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亂

第46章 被逼反的吳三桂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吃飽除人 本章︰第46章 被逼反的吳三桂

    為什麼說吳三桂根本沒想反?

    如果他真的有反清之心,那在永歷二年,金聲恆于江西舉義時,就可以跟著反了,當年,他才37歲。

    就算是江西太遠,難以首尾相應,那在次年,大同姜造反時,他也能跟著反了,不至于帶著藩軍去鎮壓。

    退一步講,就算大同是清廷腹心,而且同行的,還有個李國瀚帶著八旗軍在旁邊虎視眈眈。

    吳三桂為了麾下軍民考慮,不適合反吧。

    那清軍攻略西南時,李定國兩蹶名王,南明聲勢大振,總能舉大旗吧?

    此時吳三桂若肯叛清投明,再加上江南抗清形勢大好。

    就算說不上明清攻守易勢,但最少能劃江而治。

    退一步講,就當南明朝堂毫無收復河山之心,滿足劃江而治,然後整日花天酒地。

    若是吳三桂能在當時舉義,除了能洗掉當年降清的恥辱,並且在南明轄地也能有個地方,安置麾下軍民嘛。

    就當他吳三桂出身軍門,是正統的官僚階級、軍人世家,帶有濃厚的階級色彩,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孫可望。

    那投了南明之後,搶佔湖廣或四川之地,讓自己當個藩鎮,也未必不可嘛。

    然後你老吳在明、清之間,見風使舵,保一方平安,也是可以理解的啊。

    至少,大明還有個緩沖,還有個驅逐韃虜的希望。

    當然了,要是吳三桂這樣做,大明都沒法回血反戈北逐的話,那就是大明自己的無能了,跟你老吳無關了。

    可實際上是,也沒有。

    吳三桂從頭到尾,只為自己考慮。或者說,只為自己的關寧集團考慮。

    包括他入滇當了平西王後,一直在自污。

    自古以來,善待治下百姓、賢明厚德的藩王往往會死得很慘;

    而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的藩王卻往往能得以善終。

    善待百姓,意味著藩王你想要籠絡人心,皇帝肯定容不得你;

    而欺壓百姓,說明你只是行為錯誤,更說明治下的百姓不會支持你,那皇帝頂多批評兩句。

    這是當藩王這個職業的行規。

    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這三個官場老油條都懂這個道理。

    因此當他們當上王後,拼了命的在封地營造宮殿、撈取錢財、欺壓百姓,為的就是不讓清廷忌憚。

    而且造反這活,就像創業。

    正常來說,是年輕人干的。

    這需要耗費創業者大量的精力、腦力、體力。

    要不是被逼無奈,沒有多少退休老人,願意舍棄一輩子的養老金,去跟年輕人爭天下的。

    吳三桂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62歲高齡的花甲老人,在本該弄孫含飴、頤養天年的時候,卻毅然決然地決定“興明討虜”。

    帶領一群五十來歲的臨退休老同志,攻城陷陣,斬將搴旗。

    他們那藏著滄桑歲月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屈的光芒,用最樸實的方式,訴說著不滿與不公,展示著他們的勇氣與決心。

    因為,他們的退休金沒了。

    康熙這個年輕人,不講武德,連退休老頭的養老錢都坑。

    一道“三藩同撤”的旨意,就把三個異姓藩王上上下下的飯碗給砸了。

    這就捅了馬蜂窩。

    在當時,基本帶點腦子的漢人都會有個共識︰就是清廷是不講信用的。

    吳三桂也是這麼認為的。

    你可以說他壞,但不能說他蠢。

    相信清廷的承諾,還不如去醉紅樓,听如霜姑娘說她“父賭母病弟讀書,剛做這行還不熟”這個悲傷的故事。

    至少,如霜姑娘在恩客打賞後,會努力地展示她高超的蕭技,接著還能︰

    攜手攬腕入羅幃,

    含羞帶笑把燈吹。

    金針刺破桃花蕊,

    不敢高聲暗皺眉。

    相信清廷呢?

