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是朱家皇帝在廣州做天子時候。
陳把總是家長老二,當時還年輕,在廣州南海縣佛山鎮(今屬佛山市南海區)的鄉下務農,種著幾畝水田,供養家中父母。
而陳家大哥因為走南闖北,賺了錢,最後在粵省府城買了房子,把老家父母迎到省城去居住。
他還記得,當年跟父母一起去省城的時候,眼楮都大了︰好大的路,好高的樓,好多人,好多車,路上還有不少碧眼金發的番人,居然還會用白話做生意和講價。
年輕的陳把總人生第一次來城里,這次的省城之行讓他大受震撼。
他當時還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種地,然後掙錢了也要到廣州買房,娶一房媳婦,一起跟大哥孝順爹娘。
可後來沒多久,就听說廣州城換了尚王爺做城主,然後爹娘和大哥全家就都沒了音訊。
他自己後來也曾經到省城來找過,那時廣州城已經被滿洲兵佔了,一些地方的房子、牆沿也倒塌變了樣。
好不容易找到大哥家,開門的人是個不認識的人,等他說明來意,對方卻說前任房東搬走了,然後就把門關上不再理他。
陳把總不死心,敲了附近幾家人的門,一問起個個都說“不知道,不清楚”,而且他們口音都不是本地口音,雖然廣州外地人很多,但不至于連個講白話的都沒有吧。
陳把總很疑惑,難道是為了躲避戰亂,跑去別的地方了?那怎麼不跟我報個信呢?
後來,听人家說,平南王恩典,賞賜省城的房屋,早去早有。
再後來,又听說廣州城的平民被明軍殺了,大清兵氣不過,來幫咱們窮人殺那些貪官的。
可又听說,廣州城的人都被尚王爺殺了,殺得尸體堆積成山。
有個叫釋真的和尚出錢請人把尸體聚集在東門之外燒掉。
焚燒的時候,在二三里外的望去,都像積雪一樣,風一吹,骨灰亂飛。
還說地方就在離官道兩三里外,在進一條偏僻小道行數里後,有一座三四十丈高、雜草叢生、土質異常肥沃的青山,听附近山民說,這座山叫共冢(今廣州市東濠涌博物館一帶),之前都不記得有這座山……
再後來,傳言傳得跟真的一樣,說的人也越來越多,衙門開始抓人了。
衙役帶著快手、壯班們,到處抓傳播謠言的人,抓進去就沒再出來,弄得大家都不敢亂講。
雖然傳言亂飛,但官府總不會騙人吧?可十幾年過去了,還是一直沒有爹娘和哥嫂的消息啊……
要是傳言說的是真的……
“全部人準備!”
士卒們把腰刀“噌”的拔出來後,把總就開始安排防御工作。
“火銃兵、弓手佔據街道兩邊的窗戶,彈丸上膛,沒我口令,不許探頭出來。”
“剩下的兄弟,老林,我們一人帶一隊人,躲入兩邊宅子里,沒有我命令,不許擅自行動。
我看這洪陽城的味道不對,就怕發生營嘯,真是這樣發起瘋來,再加上外面叛軍乘機攻城的話,我們不死一半都算好了。
我把兄弟們從南海帶到普寧,就要把弟兄們全須全尾的帶回去。”
“阿頭,你放心啦,班兄弟撐你。”老鄉加副手的老林回道。
跟陳把總一起來的,基本都同鎮、同鄉、同都的兵,有的是本村,有的是隔壁村的,往上數三代,都是親。
當兵首要就是听話,只有听得懂長官命令的兵,才是好兵,才不會被隨意當做炮灰。
對于任何一個指揮官來說,鄉兵,就是最好的兵,是最值得信任的兵。原因無他,因為听話。
陳把總又用家鄉的白話吩咐道︰
“兄弟們,我�O�兩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