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傳說之路

第三百七十章 分量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苦行浪子 本章︰第三百七十章 分量

    李治平從言城回到大秦,並沒有直接在邊境驛道轉往甦城。

    也沒有留宿在某個客棧。

    而是連夜趕路,直接去往天雷宮。

    他雖已奉命去往各城為秦世厲推進王權一統大業,但是一去一返已一月有余,既然要行經大秦,還是向秦世厲回稟一番的好。

    讓秦世厲感到凡是以他為尊,也便于更加取得信任,對後事的謀劃和安排,都是有利的。

    更何況,他城可以不報,言城回來是必須要報的。

    因為言行的事必須要有個交代。

    李治平隨行的人員已在七層天雷宮腳下驛館安頓下來。

    當李治平和竇淵踏上這座巍巍石城第六層時,已是亥時。

    看著相閣第三層透出的微微燈火,兩人也不感意外,李令山一貫如此,雖已年邁,卻似乎從來也不知疲倦。

    也許是他心頭壓著太多事,令他無法入眠。

    當李治平和竇淵輕輕走上相閣第三層,看著燭火下,埋首在桌案上審閱的李令山時,他們忽然都感覺到李令山好像比過去更加衰老了。

    手握世間權柄四十余載,令出如山,讓每日臣服在他手下的人們都忘記了他的年紀。

    他已是個耄耋之年的老者,還不是個修道者。

    尋常人而言,他已是個行將就木的老朽。

    李治平愣神了一般地看著李令山,忽然感到一絲心疼。

    這是他有生以來,與李令山分別的最久的時日,過去他們都不曾出過大秦,甚至連天雷宮也少出,至多不過幾日不見。

    這讓李治平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感覺到李令山的變化。

    此次分別再相見,也讓李治平意識到自己一直都忽略了身為人子該有的關懷。

    突然之間,感到很自責,輕輕地走向李令山。

    竇淵在一旁,默默不做聲。

    微開的窗外吹來一陣風,冬夜的風帶來深冷的寒意,李令山的身體微微縮了一下,仍目不轉楮地看著桌案上的東西。

    那不是信件,不是卷宗,而是一張地圖。

    李治平脫下自己的外衣,為李令山輕輕披上。

    李令山這才轉頭向李治平看了一眼,又轉回頭一如方才一樣看向地圖。

    只看了幾眼,忽然轉頭又看向李治平,眉眼一笑,輕聲道︰“你回來了。”

    短暫地沒有反應過來李治平已經離開他身邊很久了。

    李治平也輕輕一笑,不想流露出一絲感傷,道︰“嗯,剛回來。”

    看向李令山身前桌案上的地圖,道︰“父親看它做什麼?”

    這張地圖,是中原秦黃兩城地圖,詳細標注了城區,村落,農田,水源...

    李令山苦笑一聲,道︰“再拖下去,來年的糧怕是要供不上了。”

    李治平神色一暗,這也是今日入了大秦境內一路都在憂心的。

    李治平道︰“父親找到辦法了嗎?”

    這對父子肩上的大任,終究是讓他們之間的溫情只能短暫存在。

    好在他們對此並無感覺。

    只是讓一旁的竇淵于心不忍,可他自己又何曾有過溫情?

    他們都是一樣的。

    都有一樣的缺失,都不該對此有奢望。

    溫情,不屬于他們。

    李令山手指點了點地圖上以一座山為分界的右側,道︰“已派人去黃城視察過,也核算過。黃城災後幾日內已發動全城和軍隊在清理農田和重建被毀去的房屋,受災的百姓已被安置,照被大水淹沒的農田清理的速度,再有兩個月足以恢復來年的生產。”

    李治平點了點頭,道︰“言城也是一樣的情形,生產可以趕在春耕前恢復,但民生要完全恢復到從前,恐怕至少需兩年。”

    李令山道︰“住處可以暫時簡陋安置,糧萬萬不可短缺。”

    各城可以動員,可以自救,生存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大秦是例外。

    大秦這個例外又會進而影響到各城。

    實在是因不勞而獲的人太多了,利益牽連又太深了。他們只會犧牲別人,從不會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壞。

    沒有糧?

