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跟著朱祁鎮說了一些祝福的話後,便帶著皇後,以及他的三個兒子想要離開南宮。
剛剛說完我們要走了的話。
卻听到了朱祁鎮提了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
“朕啊,在這南宮的日子稍稍有些苦悶,不如把朕的這個大孫子留下來,陪朕一段時間。”朱祁鎮說著,把手指向了朱見深身邊的朱 樫。
朱見深听完之後,溫婉的拒絕道︰“父皇,孩子淘氣,在這里只能打擾您休息,什麼時候,您想見他了,我讓他過來不就行了,何必要留在南宮居住呢。”
若是朱祁鎮七老八十,那方面不行,過的真是枯燥煩悶的日子,朱見深斷然不會拒絕朱祁鎮的這個要求。
可朱祁鎮的日子美著,晚上為了看“球”探險到半夜,白天什麼時候醒了,什麼時候吃飯,沒事的時候就曬曬太陽,逗弄逗弄還留在南宮養著的三個兒子、這可是一點都不枯燥乏味,甚至還時常想著,時間都去哪了,怎麼不夠用呀。
在朱見深的看法中,朱祁鎮的生活狀態就是妥妥的昏君,把兒子交到他的手中,教壞了,想要改過來可就難了,跟著朱祁鎮幾天,四五歲都喜歡玩奶子了,那還得了。
而且朱見深也不相信自己的老爹,他肯定是憋著什麼壞水、想要挑撥我們的父子關系。
朱祁鎮听完朱見深婉拒的話後,臉上的笑容立馬就消失了。
“朕不怕打擾休息,朕再問你一遍,你到底同意不同意讓朕的大孫子陪著朕。”
朱見深看著朱祁鎮笑了笑︰“父皇,若是我不同意呢。”
朱祁鎮最見不得朱見深笑,他有點害怕這小兔崽子那皮笑肉不笑的模樣,不笑得時候,還是好兒子,一笑就是那敢于弒父的逆子模樣。
雖然朱祁鎮心里面有點犯怵,可當著自己幾個大孫子的面,還有兒媳張皇後的面,朱祁鎮為了自己在他們心中的高大形象,只能毫無畏懼地說道︰“你不同意……你不同意……朕就要求你了。大過年地,你父皇低三下四地求你,怎麼都不太好吧,更何況還當著你兒子們的面。”
朱見深听完一陣語塞,朱祁鎮說的還真的有些道理。
朱祁鎮看到朱見深地面部表情,知道自己有戲,又繼續乘勝追擊。
正如朱祁鎮所說,朱見深當著妻兒的面,還真的不好對自己的父親威逼利誘,更何況還是大過年的。
當下,在思考許久之後,還是答應了朱祁鎮的要求。
不過朱祁鎮也答應了朱見深的一些附加條件,比如朱 樫只能在南宮呆三天,兩個人不能單獨相處……
而後,老大朱 樫便被留在了南宮,陪著他的太上皇爺爺……
可生性好動,疑問很多的朱 樫還是給他的爺爺帶來了很多苦惱。
因為南宮對于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地方。
爺爺對于他來說也是個陌生的人。
一個皇帝還有爹,一個皇子還有年輕的爺爺,這本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朱 樫並不害怕朱祁鎮,所以在朱見深離開後,便一直追問著讓朱祁鎮扎心的問題。
“皇爺爺,你為什麼住在這里,不跟著父皇還有孫兒住在皇宮呢?”
朱祁鎮看著朱 樫一臉天真無邪的模樣,想著,這麼小的大孫子應該不是故意挖苦自己呢。
雖然這個問題,有些久遠,可朱祁鎮還是組織了語言給朱 樫來了一番解釋。
當然,朱祁鎮也不打算說實話,來影響到自己在孫子心中高大偉岸的形象。
“因為朕啊,喜靜,你們住的皇宮,可沒有爺爺我住的南宮僻靜,你父皇啊,經常求著爺爺搬到皇宮里面去,不過,爺爺一直都不同意。”
“那皇爺爺你當過皇帝嗎?”
提起這個,朱祁鎮的精神頭就來了,他先是看了一眼不遠處候著的兩個太監,而後開口說道︰“朕以前就是皇帝啊,正統皇帝,少年天子,當時朕的身邊還有一個大伴,叫王振,朕在他的幫助下,肅清寰宇,重震朝綱,中興大明,不過後來覺得累了,便把皇位傳給你父皇了。”
朱 樫听完之後,一臉的不相信︰“皇爺爺,您是糊弄孫子的嗎?”
“什麼意思?”
“孫兒听宮里面的大伴說過,皇爺爺您是出去當大將軍,給韃子打仗去了,但你卻被逮住了,回不來,我父皇才當的皇帝,而且那個皇爺爺口中的王振,孫兒也听說過,說是一個大奸賊,大閹患。”
朱祁鎮臉色變了變,想來宮里面的那幫太監們,可沒少敗壞自己的名聲啊,讓自己在第三代孫子中,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這個時候的朱祁鎮是有些生氣的,不過卻不是沖著朱 樫,而是沖著他兒子朱見深。
那麼大的一個皇宮,疏于管理,讓下人們也敢在小主子面前,搬弄老主子的是非。
這要是自己的王振還活著,是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
“皇爺爺,你怎麼不說話了,是不是孫兒說對了,你生氣了。”
朱祁鎮對朱 樫還是保存了較大的耐心,听到朱 樫的話後,低下頭去看著朱 樫解釋道︰“好孫啊,皇爺爺,怎麼會生你的氣了,不過啊,你說錯了,皇帝怎麼能說被逮呢,用詞不當。”
“那該怎麼用詞……”
“你要說,蒙塵落難……”
“蒙塵落難是什麼意思?”
“蒙塵落難就是,就是捉住。”
“那不還是被逮住了嗎?”
“啊,皇爺爺你怎麼不說話了……皇爺爺你怎麼哭了…………”
………………
朱見深回到皇宮之後,便直接回到了乾清宮,查看剛剛到京師的交州軍報。
這是石彪上書的。
講述的是偽小朝廷的和談提議,以及現在清化的亂局。
正如,石彪對韓雍,沐瓚兩個人說的一樣。
小朝廷想要跟明軍和談的消息,還是在清化傳開了,清化諸多的世家都大吃一驚。
他們想要投降,卻不帶上我們,便施加壓力給小朝廷。
李秉顥,阮大有兩個人當然也清楚,帶上這些世家,大明肯定是不會同意和談的,但為了短暫的穩定這些世家大族,便承諾帶上他們,為他們也爭奪一個護身符,大家手拉手,一起上岸。
清化有四十六個大家族,小朝廷的上下統治已經斷層,需要這些世家來充當上下聯系的中介,也需要他們拿出錢糧養活著數萬的軍隊。
但明軍又不希望保留著多人的政治地位,和談之說,也是遙遙無期,所以阮大有,李秉顥兩個人也有了後手。
阮大有的親筆書信到了石彪的手中。
想著四十六世家,可保留十六家,而南越小朝廷,便借著明軍的承諾,在這十六世家的幫助下,將其他的世家全部鏟除。
對此希望,大明能夠采納,接受南方投降。
小朝廷的投降條件的底線,就是第一條,保留小國主的一些待遇,生命安全,其他的要求,幾乎都能更改。
石彪想要答應阮大有的書信要求,上書也是為了得到皇帝的同意。
實際上,在半年前,朱見深就知道了小朝廷想要投降的事情。
在這種國與國只見那的戰爭,一個小政權的投降,並不代表著戰爭結束……
南越小朝廷投降了,南方也不會得到安定,他還是要經過明軍的清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