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永歷三十年(1676年)一月春節前夕
鏗鏘有力的軍鼓聲響徹城下,大明軍旗迎著冬末的北風獵獵振響。準備先登的士兵們正在咬著被凍得又韌又硬的甜 (注1)補充體力,穿著鎖子甲的先鋒大將讓自己的親兵給自己身上的盔甲做最後的檢查。
原大清潮州總兵,現大明右提督、封定虜伯的劉進忠派遣親信大將劉斌,作為全軍總指揮。
劉國軒部何 、江勝為輔,听從劉斌調遣。
普寧原本就是劉斌的駐防地,他對普寧再熟悉不過了,哪面適合正攻,哪面適合佯攻也是心中有底。
而隨他一同出戰的何 、江勝,名為輔佐,實為監控。劉斌壓力很大,他必須戰勝,最好能以本部兵力取勝,這樣定虜伯在明鄭軍中,才有立足之地。
就在劉斌布置攻城的梯隊時候,忽然親兵來報,有幾名粵兵晉見,言有要事稟報。
待幾人來到跟前,向主將劉斌行禮後說道︰
“將軍,我等皆是粵人,城內將士也多是粵人,同室操戈,吾等心有不忍,望將軍慈悲。”
劉斌頓時大為不悅︰“你告訴我,怎麼慈悲?我奉定虜伯令,收復普寧,驅除尚逆。不攻城,難道他們還能主動大開城門,迎我等入城?”
“還是說,你們想躲到後營去?”劉斌眯起了眼楮看著他們,要是他們敢說一句“是”,他不在乎把他們都砍了,以免動搖軍心。
幾名粵兵面面相覷,為守的隊官大著膽子說,“將軍,可否讓我等陣前喊話,說不定,能動搖敵軍軍心,縱使不成,或可減少抵抗,有利我軍。”
劉斌很不屑,並不覺得有什麼用。
這些人是听說書先生講故事听多了吧,還真以為只需在城下喊幾聲,對方就能不戰而降。
大軍作戰,豈是幾句話就能動搖的。
不過,讓他們幾人試試又何妨。
“好,我給你們一炷香時間,時辰一到,立刻攻城。”
“謝將軍仁慈!”
幾名粵卒得令後,各回營隊。
未幾,城下就出現幾名騎著矮馬的漢子,在洪陽城下對著城里大聲地喊話,做著最後的努力。
“洪陽城內個兄弟們,恁唔記得聚是依人清兵�d掉囊潮州十萬人嗎?滿洲兵縱兵屠掠,�d囊個親朋好友啊!囊家己人邁島�d啊,千萬邁做依人滿洲人個狗啊!”
“省城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