的。所以老夫在轄區內將它取締,朝廷雖不悅但也不好說什麼。只是李鴻章那里還是有些不好交代啊。”最後張之洞還是擔憂的說道
不過辜鴻銘倒是如釋重負松了一口氣。
正說著一位僕人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張紙“李鴻章大人的急電”。
說曹操,曹操到,辜鴻銘走過去接過了電報,邊走向張之洞邊仔細的端詳起電文來。
“李鴻章說什麼?”張之洞問道
“頤和園虧空甚巨,醇王爺讓李鴻章領頭致函各督撫籌款,籌款以海防捐名義較為正當,他說大人您最有魄力,所以希望在您這集得大宗。”辜鴻銘回復道
“開出個數了嗎?”張之洞繼續問
“倒是有個數,一百萬兩銀子,這簡直是獅子大張口啊。”辜鴻銘生氣的說道
張之洞微微一笑“李鴻章打的好算盤,這明明是挾水師之名,行敲詐之實呀。”
“對啊,他缺錢,咱也缺錢,這年頭誰不缺錢啊。”辜鴻銘附和道
“湯生,筆墨伺候。“張之洞放下茶站起身來
“好,我和大人想到一起去了,婉言相拒,看李鴻章面子往哪兒擱。“說著便磨著硯
“那不是也打了醇王爺的臉?老夫是要上書朝廷彈劾海防捐,以攻為守,對事不對人,讓李鴻章偷雞不著蝕把米。“張之洞糾正道
不久慈禧收到了張之洞的折子,這個執政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又一次陷入了糾結海防之利利在江山社稷,捐官之弊弊在荼毒人心,以人心之荼毒,量海防之利弊,到底是可乎?還是不可乎?
疏劾滿篇,沒有一處提到李鴻章,張之洞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呀,看完奏折的慈禧頓時對張之洞的為人作風心生一絲敬佩,那到底準還是不準他的折子呢?
準了的話這麼一大筆雪紅花花銀子可就沒了,一想到自己即將變成爛尾樓的頤和園,女人的感性立馬佔據了她的大腦神經銀子誰不心動啊,正所謂銀子是白的,眼楮是黑的嘛。
左右為難的太後還是一咬牙一跺腳決定留中不發。
留中不發的意思就是皇帝知道臣子的想法了,表示不贊同也不反對,先擱一段時間再找個成熟的時機解決,其實就是皇帝面臨難以抉擇的事情而采取的拖字訣套路。看來拖延癥真是繼往開來,古今通病啊。
張之洞彈劾海防捐的折子很快也傳到了李鴻章的老對頭翁同 耳朵里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合適的時間向老板光緒皇帝打小報告,給李鴻章下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