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

第832章 晉商與徽商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豬兒夢蟲 本章︰第832章 晉商與徽商

    北平。

    肅王府。

    這是皇帝陛下特別下旨劃出來的一座園林府邸。

    比之李弘壁在南京的曹國公府也不遑多讓,滿滿的都是誠意。

    這一次搬遷,李弘壁可是將整個曹國公府都搬了過來,包括但不限于下人產業等等。

    以致于從南京到北京,光是搬遷隊伍都走了大半年的時間,李弘壁也難得陪著老婆孩子到處游山玩水。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一再下旨催促,讓李弘壁動作快一點,趕緊滾去北京給他修建水晶宮,李弘壁還真想往後余生都這麼過了。

    等李弘壁抵達北京肅王府時,御用商人範希哲早就做好了準備。

    “王爺,一切都安排好了。”

    “明日王府舉辦品鑒會,不管是晉商還是徽商,全都會來參加!”

    作為肅王李弘壁的御用商人,範希哲這些年來走南闖北,成功將駐顏膏這門生意擴張到了整個大明天下,可以說在整個商賈圈子里面,那都是響當當的存在。

    李弘壁在搬遷之前,就命範希哲先行一步,準備這一次的品鑒會,所以消息早在幾個月之前就放出去了。

    天下富商巨賈那都是望風而動,紛紛趕往北京,準備前往肅王府參加這一次的品鑒會。

    要知道,那可是肅王李弘壁啊!

    當朝第一權臣!

    執掌神機營的第一異姓王!

    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和得力臂膀!

    日新月異的科學發起人,科學魁首、豐收伯解縉背後的男人!

    這一系列名頭加在李弘壁身上,任何人都不敢小覷他這位肅王爺。

    是以消息一經傳出,天下商賈都望風而動。

    沒辦法,這位肅王爺實在是……太強了!

    一手建造了鋼鐵之城!

    攜數十萬上百萬的匠人逼迫朝廷更改戶籍制度。

    工匠因此擺脫了以往的艱苦困境,朝廷對此正在進行全面改革!

    這一切,可都是肅王李弘壁的功勞。

    而工匠制度是改革了,但這跟商賈又沒什麼關系。

    要知道大明王朝的商賈地位低下卑賤,在這個禮法森嚴的時代,他們就算再有錢,皇也不允許在外面穿錦衣華服,只能桌著粗布麻衣。

    商賈,是賤籍貫,是百姓子民都看不起的下等人!

    他們的子嗣都不能參加科考,只能繼續做個下等人!

    商賈想要做生意,那就必須得有一位靠山,否則早就被那些達官顯貴給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因此,商賈奔走四方經商賺錢,其實大部分都進入了官員權貴的口袋,他們不過是人家的工具人罷了。

    所以不管怎麼說,商賈在這個時代,那都是悲哀的一群人。

    但肅王李弘壁既然能夠逼迫朝廷改制,更改工匠的待遇,那他是不是也能幫商賈一把呢?

    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天下各地的富商巨賈頓時就坐不住了。

    他們唯一的希望,全都放在了肅王李弘壁身上。

    此刻李弘壁正在听著範希哲的匯報。

    “徽商?”

    “倒是一群有錢人啊!”

    徽州處“吳頭楚尾”,屬邊緣地帶,山高林密,地形多變,開發較晚。

    漢代前人口不多,而晉末、宋末、唐末及中國歷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遷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

    人口眾多,山多地少,怎麼辦?出外經商是唯一出路。

    徽商最早經營的是山貨和外地糧食。如利用豐富的木材資源用于建築、做墨、油漆、桐油、造紙,這些是外運的大宗商品,茶葉有祁門紅、婺源綠名品。外出經商主要是經營鹽、棉(布)、糧食等。

    前宋開始就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祁門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經商致富,分別被人們稱為“十萬大公”、“十萬二公”,合稱“程十萬”。

    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佔徽州府(歙縣)的一半,人稱“祝半州”!

    元末戰亂期間,歙縣商人江嘉在徽州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資本,較之宋代大為增加,太祖朱元璋入皖缺餉,歙人江元一次助餉銀十萬兩,堪稱驚天巨富。

    明代中葉至清乾隆末年的三百年間,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從營業人數、活動範圍、經營行業還是資本規模來看,徽商都位居全國各商人集團之首。

    徽商的活動範圍廣泛,東至淮南,西至雲南、貴州、關中和甘肅,北至河北、遼寧,南至福建和廣東。他們的商業足跡還擴展到了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所以徽商在這個時代就成了財富的代名詞。

    除了徽商之外,還有山西的晉商。

    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發生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交易活動。

    晉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間的武士,武則天之父,當時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時,木材商人武氏從財力上大力資助,李淵父子就是憑借當時天下最精華的太原軍隊和武氏的財力開始奪取全國政權。

    大明晉商的興起,首先是朝廷"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這開中制度核心在于鹽引!

    鹽引,就是領取食鹽和販賣食鹽的憑證。

    大明因為西北部長城一線地區的鹽糧由于高寒,屯田的產量十分有限,這就是使得軍隊的部署得不到足夠的後備儲量,所以朝廷推行“開中法”,鼓勵商賈百姓納糧中鹽。

    所謂“開中法”,簡單流程就是商人把糧食送到邊鎮,然後再用交割文書到戶部領取相應的鹽引,拿到了鹽引再到鹽場領鹽,最後就是通過自己的渠道售賣出去以此謀利。

    鹽鐵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因此存在極大的暴利。

    尋常百姓什麼都可以缺,但鹽是活命的東西,怎麼能缺得了?

    這“開中法”其實就是一種打包形式的捆綁銷售,利用商賈逐利之心,放出食鹽專賣權,從而通過商人的銷售渠道和運輸渠道來完成糧食的配給,以此解決九邊重鎮糧食短缺的問題。

    但也正是這鹽引存在暴利,因此朝廷實施開中法後,許多權貴看到有利可圖,便開始想方設法奏討鹽引,倒賣給商人,換取利益,或公然走私,在正鹽中夾帶私鹽,牟取暴利。

    不過晉商因為地利優勢,抓住機會迅速崛起,甚至分出了專門在九邊屯田的和專門換取鹽引售賣的,可以說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晉商發展到清代,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

    所以不管是晉商還是徽商,實力都不容小覷。

    他們都來參加這品鑒會,李弘壁自然樂得如此。

    想要打造商業圈發展工商業,那就少不了這些富商巨賈的鼎力支持!(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方便以後閱讀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832章 晉商與徽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832章 晉商與徽商並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