    基本沒什麼好下場。

    包括鄭芝龍、孫可望以及相信會被善待的朱明宗室。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沒有多少人物會把清廷的承諾當真。

    就像國姓家,一邊跟清廷對著干,一邊忽悠清廷說要歸順,還談得有來有往,爭得臉紅耳赤。

    但實際上就是把清廷當傻子,忽悠完接著跟清廷干。

    因此,當清廷允諾三藩撤到關外後,會給錢、給地、分婆姨的時候,是沒人會相信。

    相信清廷諾言的那些人,墳頭草都幾人高了。

    就算真的相信清廷的話,但當清廷的“撤藩令”下來的時候,吳三桂就算毫無反意,也不得不反了。

    因為吳藩上下的將官們,也會推著吳三桂反。

    不反,吳三桂見不了第二天的太陽,王座上也會換成另一個吳家人坐上去。

    四十年的征戰,已經讓吳軍成為一個用錢、軍功和血緣構建起來的龐然大物,形成以吳家為首的利益共同體。

    在尚未入滇成為事實上的藩鎮前,吳軍就已經有一套完善的,涉及到征戰、升遷、收支、戶籍、後勤、豢養等制度,從征戰錢糧,慈幼養孤,婚喪病葬,全部在老營。

    吳軍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征戰到哪里,老營就在哪里,將士們的家就在哪里。

    吳藩軍中的青年將領中,不少是邊軍二代、三代,他們的父兄、妻族、母族都在吳軍。

    他們出生在老營,成長在老營,從小在老營玩耍、長大、習武,身邊的玩伴也是營內的同袍,他們的女兒、姐妹也是嫁給吳軍將士。

    一起出征的人,不是自己的兄弟玩伴,就是連襟親戚,要不就是世交故舊,都互相認識。

    生老病死養,都在老營。

    整個吳藩,其實就是一個軍隊擁有的獨立王國。

    這個王國有他們的前途、生計、關系、地位、權力、資歷,養老,沒有了吳藩,去到外面,他們什麼都不是。

    任何人都不能摧毀這個關系錯綜復雜的王國,摧毀這個利益團體,就算是吳三桂本人這個締造者也不行,誰想要破壞這個利益共同體,誰就會受到它的強烈反撲。

    所以當清廷的撤藩詔令下來時,吳三桂只有一條路,就是反。

    退一萬步講︰

    要是不反,老老實實听清廷安排的話,會有什麼好處呢?

    哪有什麼好處?他老吳拍拍屁股,一家子回關外吃香喝辣的,我們這些軍官和士卒的吃什麼?

    我們跟著你滿清打了幾十年戰,除了背著滿身罵名,就是一身傷病。

    現在終于入滇安定下來,在這里買宅買地當大爺,都十幾年了,老婆孩子都有了。

    我現在就想拿著還算過得去的收入、躺平過日子,接著等退養,讓我兒子來接我的班,繼續當兵吃糧。

    現在你跟我說要回東北那旮沓?

    帶著滿身罵名回去,還不肯給地給宅子?

    發一筆遣散費就買斷我的貢獻啦?

    我爹兄弟幾人,我們兄弟幾人,死的死,殘的殘,兩代人四十年白干啦?

    養老錢,也不打算給啦?

    權力、地位、宅子、土地、職位、待遇等等我現在擁有的一切,你康熙不但不增加,還要一張黃紙下來,全都把他奪走啦?

    僕從、美妾、佃戶、親衛、山珍、野味、夏冰、冬裘,全都沒了?

    從此我們家就世世代代去當普普通通的農戶,照章納稅,服徭負役啦?

    我家世世代代還要把種出來的糧食,主動送到那群廢物糧官里?

    以後,我甚至連見到一個不入流的書吏都得低頭回避,甚至跪下稱呼他們“老爺”啦?

    小麻子,你要不要听一下你自己在說什麼?

    算了,別廢話了,抄家伙吧。

    戰死可以,餓死窮死落魄死,不行。

    ……

    在原先時空中,吳三桂死後,其部將們依然是擁戴吳家後人繼續抵抗,部將們也大多是寧死不降,縱使後來投降的,也多是被逼到絕路才不得不降。

    根源在于,吳藩上下的利益問題沒得到根本性解決。

    這個利益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硬生生的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繼續抵抗了三年多,直到被完全消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藩亂》,方便以後閱讀藩亂第46章 被逼反的吳三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藩亂第46章 被逼反的吳三桂並對藩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