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傳說之路

第三百七十一章 傀儡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苦行浪子 本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傀儡

    一听到李治平說到秦世厲心心念念的王權一統大業有了切實的進展。

    秦世厲如何還會在意言行是生是死還是逃了。

    不說秦世厲,就是秦不庸也不曾想到李治平初到言城就能獲得成效,他原本以為李治平當日提出以言行的事促進王權一統只是給了秦世厲不切實際的幻想。

    身為秦氏宗室,若真能完成王權一統,秦不庸也同樣會為秦氏基業萬丈自豪。

    秦不庸看著秦世厲激動的神情,道︰“李首輔說的,談妥了世子想要的條件,是什麼?”

    李治平道︰“言城主已同意言城監察司和執禁團協同言城各司府掌理言城民生事務。”

    秦世厲眉頭輕皺,道︰“過去難道不可以嗎?”

    這與他想听到的有些不一樣。

    秦不庸卻大喜道︰“世子有所不知,監察司和執禁團雖在各城橫行數百年,但一直只是執行天雷宮定下的種種禁令,以及監視各城道門,或者制造一些矛盾制衡或分裂各城。而民生事務是各城的底線,拼死也不願讓天雷宮和大秦插手。”

    秦世厲沒有厘清,道︰“這是為何?”

    他以為只要有力量,只要想插手的事,什麼都可以插手。

    秦不庸激動地道︰“因為一旦掌理民生事務,就等同于一城之主。”

    秦世厲啞然。

    天雷宮一手遮天數百年,在各城都算不得一城之主,現在掌理民生事務就算一城之主了?

    這麼簡單?

    他完全還不懂得這內里的區別。

    李治平道︰“世子可還記得下臣上次說過的有實無名與有名無實?”

    秦世厲想了想,道︰“本宮記得李首輔上次說過若天雷宮強行收歸王權,就只是有實無名。”

    李治平道︰“是,各城監察司與執禁團都已立數百年,說句早已一統,勉強也算得上,因為隨時都可強行一統。但下臣也說過,真正的一統,既要有實,也要有名。”

    秦世厲點了點頭,道︰“李首輔曾說有實無名和有名無實,都長則必亂。只有民心歸附,才叫有名有實,才是真正的王權一統。”

    李治平曾說過的話,他還是有听進去的。

    雖然他並不認同,什麼民心人心,在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但只要一想到天雷宮稱霸數百年都未能完成王權一統,他也知道此事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辦到的。

    他自己更不知該怎麼才能辦到。

    現在李治平能幫他完成他不知該如何完成的王權一統,他就願意听取。

    秦不庸與秦世厲就不一樣,對世事他還是有幾分見解的。

    秦不庸看著李治平,滿眼贊賞地道︰“兵不血刃地接管了民生,就是收攏民心的一大步。李首輔是如何做到的?”

    這當然不會是因為言行的事不牽連言城就能讓言城退步的,要是如此簡單,過去又不是沒有以一城百姓安危要挾過。

    曾經也有人想過這麼做,但都遭到過滿城各方勢力拼死的抵擋,最後不了了之。

    李治平道︰“尊者和世子有所不知,一個多月前破煞象帶來的水災,沖毀了言城大片房屋和田地,說句民不聊生也不為過。要想恢復民生,需數年,而明年的賦稅就擺在眼前,這個關頭趟不過,言城也會喪盡民心。在這個情形下,下臣擅自做主,提出適度減免明年的賦稅,再與那賊子牽連的事加之在一起,言城主就只得應允了。”

    秦不庸頷首道︰“原來是這樣,這言城主倒也不是個笨人,天災人禍疊加,再強撐下去,他恐怕也坐不住城主的大位了。”

    李治平向秦世厲躬身一拜,道︰“減免言城賦稅一事,下臣未能先行請示世子,還請世子責罰。”

    秦世厲看向秦不庸,見秦不庸微微一笑,擺了擺手。

    秦世厲會意,道︰“李首輔只要能推動王權一統,這些小事都可自行做主,何來責罰一說。”

    他雖然還沒搞清楚,但看一向老成,上一次李治平說起王權一統時什麼表示也沒有的秦不庸對李治平的話大喜過望,也知道王權一統的進展其實是超過了預期的,有了實質性成效的。

    這就夠了,其余的事他也不想懂。

    只要他能成為這世間的王,什麼都不重要。

    而且他更相信,從來都只能依附于秦氏的李氏,不可能更不敢做出什麼傷及秦氏基業的事。

    會這麼想,無可厚非。

    因為沒有了秦氏,就不會有李氏。

    誰也不可能去傷及自己的利益,甚至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在秦氏的眼里,李氏不論要做什麼,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維護秦氏,只有秦氏基業穩固,李氏才能永久地把持世間權柄,坐享榮華富貴。

    這也正是李氏以永世不得修道為代價而與秦氏締結的契約。

    對于不是修道者的李氏,秦氏只是視作替他們執掌世間的傀儡。

    殊不知,眼前的李治平同樣把秦世厲視作幫助他改變這世間的傀儡。

    李治平忽而跪地一拜,道︰“下臣拜謝世子信任。”

    秦世厲道︰“李首輔不必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他還以為李治平是真的對他的信任而拜服,心中頗為自喜。

    李治平卻只是直起身來,又伏地一拜,道︰“可是下臣眼下實在不知該何去何從,只能請世子決斷示下。”

    秦世厲和秦不庸滿臉的疑惑。

    如今進展不是遠超預期嗎?

