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在旁邊點點頭,心中暗自驚嘆,確實像耿老說的,後世市面上,確實見過不少帶有 A 類的火漆印章瓷器,那些大多是當年文物商店的庫存品,但是 C 類的,自己穿越前在各大拍賣行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真是一次都沒有見過。
“所以耿老,”陳陽忍不住開口道,“就是說這批瓷器,現在算是有了最高級別的出國護照唄!這可比外交護照還要稀罕啊!”
“哈哈,你這個比喻倒是貼切。”耿老笑著點頭,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正是如此。這火漆印不僅是出關的憑證,更是文物價值的最高認證。”
“每一個 C 類印都代表著國家對這些文物的最高級別鑒定和認可。”
“你看這個印制過程,”他指著火漆印的制作工藝,語氣變得專業起來,“這火漆是用上等松脂、天然蟲膠和特制顏料按照秘密配方混合制成的,遇熱即熔,冷卻後立即凝固成堅硬的印記。”
“一旦打在文物上,就很難完整取下,任何強行撕毀的痕跡都會被立即發現。這也是為了防止偽造和濫用,確保每一件帶有火漆印的文物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真品。”
“而且,”耿老神秘地壓低了聲音,“這 C 類火漆印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印泥中添加了特殊的熒光粉末,在紫外線下會發出獨特的光芒,這是任何仿制品都無法復制的防偽標識。”
工作人員開始為瓷器打上火漆印。只見他們先將火漆棒在酒精燈上加熱融化,然後小心地滴在瓷器的底部不顯眼處,迅速蓋上印章,待冷卻後取下。
陳陽仔細觀察著整個過程,發現工作人員的手法極其專業。他們會先用放大鏡仔細檢查瓷器底部的紋理,尋找最適合打印的位置。
“耿老,你們是怎麼選擇位置的?”陳陽忍不住問道。
正在操作的耿老抬起頭,笑著解釋︰“小伙子,這可有講究了。首先要避開釉色變化的地方,其次要避開款識,最重要的是要選擇胎體相對平整的位置。”
“為什麼要這樣?”陳陽追問。
“火漆印如果打在不平整的地方,容易造成印文不清晰,甚至可能因為受力不均勻而損傷瓷器。”老師傅一邊說著,一邊繼續手中的工作,“你看,我現在用的這個火漆棒,溫度控制在160到180度之間,這是經過無數次實驗得出的最佳溫度。”
陳陽注意到耿老手邊還放著一個溫度計,每次加熱前都會測量,“哦,原來這東西還有這麼多說法,我還以為印上就行呢!”
“那可不是!”耿老笑著擺擺手,“溫度低了,火漆不能完全融化,打出來的印章會有氣泡,影響清晰度;溫度高了,火漆會變得太稀,容易流淌,而且可能對瓷器造成熱沖擊。”
這時,另一位工作人員補充道︰“而且火漆的成分也很重要。我們用的火漆含有特殊的防偽成分,在紫外線下會呈現特定的熒光反應。”
陳陽眼楮一亮︰“這樣就能防止偽造了?”
“沒錯,”工作人員笑道,“這種特殊火漆的配方是保密的,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同樣的材料。”
耿老這時指著正在操作的師傅說︰“陳陽,老杜的手藝是我們這里最好的,他可是從第一代火漆印就開始了。”
被稱為老陳的師傅有些不好意思︰“耿老過獎了,這活兒需要的是耐心和責任心。每一件文物都是國寶,容不得半點馬虎。”
“那萬一打壞了怎麼辦?”陳陽好奇地問。
老陳和耿老相視一笑,老陳說︰“這麼多年來,我們還真沒出過這樣的事故。因為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
“比如說,”老陳一邊演示一邊解釋,“滴火漆的時候,手要懸空,距離瓷器表面保持3到5毫米的距離,讓火漆自然滴落,而不是直接接觸。”
陳陽看著那顆鮮紅的火漆慢慢滴落,心中暗自贊嘆︰“這確實需要很好的手感。”
“蓋印的時候更關鍵,”老陳繼續說道,“要垂直下壓,力度均勻,保持3到5秒,讓印文完全成型。”
耿老在旁邊補充︰“這個時間也是經過無數次試驗確定的。時間短了印文不清晰,時間長了容易粘印。”
陳陽注意到老杜在取下印章後,還會用放大鏡仔細檢查印文的清晰度︰“合格的標準是什麼?”