    對他們來說簡單,加收外城賦稅就行了,膽敢不交的,就強取。

    至于會餓死多少百姓,與他們無關。

    李治平嘆息一聲,道︰“我們能做的就是早日讓世間一統吧。”

    一統的好處,李治平說服言明等人已說明了,就如這次受災,如若大秦是力有不逮,王權即能向他城調度求援。

    李令山道︰“一統太遠,先顧好眼下。我能做的,只是草草安頓災民,要用天雷宮和大秦的力量賑災卻做不到。不過你既然已開始推動一統,我想,再等一月,從黃城調兵。”

    從進度上推算,再有一月,黃城受災的田地就能清理個大概,剩下的,黃城百姓足夠在來年春耕前清理完畢。

    大秦自有軍隊,人數更眾,這對執掌權柄的父子卻為救濟民生調不動。

    確切的說,不是調不動,而是不敢調。

    他們手中的權力,只是讓他們成為利益鏈條的維護者和代言人。

    任何違背這個利益的號令,都會傷及他們自己。

    這個時候,一切準備就緒,他們的權威不能受到損傷。

    這種權力對他們而言,是種恥辱。

    李治平凝眉思索,道︰“黃城軍隊不過五萬,再等一月就是冬盡,距春耕不足三月,還是來不及。”

    外八城,除衛韓兩城外,各城軍隊建制都是三萬人。

    黃城也不同,因為最初世分十城時與天雷宮和大秦的對峙,黃城軍隊甚至遠不止十萬。

    但多年下來,黃城日漸貧弱,又在天雷宮和大秦日益強大的事實和強壓下,霸權形成。不敢再反抗天雷宮和大秦的情況下,世無戰事,為了繳納那龐大的賦稅,實在無多余的錢糧養閑,于是一再裁撤,余下如今的五萬人。

    而這五萬人,說是軍隊,卻也沒有專于戰事操練,更多的時間,也在為黃城屯田開田。

    實際上,除了大秦的軍隊外,各城的軍隊都是如此。

    唯大秦軍隊嬌養。

    誰讓他們曾經也為天雷宮和大秦的霸權出了力,也成為了霸權下的既得利益者。

    只依靠黃城軍隊五萬人就要清理大秦所有受災的田地,還是在短短不到三月的時間內,這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

    黃城能有這個進度,是在全城動員下做到的,發動了數十萬上百萬的黃城百姓。

    而大秦那些受災的棄民,自家顧自家的田地,遑論棄民之家多數老弱,他們能有多少勞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令山唉聲道︰“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吧。百姓能否度過來年的冬,就看我們的成敗了。”

    納糧在秋末。

    而百英決在初秋。

    李治平雙目一凝,道︰“不,世間一統離不開民心,棄民這兩個字也該改改了。父親這個打算,此前我倒是沒想到。既然如此,那明日,我就讓世子準許,在各城災情能安度的情況下,都調派一部分軍力奔赴大秦救災。”

    能做到自然是好。

    李令山道︰“他會同意嗎?”

    高高在上的秦氏,高高在上的世子,他們的眼里何曾有過百姓?

    天雷宮一直隔絕各城,現在卻要讓各城的軍隊都匯聚到大秦,他們難免擔心這會滋生串聯之心。

    可能給天雷宮的霸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的事,他們都是會杜絕的。

    李治平淡淡地道︰“凡事都看怎麼說,他既然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就不會拒絕一頂高帽。”

    ......

    天剛破曉。

    冬日的霧深。

    濃霧中,兩個身影,一前一後踏上了中原千里的最高處。

    兩座大殿若隱若現。

    彷如仙居。

    兩個身影走到了左側大殿殿門台階下,靜默等待。

    霧氣打濕身上的衣著,打濕了頭發,也打濕了臉,風吹過,更覺冰冷。

    但那兩個身影一動也不動。

    不知過了多久,漆黑的大殿中忽然燃起了燈。

    一個老者從殿中走出,站在殿門下,道︰“世子召見,請入殿。”

    台階下兩個身影躬身道︰“多謝尊者!”

