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他的話冷黎月在淺笑了一下後說︰“魏大人,忠事于上,思慮周詳本是一件好事,做為臣下能做到如此,自是甚好,故今吾不罪你,可這樣的話,吾也不想听第二遍了,吾並不拒絕素衣登基,天下者,當唯賢而居之,若吾的蒼月一直是要以粉飾太平來勉力維持,試問這樣的天下,誰又能安居樂業呢?所以吾就是要以素衣登基來告知天下,也是告訴世人,吾的蒼月雖是必有難避喜悲之必然,這是緣于王朝春秋是不免必有更替的,可就算我蒼月之帝位上的人會有更替,我蒼月的國本也是不容置疑的,國殤三年是國事,登基大典也是國事,皆都是我蒼月國事,自當一應並重,還有誰對此有異議?”
她將這話如此說著,讓人都提不出任何不對,他的這句話下也沒有動任何人的官位,可指這一番話就足以震懾天下。
畢竟素衣登基這是曠古未有之事,可這就是她冷黎月的決定,也亦是她的風格,說的都是事實,讓人無力反駁。
故這朝殿里的所有人,也就只有齊聲唯皆言著︰“陛下之慮,所慮長遠,臣等莫及。”
就這樣冷黎月這素衣登基之事,便在表面上,得了個上下一心了。
而登基之事已了,恩義雙碑之事自是也不必再拖了,這不只見冷黎月復言道︰“既然國殤和素衣登基皆已定下,那與之相關的還有一事也就一起議了吧,早先吾便提過要為亡魂立碑,不知眾卿都斟酌的如何了,可有要說的話?”
這剛剛昔日沈銘鴻手下的高徒之一的韓遠沒在之前國殤上佔到什麼便宜,這讓他自更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的出言道︰“陛下聖慈是蒼生之福,立碑祭奠亡魂既是國事,自當有我蒼月的風度,臣覺得此碑既是為我蒼月忠魂而立,不如就定名為忠魂碑,也好明示天下此是為萬千忠魂而立,還有若是陛下同意能夠讓此碑陪立在帝陵之側自是最好不過了,至于碑高,帝陵之帝後之碑皆高九丈九尺取意九九無極之意,忠魂碑當自遜與帝後之碑,已明君臣,也符主次,故我覺得七丈為適,不知陛下覺得妥否?”
他這一番長篇大論下,冷黎月听了心下只覺得他有些急,不過朝臣與朝堂上求利祿功多向來有著急的,也不是稀罕事,她也就不覺奇的啟口道︰“韓大人能有此想,甚善,然卻不是吾心之想,立碑祭魂,祭的是戰場不歸人,其中自是不乏有我蒼月忠魂,但也不止是我蒼月忠魂,所以名曰忠魂自不合適,既是我蒼月的忠魂,那便皆是有恩與我蒼月的英魂,故此碑吾欲名其為恩,再有就是那些與我蒼月在戰場上相抗之人,其實也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史書工筆自是會記載那些成王敗寇之事,可吾既是君臨于此的君王,就有安撫這些亡靈的義務,他們雖然不是為我蒼月而戰之人,可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家國而戰,只是道不同,不相謀,故雖然將山河陷于戰亂的人自是不能輕縱,但是那些他們手下的披甲之人又與我蒼月的那些忠魂有何不同,一樣的忠于自己的國家,一樣的忠于自己的君主,一樣是那些曾經無比鮮活的生命,一樣無奈的死于這些戰役,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沒有窺圖權位的野心,他們最多也就是圖個,以一己之力去守護一下他們的家人,此是人之常情,何過之有?吾既能接受在朝半數以上的前朝遺臣為臣,我的蒼月自然也可為消亡于這一路征戰的所有亡靈立碑,哪怕這中間不乏有與吾相對兵戈之人,吾也一樣為他們立碑,為守自己家國,即使不是我蒼月的臣民,吾也一樣敬重,他們配得上‘義’這個字,所以我欲立此碑為義。不知各位可有異議?”