“印文必須完整清晰,邊緣無毛刺,沒有氣泡,顏色均勻。”老杜一邊檢查一邊說道,“如果有任何瑕疵,都要及時重新打印。”
“重新打印會不會損傷文物?”陳陽有些擔心。
耿老解釋道︰“火漆是可以重復融化的,我們有專門的溶劑可以安全地去除不合格的火漆印,不會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傷。”
陳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真是考慮得很周到。”
老杜這時已經完成了一件瓷器的打印,他小心地將瓷器放回原位,然後在記錄本上詳細記錄︰“青花釉里紅梅瓶,高28.5厘米,口徑5.2厘米,火漆印位置︰底部款識左側,印文清晰,操作時間14:32。”
“記錄也這麼詳細?”陳陽驚訝道。
“當然,”耿老笑呵呵拍拍陳陽的肩膀說道,“這些記錄將來都要存檔的,萬一有什麼問題,可以追溯到具體的操作人員和時間。”
老杜點頭︰“我們的工作不僅要對現在負責,更要對歷史負責。”
這時,另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手里拿著一份清單︰“耿老,這批瓷器的照片都拍好了,包括打印前後的對比照片。”
耿老接過清單查看︰“很好,照片資料也是很重要的檔案。每一件文物出境前後的狀態都要有完整的影像記錄。”
陳陽看著這套完整的流程,不禁感嘆︰“這工作真是環環相扣,一點都不能馬虎。”
“每一個步驟都要極其小心。”耿老走到旁邊正在工作人員旁邊,示意陳陽仔細看著,“溫度太高會損傷文物,太低又無法完整烙印。力度要適中,既要清晰可見,又不能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傷。”
“耿老,您說的這些標準,是怎麼制定出來的?”陳陽好奇地問道。
“這些標準是經過這麼多的實踐總結出來的,”耿老回憶道,“最初的時候,我們也走過不少彎路,甚至出現過操作不當損傷文物的情況。”
老陳接話道︰“後來,我們反復試驗,不斷改進工藝,才形成了現在這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
“那損傷的文物怎麼辦?”陳陽擔心地問。
“損傷的文物我們都會請最好的修復專家進行修復,”耿老嚴肅地說,“雖然修復技術很高超,但我們的原則是預防為主,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陳陽看著工作人員嫻熟的操作,不禁感嘆︰“這真是門技術活。”
“小陳,你想不想親自試試?”老陳突然提議道。
陳陽隨後微微一愣,急忙抬手擺擺,“耿老,這活我可來不了,急性子!”
“哈哈哈,你小子!”耿老笑著看看陳陽,“你說的對,這種活急性子可是干不了。”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活,更是責任活。”耿老嚴肅地說,“這小小的一方火漆印,關系著國家文物的安全和尊嚴。我們要確保每一件流出國的文物,都是真正符合出境標準的。”
“耿老,我听說有很多人在偽造這出境火漆印,真的假的?”對于這個問題,陳陽後世沒搞懂。因為當時有很多從海外流回來的瓷器,瓷器底部都有火漆印,後世有幾位專家,曾經發現這些火漆印居然是當年偽造的。
耿老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指著桌上的瓷器,“之前確實有不少文物商店的人這麼做,但是這些年因為工藝的提高,雖然也有人偽造,到了海關那里,也出不去。”
說著,耿老嘆了口氣︰“這些年來,我們見過太多試圖偽造火漆印的行為。但真正的火漆印有其獨特的工藝和特征,不是那麼容易模仿的。”
“陳陽,這火漆印除了出境之外,還有另一個作用了,”耿老指著C類印章,“有了這個印,我們就能追蹤文物的去向,確保它們按時回國。”
耿老繼續解釋︰“而且接收方也要簽署嚴格的協議,包括保險、安保、展出條件等各個方面的要求。”
陳陽若有所思︰“所以這火漆印不僅是出關的通行證,更是文物身份的象征。”
耿老點頭贊同︰“而且這個身份證是國際認可的,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看到我們的火漆印,就知道這件文物的來源和合法性。”
“那如果火漆印損壞了怎麼辦?”陳陽想到一個問題。
“如果是自然損壞,那就沒有辦法了,”耿老回答,“我們的火漆印有防磨損設計,正常情況下可以保持幾十年不變。”
所有的瓷器都完成了火漆印的加蓋工作。耿老戴上白手套,最後檢查了一遍︰“好了,這批文物終于有了它們的"護照",可以合法出境了。”
陳陽看著那一排排精美的瓷器,底部鮮紅的火漆印在燈光下格外醒目。那不僅僅是一個印章,更是一份責任,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守護。
工作人員將火漆印章打好之後,開始小心地包裝瓷器,每一個步驟都極其謹慎。陳陽知道,這批瓷器即將開啟新的旅程,而那一方小小的火漆印,將是它們通往世界的通行證。
同時陳陽嘴角不由微微笑了一下,一個大膽而狡黠的念頭在心中悄然萌生。
他想到了後世那些拍賣會上頻頻出現的海外回流瓷器,有不少都帶著這種火漆印章從海外流回國內。表面看起來似乎證明了它們曾經的合法出境身份,但其中有相當數量都是贗品。
陳陽心中暗想,自己這些來自青山居士燒制的贗品,那麼在未來,這些高仿品上打著驗明正身的火漆印,再次以海外回流的身份出現在國內拍賣市場時,那火漆印就成了它們身份證明的重要依據。
收藏家們看到印章,自然會認為這些瓷器曾經是合法出境的真品,從而放松警惕。
他甚至想象著二十年後的場景︰那些曾經親手經過他手的高仿瓷器,帶著逼真的火漆印章重新出現在國內市場。到時候,不知道會有多少專家學者為之傾倒,多少收藏家為之瘋狂競拍。
而最諷刺的是,這些贗品的合法出境身份,恰恰是通過今天這個嚴格的認證程序建立起來的。那些負責任的文物工作者們,萬萬想不到他們今天的一絲不苟,竟然會為未來的造假活動提供如此完美的掩護。
想到這里,陳陽的笑容變得更加玩味。經過自己這次的操作,不知道有多少贗品,在二十年後又要重新流回來,那時候,可就好玩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