    一前一後,緩緩走入殿中。

    萬世殿。

    李治平站在李令山身後。

    那個老者坐在一旁下座,秦不庸。

    上首主位上坐著一人,器宇不凡,年少,但看去卻顯得沉穩的秦世厲。

    李令山和李治平向秦世厲躬身一拜,道︰“拜見世子!”

    秦世厲微微一笑,道︰“這還是你們父子第一次一同前來,免禮。”

    李令山和李治平道︰“多謝世子。”

    這才直起身來,微微低頭,不直視秦世厲。

    秦世厲不管面上顯得多沉穩,到底心里還是沉不住,不等李治平回報,就先問道︰“李首輔可是給本宮帶回來什麼好消息?”

    現在他的心里裝的,當然只有一件事。

    王權一統的進程,外城對此的反應。

    李治平不動聲色地道︰“的確有好消息。但下臣還是先稟告一個不好的消息。”

    秦不庸和秦世厲聞言,眉頭一皺。

    李治平接著道︰“破煞象那夜在黃龍山的火行賊子已經查明,乃是言城三城主言信長子,名叫言行。竇罰與魑魅魍魎四鬼在言城本已可將他生擒,卻不料那賊子重傷垂危之時竟出現了兩只妖邪將他劫走。”

    秦世厲臉色一沉。

    秦不庸皺眉道︰“妖邪將他劫走?”

    李治平道︰“是,此事怪異,但事實如此。世子與尊者可以查問下臣的隨行人員,也可修書查問言城監察司與執禁團。”

    秦世厲沉聲問道︰“劫走?劫去了何方?沒有再追查嗎?”

    李治平道︰“那兩只妖邪一為九頭鳥,一為赤羽大鵬,高飛遠走難以追蹤。竇罰斃殺了九頭鳥,又將劫走那賊子的赤羽大鵬擊落在南野。”

    秦世厲臉色稍稍緩和,道︰“南野?也就是說他再也出不來了?”

    李治平道︰“他沒有張知秋的遁風術,重傷之下要活著出南野,只怕是不可能了。退一萬步說,就算出了,這世間也無他的容身之地。”

    秦世厲道︰“此話何意?”

    李治平道︰“他已當眾自行除籍,烙上了除籍之印。”

    秦世厲雖然深居在這龐大石城的最高處,卻也知道烙上了除籍之印的人,就不屬于這世間任何一城,哪一城膽敢收容都會帶來無妄之災。

    除籍就意味著沒有了來處,也沒有了歸處。

    秦不庸道︰“這麼說來,他已經與言城劃清了界限。”

    李治平道︰“是。”

    秦不庸道︰“他畢竟本為言城三城主長子,言城就那麼任由他自行除籍,任由天雷宮對他下殺手,沒有保他?”

    李治平搖頭道︰“下臣在離開言城前,設局將他逼到城門外,當著言城滿城權貴和離火殿及一城百姓的面要將他擒獲。言城畏懼天雷宮,無一人敢擅動。”

    秦不庸和秦世厲對視了一眼。

    秦不庸而後又看向李治平,笑道︰“只怕沒有李首輔說的這麼簡單吧?”

    李治平道︰“下臣先與言城主談妥了,不保他,就不牽連言城。”

    到底還是怕給言城遭來禍事。

    秦不庸道︰“他本就必死,他私通道界時,可還沒有除籍,事後自行除籍可不應成為不牽連言城的條件。”

    只是以舍棄言行一人就換得不牽連言城,在他們眼里,言行還沒這個分量。

    李治平道︰“是,所以以不牽連言城的條件,下臣與言城主談妥了世子想要的條件。”

    秦世厲喜形于色,急問道︰“談妥了?”

    李治平點頭道︰“這正是下臣要向世子回稟的好消息。”

    如此一來,分量就足夠了。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行者︰傳說之路》,方便以後閱讀行者︰傳說之路第三百七十章 分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行者︰傳說之路第三百七十章 分量並對行者︰傳說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