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

第632章 完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夏日星光 本章︰第632章 完美

    李向明微微點頭,手指卻無意識地摩挲著工作服的袖口,眼神卻落在遠處的生產線上︰

    “它的表現確實令人滿意,但離完美還差得遠。”

    王海濤廠長敏銳地捕捉到李向明眼中的執著,不禁皺了皺眉︰

    “向明,這次首飛完美達標,甚至超出了預期指標。你已經帶領團隊連續奮戰數月,是不是該休息一下?”

    李向明回過神來,抱歉地笑了笑︰

    “王廠長,您誤會了。

    我是在思考後續的生產問題。

    首飛成功只是開始,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將這種高水平的表現延續到每一架量產飛機上。”

    他轉向生產線,眼神凌厲︰

    “把生產線負責人叫來,我們必須立即召開質量分析會。”

    當夜,李向明沒有回宿舍,而是直接在技術中心的小會議室里支起了簡易行軍床。

    燈光下,他反復翻閱著首飛數據報告,不時在圖紙上勾勒著修改方案。

    “李工,您該休息了。”

    王海濤端著熱茶走進來,語氣中帶著不容拒絕的關切。

    李向明抬頭,眼中閃爍著倔強的光芒︰

    “王廠長,您看過這份關于起落架緩沖系統的報告嗎?

    在著陸瞬間的受力分析顯示,還有優化空間。”

    “但那已經是業界頂尖水準了!”

    王海濤放下茶杯,語氣加重,

    “我們不能陷入過度優化的怪圈,必須考慮成本和工期的限制。”

    李向明放下手中的筆,第一次露出嚴肅的表情︰

    “王廠長,航空工業沒有‘已經足夠好’這個標準。

    1940年英國噴火戰斗機的設計師說過,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提升,背後都是飛行員的生命代價。”

    他的聲音低沉下來︰

    “三年前西北基地那架失事的殲擊機,機組人員的家屬至今還在等一個說法。”

    會議室陷入沉寂。

    李向明站起身,走到白板前,開始飛速繪制結構示意圖︰

    “我的想法是——”

    與此同時,車間里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工人們發現,那些被李向明要求‘精益求精’的設計方案,正在轉變為令人驚嘆的工藝奇跡。

    銑工老周盯著圖紙上那看似多余的0.5毫米公差要求,嘆了口氣︰

    ‘李工怕是瘋了,這得耗費多大的功夫啊!’

    但他最終還是拿起卡尺,一點一點打磨著零件。

    當最後一絲毛刺被清除,零件在燈光下折射出完美的金屬光澤時,老周的手微微顫抖——這個服役三十年的老工人第一次感受到,手工藝品與工業化生產的完美結合。

    質檢員小林發現,李向明要求重新設計的那批鉚接工藝,雖然增加了30%的工作量,但整體機身強度提升了27%。她默默調整了檢驗標準,增加了額外的檢測環節。

    一個月後的全廠大會上,王海濤公布了最新生產數據︰

    “產能下降了15%,廢品率卻創下歷史新低。更令人驚訝的是,維修部門的返修申請減少了40%。”

    台下的技術員們小聲議論著,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角落里的李向明。

    他正專注地修改著一份新型號的設計圖紙,對周圍的討論充耳不聞。

    “同志們!”王海濤提高聲音,“根據總裝備部的最新指示,我們將啟動‘飛鷹’項目,目標是打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術運輸機!”

    李向明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狂熱的光芒。他站起身,三步並作兩步走上講台,抓過話筒︰

    “各位,給我十二個月,我會給你們一架連美國人都會坐下來認真研究的飛機!”

    會議結束後,李向明徑直走向設計室。

    門還沒關緊,新來的設計員小張就湊了過來︰“李工,您剛才說十二個月...”

    “是十年。”李向明糾正道,推了推眼鏡,“不過第一個原型機,十二個月夠了。”

    他打開電腦,調出一個三維模型︰“看見這個機翼剖面了嗎?我們需要重新設計氣流通道。材料方面...”

    三個月後,當李向明帶著全新設計方案參加評審時,軍方代表驚訝地發現,他不僅將飛機的航程提高了40%,還在保持原有載重能力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油耗。

    “這些改進需要重新設計整個生產線!”一位軍方領導皺眉道,“至少需要...”

    “不需要。”李向明平靜地打斷,“我已經調整了零件模塊設計,現有設備經過簡單改造即可兼容。新增工序的平均培訓時間不超過三小時。”

    他打開一份詳細的改造方案︰“這是我設計的過渡工藝,不會影響現有訂單交付進度。”

    夜深人靜時,設計室里依然亮著燈。

    李向明的桌上攤開著一摞泛黃的筆記本,記錄著國內外各種機型的優缺點分析。

    他正對照著最新測試數據,修訂某處細節設計——這是第17次修改了。

    “到底要改到什麼時候才算完美?”

    新來的實習生小王忍不住問道。

    李向明停下筆,眼神望向窗外星空︰“當年圖波列夫設計圖95時,改了42稿;波音747從概念到首飛,經歷了上千次迭代。”

    他回過頭,指著桌上的筆記本︰“這些不是草稿,是傳承。每一筆每一劃,都承載著前輩的智慧和後人的期望。”

    他翻開最新一頁︰“看這里,是我師父當年的手稿。1978年,他就是因為這0.8毫米的誤差,導致一架戰機試飛時尾翼出現顫振...如果當時他再多堅持一下...”

    小王突然明白了什麼,不再多問。

    接下來的日子里,他看到李向明不僅改設計,連生產線上的操作手冊都親自修訂。

    那些密密麻麻的手寫批注,比原文還要厚上好幾倍。

    當‘飛鷹’原型機首飛成功時,軍方代表在試飛報告上鄭重寫下︰

    “建議列為下一代主力運輸機。”而李向明的辦公桌上,一份關于新飛鷹的概念設計已經鋪展開來。

    生產車間里,老師傅老張帶著徒弟們,認真地按照最新工藝標準操作。

    偶爾有人皺眉嫌麻煩,老張就會說︰“當年我剛參加工作時,李工帶著我們改了三個月的鉚接工藝。現在想想,這三個月,值了。”

    小王翻開最新版的操作手冊,發現最後一頁寫著︰“完美是動詞,不是名詞。持續改進,永無止境。——李向明”

    窗外,幾架新生產的運輸機整齊排列,陽光下的機身熠熠生輝。

    不遠處,技術中心樓頂的‘精益求精’四個大字,在陽光下分外醒目。

    李向明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遠處的跑道。

    新一代戰機已經翱翔天際,而他的桌上,關于下一代戰機的設計草圖,已經開始初見雛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方便以後閱讀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第632章 完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第632章 完美並對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