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城
清康熙二十年、吳周洪化三年
十月的昆明漫城飛花,五彩斑斕的秋葉,如同煙花在空中飄舞,點綴著春城的每個角落。
浪漫金秋之後,也意味著凜冬將至。
此時吳周的國祚仿佛落葉隨風飄搖,等待凜冽的寒風將它刺破,淹沒在冰冷的冬日之中。
這座古老的城市,直至今日,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南詔國時期就建立的拓東城,到明初棄土城改砌磚城,建城牆長九里三分,高二丈九尺二寸,廣開六門的西南重鎮。
以堪輿考究,設計昆明城為龜型,以成龜蛇相交之氣,合與陰陽五行之理。
以軍事考量,昆明營城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之地,沃野千里,群山四拱,堅城深池,雄踞中央,就山川形勝而築城鑿池。
因此,昆明城亦別稱“龜城”。
五華山就在龜城的中央。
可縱使昆明擁有龜甲般的堅固,似乎已無法再繼續拱衛吳周政權了。
昆明城外,黑壓壓的清軍,壁壘森然,刀槍如林,旌旗招展,馬嘶喧天。
為了圍死這最後的漢人叛軍,清軍通過掘壕圍城、據守近城的南壩、薩石街、走馬街、雙塔寺、得勝橋、重關等處,扼吭立帳,連營數十里,步步進逼,蠶食吳周殘軍的生存空間。
在隨後八個月的圍城時間里,清廷文攻武略雙管齊下。
一方面遣佛尼勒、趙良棟率部疾行躡擊,堵截從四川回援雲南勤王的馬寶部;追擊從敘州回援雲南的胡國柱部。
另一方面令彰泰部、賚塔部圍城之余,繼續攻略昆明以西之地,廣布檄文、招降納叛,從政治、軍事、糧草、人心等各方面,徹底讓昆明成為一座孤城。
直至十月底,城內糧絕,“人相食”,吳周政權亦不肯降。
十月二十八日,夜色如墨,月明星稀。
昆明城中的喧囂已逐漸沉寂,城牆下的近日樓(即大南門,原名向明樓,今昆明正義路與東鳳西路交界處)臨近的南校場里(今雲南省京劇院周圍一帶)鐵甲鏗鏘、燭火通明,聲音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一支左臂綁著白色布帶的士卒,披堅執銳,他們神情嚴肅,一言不發,借著月色的光,從南校場出發,向五華山(今雲南省政府駐地)上的皇宮潛行。
五華山上皇城,是原永歷朝秦王孫可望所築秦王宮,後永歷皇帝移蹕滇京的行在,吳藩建藩雲南,以五華山的王宮改為平西王府,後成為大周的行在。皇城依山而建,廣袤數里,俯瞰昆明。
皇城紅牆之外,數隊士卒步伐穩健,持矛背盾,手持火把,交叉巡視著皇城外的每一個角落。
在山下的南北卡口,還有兩支隊伍,一南一北守護著進山的必經之路。
一名正在五華山山下南邊哨崗里與同僚聊天的士卒,似乎听見什麼蟋蟋蟀蟀聲音,扭過頭看向遠處的動靜。
士卒們忽然默契的靜了下來,凝神警惕,弓箭和鳥銃齊齊對向傳來聲音的黑暗。
在崗亭里躺臥假寐的千總感到了異樣,猛然張開眼楮,披上披風,走出哨崗。
黑暗中走來一個全身披甲,手無武器的黑色人影。
“誰!站住。”值守的千總低聲喝令。
“我, 。”一個疲憊的聲音從黑影中傳來。
“參見 將軍”千總急忙行禮。
這個 將軍不簡單,是雲南潞江安撫司 家的“護印代辦”(注1),也是近來聲名鵲起、戰功彪悍的皇帝愛將。
在大周軍前線節節敗退、內部人心渙散的絕境下,還能以萬余敗兵,驅三十六頭大象,勝滿洲宗室勇將彰泰,大破挾連勝之威的滿洲正紅旗騎軍,殺敵無算,取得江西坡大捷。
千總見他一人,也放下心來,就主動提醒線 別打擾了皇帝休息。
“大人,陛下已經就寢了,要是不急,不妨……誰!大人小心。”千總話還沒說完,頓時警覺起來,從 來的方向,又有十幾個可疑的人影從夜色中走出來。
千總定眼一看,是 的親兵。他們中有幾個是千總認識的,平時下值,都是一起吹牛喝酒逛花街的好兄弟,可如今他們神情嚴肅,全副武裝,眼神犀利,左臂無一不是綁著白布帶。
一個不安的念頭從千總的腦海中跳出,但千總還是假裝輕松地打了個哈哈︰“ 大人著實是大周忠貞,這麼晚還親自帶領弟兄們巡邏,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