听了他的話冷黎月在淺笑了一下後說︰“魏大人,忠事于上,思慮周詳本是一件好事,做為臣下能做到如此,自是甚好,故今吾不罪你,可這樣的話,吾也不想听第二遍了,吾並不拒絕素衣登基,天下者,當唯賢而居之,若吾的蒼月一直是要以粉飾太平來勉力維持,試問這樣的天下,誰又能安居樂業呢?所以吾就是要以素衣登基來告知天下,也是告訴世人,吾的蒼月雖是必有難避喜悲之必然,這是緣于王朝春秋是不免必有更替的,可就算我蒼月之帝位上的人會有更替,我蒼月的國本也是不容置疑的,國殤三年是國事,登基大典也是國事,皆都是我蒼月國事,自當一應並重,還有誰對此有異議?”
她將這話如此說著,讓人都提不出任何不對,他的這句話下也沒有動任何人的官位,可指這一番話就足以震懾天下。
畢竟素衣登基這是曠古未有之事,可這就是她冷黎月的決定,也亦是她的風格,說的都是事實,讓人無力反駁。
故這朝殿里的所有人,也就只有齊聲唯皆言著︰“陛下之慮,所慮長遠,臣等莫及。”
就這樣冷黎月這素衣登基之事,便在表面上,得了個上下一心了。
而登基之事已了,恩義雙碑之事自是也不必再拖了,這不只見冷黎月復言道︰“既然國殤和素衣登基皆已定下,那與之相關的還有一事也就一起議了吧,早先吾便提過要為亡魂立碑,不知眾卿都斟酌的如何了,可有要說的話?”
這剛剛昔日沈銘鴻手下的高徒之一的韓遠沒在之前國殤上佔到什麼便宜,這讓他自更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的出言道︰“陛下聖慈是蒼生之福,立碑祭奠亡魂既是國事,自當有我蒼月的風度,臣覺得此碑既是為我蒼月忠魂而立,不如就定名為忠魂碑,也好明示天下此是為萬千忠魂而立,還有若是陛下同意能夠讓此碑陪立在帝陵之側自是最好不過了,至于碑高,帝陵之帝後之碑皆高九丈九尺取意九九無極之意,忠魂碑當自遜與帝後之碑,已明君臣,也符主次,故我覺得七丈為適,不知陛下覺得妥否?”
他這一番長篇大論下,冷黎月听了心下只覺得他有些急,不過朝臣與朝堂上求利祿功多向來有著急的,也不是稀罕事,她也就不覺奇的啟口道︰“韓大人能有此想,甚善,然卻不是吾心之想,立碑祭魂,祭的是戰場不歸人,其中自是不乏有我蒼月忠魂,但也不止是我蒼月忠魂,所以名曰忠魂自不合適,既是我蒼月的忠魂,那便皆是有恩與我蒼月的英魂,故此碑吾欲名其為恩,再有就是那些與我蒼月在戰場上相抗之人,其實也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史書工筆自是會記載那些成王敗寇之事,可吾既是君臨于此的君王,就有安撫這些亡靈的義務,他們雖然不是為我蒼月而戰之人,可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家國而戰,只是道不同,不相謀,故雖然將山河陷于戰亂的人自是不能輕縱,但是那些他們手下的披甲之人又與我蒼月的那些忠魂有何不同,一樣的忠于自己的國家,一樣的忠于自己的君主,一樣是那些曾經無比鮮活的生命,一樣無奈的死于這些戰役,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沒有窺圖權位的野心,他們最多也就是圖個,以一己之力去守護一下他們的家人,此是人之常情,何過之有?吾既能接受在朝半數以上的前朝遺臣為臣,我的蒼月自然也可為消亡于這一路征戰的所有亡靈立碑,哪怕這中間不乏有與吾相對兵戈之人,吾也一樣為他們立碑,為守自己家國,即使不是我蒼月的臣民,吾也一樣敬重,他們配得上‘義’這個字,所以我欲立此碑為義。不知各位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