    李治平這種情勢下如此反應,讓秦世厲和秦不庸感到恐怕有什麼非同小可的事發生。

    秦不庸道︰“李首輔有何難處請直言。”

    李治平仍跪地埋頭,道︰“只怪下臣未能料想到那夜水患竟致災情如此之重,下臣悔不該在事態未明之時向世子諫言一統。”

    看來十分自責。

    但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是沒有說。

    入殿拜見之後,一直沒有說話的李令山這個時候忽然也跪地,道︰“老臣教子無方,以致犬子口不擇言,妄言一統,造成如今騎虎難下的局面。城主閉關未出,現在能主持大局的,唯有世子了。”

    執掌四十余載世間權柄從未出過亂子的李令山也要請世子做決斷。

    秦不庸問道︰“到底是什麼事能令二位都束手無策?”

    李治平默不作聲。

    李令山嘆息道︰“承蒙秦氏宗室信任,老臣得以執掌相位四十余載。這四十余載,老臣從不敢妄言一統,即是因此千秋未有之大業實在是不敢輕言輕動,牽一發動全身,會動搖大秦根本。”

    秦世厲只覺李令山是危言聳听,只是逮住了什麼機會中傷他當日采納李治平諫言的王權一統大業。

    秦世厲俯視著跪地的李令山,道︰“李首相言重了吧?這世間有誰能動搖大秦根本?那個賊子不也畏于天雷宮發難言城而自行除籍傷落南野了嗎?本宮就不信還有誰還有哪個道門敢再走上這條不歸路。”

    李令山道︰“世子,能動搖天雷宮和大秦根本的,從來都只在內,不在外啊。”

    秦世厲冷冷地道︰“何意?有人不服從,殺了不就好了?一個不夠,殺十人,十人不夠,殺百人,百人不夠,殺千人...殺得多了,自然也就怕了。”

    秦不庸瞥了一眼秦世厲,暗暗搖了搖頭。

    歷代秦氏掌權之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殺性重。

    以血腥殺戮,不容反抗來維持統治。

    這在他們眼里,是已被證實了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也足夠簡單,很符合他們粗暴的性情。

    李治平這時接話道︰“這次不能再殺了,都殺盡了,大秦的根本何在?”

    秦世厲臉色陰鷙,沉聲道︰“殺盡?怎麼,整個大秦都要反了不成?”

    李治平搖頭道︰“不是他們要反,而是王權一統若繼續下去,大秦百姓都沒有活路了。”

    秦世厲甩了甩頭,道︰“你們說來說去,都把本宮說糊涂了。王權一統與動搖大秦根本有何關聯?王權一統推進下去,大秦百姓如何就沒有活路了?”

    李令山道︰“王權一統需有個合適的時機,此次勉強算得一個時機。但前提,是大秦能夠補上因王權一統讓各城退步而提出的各城所減免的賦稅。可是,大秦的災情同樣嚴重,百姓的田地半數以上都被淹沒在那場水患之中,淤泥淤沙掩埋了田地,來年春耕前清理不了,且不說百姓的納糧,就是維持他們自己的生計恐怕都難。”

    李治平道︰“都怪下臣立功心切,未能事先查明大秦災情影響就應允了言城減免賦稅的條件。昨夜回到天雷宮听到家父所說後,才知犯了多大的錯。早知情勢如此嚴重,下臣就不該向世子諫言王權一統,應度過時艱再等機會才是。事到如今,只能請世子做個決斷。與言城談妥的條件是否要作廢?王權一統是否暫且擱置?”

    本是因言行私通道界和災情雙重作用下得到的機會,照言城的情況來看,退步讓監察司和執禁團協同掌理一城民生事務,減免賦稅是必要條件。

    其余各城因言行私通道界和災情的影響,以此條件多半也能達成退讓。

    但是各城都減免賦稅,大秦眼下的情況如何能維持天雷宮和盤龍城的運轉,那可是數以百萬計的不勞而獲的人。

    秦世厲身為大秦世子,不可能完全只專于修道,完全不通世事,至少對于天雷宮和盤龍城的事他還是知道的,也知道要削減他們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這些才是維持天雷宮長盛不衰的力量。

