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成聖︰誰還不是個聖人

第49章 儒道基石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超級學靶 本章︰第49章 儒道基石

    “咻——”

    一道光芒閃過。

    李景榆手中長劍斷成兩截。

    柳隨風隨後飄然而至,淡淡道︰“李夫子,你壽過一百,閱卷無數,何以如此?閉關去吧,日日勤修《陋室銘》,何時晉升大儒,何時出關。”

    李景榆失魂落魄地轉身就走。

    陳懷義卻喊了一聲︰“等等。”

    眾人目光瞬間集中在陳懷義身上。

    陳懷義面帶微笑地盯住李景榆︰“夫子,你還欠我一個道歉。”

    李景榆麻木的臉上又漸漸變成豬肝紅,惱怒道︰“陳懷義,何故屢次羞辱于本夫子?想要道歉,是吧?來,某之大好頭顱在此,任你來去,可還滿意?”

    陳懷義搖搖頭,遺憾地嘆了口氣︰“夫子,你依然沒有意識到你錯在何處。”

    李景榆大怒︰“你——”

    柳隨風打斷李景榆,看向徒弟︰“懷義,若是存心羞辱夫子,為師可不饒你。”

    陳懷義暗笑。

    還得是師父懂人情世故,這台階給的。

    比這李老夫子強百倍。

    難怪師父不到一百歲就成為大儒,成為掌院,而李老夫子一百多歲卻依然是個圖書館管理員。

    這就是差距。

    這麼想著,朝師父拱手︰“師父,徒兒絕非存心羞辱,只是想與李夫子講講道理。”

    轉身面對李景榆︰“夫子,適才我恭敬行禮,一句話未出,夫子便出言譏諷,嘲諷晚生以權謀私以勢欺人,試問,誰對誰錯?”

    李景榆呆立當場,臉色轉為羞愧。

    陳懷義追問︰“晚生遭遇不白之冤,求一道歉,過分嗎?”

    李景榆低下頭,一言不發。

    陳懷義再問︰“夫子不但不道歉,反而惱羞成怒,以劍相逼,又是誰之過錯?”

    李景榆更加羞愧。

    陳懷義卻繼續追問︰“待晚生講了一番大道理後,夫子不但不道歉,反而揮劍自刎,若非晚生師父來得及時,晚生便要背上逼死夫子之罪名,如此種種,晚生只求一道歉,過分嗎?”

    超然樓門口死一般寂靜。

    眾人心中自有一桿秤。

    誰對誰錯,本就清楚。

    只是,之前還沒想這麼深刻。

    陳懷義這麼抽絲剝繭地分析一番,對錯更加清晰。

    貌似……錯全在李夫子。

    只是讓李夫子道歉,已經很寬容。

    問題是……一般人沒有勇氣與李夫子叫板。

    別說書院學生,便是書院里的其他夫子面對李夫子也不願糾纏,能躲便躲,實在躲不開也就胡亂應付過去,不與李夫子糾纏。

    何苦區區一童生。

    哪個童生見了李夫子這樣的大學士不是畢恭畢敬?

    只有陳懷義敢于抓住李夫子的錯誤,要求李夫子道歉。

    如果是陳懷義吹毛求疵也就罷了。

    偏偏,陳懷義還真不算吹毛求疵。

    相反,是極嚴肅的問題。

    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就是李夫子的錯,而且一錯再錯。

    陳懷義雖然是童生,但才華橫溢名震天下,又是掌院徒弟,來超然樓藏書閣參觀參觀而已,恭敬向你行禮問好,結果你開口就諷刺人家。

    你李夫子要面子。

    人家陳小酒仙不要面子?

    結果一言不合便持劍相逼。

    種種行為,不是一般地有失風度。

    柳隨風聞言,也頗為無語。

    以前只覺得李夫子脾氣不好,沒想到太多。

    現在才知道,李夫子不只是脾氣不好,還不講道理。

    肖銀鈴此時此刻,心里卻全是激動和崇拜。

    真不愧是我肖銀鈴的師弟。

    就是厲害。

    講道理都能講到天翻地覆日月同輝。

    講道理都能講出一篇動天地境的文章,還是被聖人點評為聖道基石的文章。

    聖道是什麼?

    就是儒道。

    儒道基石是什麼?就是聖人之言,就是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是聖人開天闢地時自帶的四部經典。

    也就是說,小師弟這篇《師說》在聖人眼里與這四部經典一個等級,雖有不如但相差也不遠,都是儒道基石級別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小師弟章口就來。

    除了我肖銀鈴,誰還有這麼厲害的小師弟?

    想到這里,肖銀鈴幾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恨不能跳到小師弟懷里狠狠親上一口。

    小師弟真威武!

    對錯?

    小師弟肯定沒錯。

    這不,李夫子都羞愧到恨不能找個地縫兒鑽進去。

    陳懷義望著羞愧難當的李夫子,搖搖頭︰“夫子依然拉不下臉面道歉,對吧?也是,讓你堂堂一大學士向區區一介童生致歉,比殺你還難受,因為你從來沒有道過歉,你覺得向人道歉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可憐,可嘆。”

    說到這里,頓了一下︰“晚輩再講一故事吧。”

    陳懷義語氣平和地講道︰“童年時期,曾于村口見一刀客與一農夫起爭執,只因刀客一時手癢,以飛鏢射斷十余株青麥,農夫攔住,索賠銀子十兩。

    “刀客不忿,十余株青麥便是足穗豐收,價值也不過數文錢而已,索賠十兩銀子,顯然是訛詐,自然不答應。

    “農夫一口咬定十兩銀子,少一文錢都不行。

    “刀客也絲毫不松口,一口咬定最多賠償三十文錢,多一文也不給。

    “最後,在村老調解下,刀客賠償一兩銀子得以脫身。”

    說到這里,陳懷義嘆了口氣︰“故事重點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陳某,當時,陳某旁觀,心中疑惑不解,以刀客之能,面對農夫之訛詐,完全可以強行離開,甚至一刀劈死農夫飄然而去,還可以扔下十兩銀子以求脫身,何故要與農夫計較?

    “若干年後,方知刀客所為,不過在一‘理’字,刀客有錯在先,自知理虧,所以願意與農夫糾纏,說是糾纏,其實是在講道理。

    “農夫開口索賠,為何?佔著道理,是這個‘理’字讓農夫擁有與刀客爭執的底氣,若不佔理,區區農夫斷然不敢招惹這般江湖人士。

    “自那以後,某便知‘理’之一字雖輕,卻又把人與禽獸蟲豸區分開來,會講道理方為人,不講道理便如同禽獸,個人如此,家族也如此,國家更如此,知理,方知禮,不知理,便要遵循弱肉強食之道,與禽獸何異?

    “再回想我與夫子之爭,江湖一刀客願意與一無知農夫講道理,被農夫糾纏不曾拔刀相向,夫子何以不願與某講道理反而拔劍相逼?”

    陳懷義說到這里,朝李景榆拱手施禮︰“請夫子回答,夫子修行儒道百年,為何反不如一江湖刀客?”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詩詞成聖︰誰還不是個聖人》,方便以後閱讀詩詞成聖︰誰還不是個聖人第49章 儒道基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詩詞成聖︰誰還不是個聖人第49章 儒道基石並對詩詞成聖︰誰還不是個聖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