    這個力量是需要供養的。

    供養這個力量的,就是各城每年的賦稅,和大秦百姓,那數百萬的棄民。

    供養不能斷。

    這一斷,才是真正地動搖了天雷宮的根本。

    秦世厲也感到為難了。

    亙古未有的一統大業好不容易有了實質的進展,卻受制于大秦的災情。

    秦世厲實在不願放棄,錯過了這次,再等待機會,誰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看向秦不庸,想听听他的意見。

    秦不庸當然也不想放棄秦氏一統千秋的機會。

    他比秦世厲看得更清楚,只要各城都讓渡了協同掌理民生之權,再像李治平上次說過的那樣,給予各城一定的好處,最好的莫過于減輕一些賦稅和廢除一些禁令,再嚴加約束各城監察司和執禁團,不再制造矛盾,漸漸消除仇恨,長此以往,大秦就可慢慢收攏民心。

    如此至多數十年,經一兩代人之後,大秦一統就將名正言順。

    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

    秦不庸一番思慮後,道︰“若完全恢復大秦受災田地的生產,各城賦稅適度減免,可否維持得上供給?”

    李令山道︰“若能完全恢復,一兩年內各城適度減免賦稅,倒是可以撐得住。”

    秦不庸道︰“到來年春耕還有數月,難道就沒有辦法及時把受災的田地清理干淨嗎?”

    李令山慚愧道︰“老臣無能,僅是安置災民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秦不庸和秦世厲對視了一眼,他們心里當然也知道是為什麼。

    要不是事關王權一統,他們也不會在意災情該如何解決,大秦的棄民們納不上糧,就從外城多增就是了。

    秦不庸道︰“若是從外城買糧呢?”

    收刮了這麼多年,金銀有的是。

    李令山道︰“近一兩年怕是無糧可買。”

    田地減產,糧食緊缺,空有金銀也無用。

    這就是食為天的道理。

    沉默了許久。

    話到這里,秦世厲還是不願說出終止推動王權一統的話。

    李治平猶豫地道︰“下臣倒是有一個辦法,不過此例前所未有。”

    李令山呵斥道︰“不可再胡言亂語,為今之計只能請世子決斷,下令終止一統大業,與言城說好的條件也當及時廢除。”

    秦世厲瞥了一眼秦不庸,見秦不庸沒有表示,道︰“李首輔有什麼辦法不妨說來听听。”

    李令山想要勸阻道︰“世子...”

    秦世厲揮手打斷。

    李治平道︰“下臣在言城見言城軍隊與離火殿修道者都發動起來協助災民清理田地,照進度是可以在春耕前大致恢復來年生產的。我大秦和天雷宮的軍隊和修道者為此事調動不了,但世子既然決意要推動王權一統,世間各城的軍隊日後就都將是大秦的軍隊,也都將是世子的子民。依下臣看,不妨召各城一部分軍力入大秦,這樣也有可能在春耕前大致恢復來年生產。”

    李令山又向李治平呵斥道︰“胡言亂語,此事萬萬不可!”

    李治平不回話。

    秦不庸則在深思。

    秦世厲道︰“為何萬萬不可?”

    李令山一頓,道︰“沒有先例。”

    秦世厲卻道︰“王權一統也沒有先例。”

    說罷,看向秦不庸。

    秦不庸緩緩點了點頭,道︰“百英決也是各城人馬匯聚大秦,也不曾出過什麼動亂。天雷宮的人調動不了救災,但調動他們監視卻是合適。不過據我所知,各城軍隊中的將領,似乎都有修道之人,讓修道者混在其中就不妥了。”

    李治平道︰“人員中排除修道者,尋常的兵士不論再多,如尊者所說,調派天雷宮門下監視,再給各城來的人馬都劃分區域,不得擅自來往。如此,什麼亂子都生不出來。”

    秦世厲拍板道︰“好,那就照你之意,調派各城軍隊來。只要能保證推動王權一統,不生亂子,這些事你都可自行決斷。”

    李令山和李治平走出萬世殿後。

    秦世厲道︰“你怎麼看?”

    秦不庸道︰“不順利,才證明他多半走對了。”

    要成就這番千秋偉業,豈有輕而易舉的道理。

    過去無人敢做,就是因為一旦走出這一步,一系列的問題都會隨之而來。

    剛得到了成效,就遇到牽動了動搖天雷宮和大秦根本的問題,這反而讓秦世厲和秦不庸感到安心。

    石階上。

    李令山和李治平不約而同的笑了出來。

    李令山道︰“把他拉入局中,的確是一步妙棋。”

    原本是擔心秦世厲插手後過問的太多,現在看來,秦世厲只對結果感興趣。

    而打上了秦世厲的名號,不止解決了這次他們想做的為大秦百姓救災的事,更能光明正大的推進各城的融合,同時推動他們心中真正想要的日後的世間一統。

    互相視作的傀儡,都很滿意。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行者︰傳說之路》,方便以後閱讀行者︰傳說之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傀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行者︰傳說之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傀儡並對行者︰傳說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