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冕性格愚笨,不善言辭,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勸自己的父親,不要外出,支支吾吾也沒有說明白。
朱驥看著自己小舅子的表現,心中明白,他要是能夠勸得了自己的岳父,明天母豬能上樹。
而朱驥也知道那邊的環境,以及路況。
自家岳父已經那麼大的年齡了,想要去那里,這身體能不能吃的消啊。
當下便讓妻子勸解于謙。
可于謙的性格是一旦下了決定,就很難更改的。
看著妻子,小舅子都勸不住于謙,朱驥只能站在朝局的角度給于謙分析情況。
你去了西南,就是在給大明抹黑,就是讓陛下臉上無光,而且陛下也不會同意你跑那麼遠的。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跑那麼遠,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來,哪有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來的痛快。
朱驥本來是想著拿皇帝的名聲來壓于謙,讓他放棄這個想法,可話剛剛說完,周有德便帶著孫瓚趕到了老宅……
而等到孫瓚表明了來意後。
錦衣衛指揮使的朱驥也無話可說了。
于謙要去西南三省,要去安南交州城。
他最大的目的就是想去看看,大明在宣德年間失敗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地方。
他也想知道,陛下為何對安南交州心心念念。
而且這一路上,又經過湖廣,自己曾經任職過的江西,最後才能到達廣西鎮南關,好好的體驗一番邊關的風土人情。
這一路之上,應該很是精彩。
于謙沒有耽誤多久,他的行李很少,只有一個包袱,過了兩日就要出發。
孫瓚很負責任的履行了皇帝交給他的任務。
在听到于太保家人的勸阻時,立即出言訓斥。
公費旅游的機會,可不多,單獨保護于太保的機會,也不多,孫瓚可要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不能讓他跑掉了。
而朱驥考慮地多,在這兩天地時間中,忙在本地給自己的岳父請了一個醫術高明,曾參加過開封醫術交流會的郎中,陪著岳父出這趟遠門。
郎中起初一听要出遠門,那可是嚴詞拒絕,可當听到跟著于太保一起出遠門後,郎中便立即同意了。
這就是一種人格光輝所帶來的一種便利……
而于謙離開錢塘地時候,其家人樊然淚下,而錢塘的縣尊老爺周有德,心情卻是大好,但也不能隨意的表現出來,只能裝作一副十分難過的表情,妄圖與于謙的家人產生共情。
于謙乘坐的是曹吉祥留下的馬車。
而背著藥箱的郎中也乘坐著一輛馬車。
一行三十二人就這樣往大明的西南而去………………
在鎮南關外,一處較為陡峭的山壁下,坐落著一個孤墳。
土是新土,里面的棺材也是新的。
這個墳墓是石亨的。
他並沒有立碑,沒有敘功。
在這個孤墳旁邊的幾個小土包中,埋葬著石亨從交州帶出來的那些宗室女。
在剛剛埋葬完後,石彪曾經到這里看過,這邊是大明,那邊是交州,想來,自己的叔父應該很喜歡這個地方。
這里山清水秀,數里之內,都沒有其他的地下戶主做鄰居,也算讓石亨獨享著屬于自己的一份寧靜,當然,也有獨享著那份淒涼。33??qxs??.????m
不管是什麼樣的英雄人物,都會有這一遭,生死之事,是最為公平的。
石彪從鎮南關帶著數百的士兵,進入了安南。
石彪接管了他叔父所有權力,舉起大旗,聲勢浩大的趕往交州城。
一路之上,石彪走走停停。
半個月的路程,硬生生的走了兩個多月。
因為這里的將領,幾乎都知自己手刃了叔父,以前石亨的老親信,需要石彪安撫。
這一路之上,石彪調任了兩個參將,讓他們不帶一兵一卒回到鎮南關去,因為這兩個人很是不滿石彪的作為,接受不了石亨已經被殺的事實。
而石彪對這些老相知,也沒有絲毫的手下留情,直接趕走了他們,但並沒有直接問
這個事情,副將都督沐瓚,兵部尚書韓雍是沒有辦法做的。
可石彪卻能毫無顧忌的做。
而石彪這一路上也查看了每一座大明佔領的城池,還有諸多正在修繕的交通要道。
只有跟大明國內的聯系密切起來,安南才沒有能力反叛自治。
而查看城池,道路,觀察地形地貌,也是石彪對安南的一個初步了解過程。
石彪到了交州城後,便見到了韓雍,以及沐瓚兩個人。
雖然之前兩個人拼命的搞石亨,可現在接待石彪的時候,卻很是熱情。
沐瓚更是將所有的軍務全部轉交給了石彪。
其中包括,安南北方駐軍圖,明軍針對南方的進攻計劃。
而韓雍也是將收取的石亨軍印轉交給了石彪。
眾人對石亨的事情,仿佛事先商量一番了,避而不談。
而石彪到了交州城後,便將原來的安南勛貴阮府當作自己的大將軍府。
至于他叔叔住的皇宮,石彪可是一步都不敢進去……
石彪到了交州之後,處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南方偽小朝廷所派遣過來的投降使臣,所說的投降之事。
這個使臣已經到了交州城半個多月了,韓雍覺得接受他們的投降這種事情,還是需要石彪在場,才耽誤了一段時間。
清化的小朝廷還是代表著安南的正統,南方的士族都會將家族的力量完完整整的放到了他們小朝廷的身上,想要依靠小朝廷對明軍進行反抗。
實際上接受偽朝投降,是好事,也是壞事。
偽朝投降之後,他們手中數萬的正規士兵便可任由明軍拿捏,也不會發生什麼大的變故,這是對明軍有利的一面。
但偽朝投降之後,安南的清化以南的士族,便會少了一個主心骨,他們就可以化整為零,在偏遠的地方開始對大明發起反抗,明軍想要一鼓作氣地解決反對力量地主力就是辦不到地事情了。
石彪到了交州城後,便跟韓雍等人商量著這件事情,該如何辦。
韓雍比較傾向于接受偽朝地投降。
只要接受了偽朝地投降,地方地清理之事,就可以穩步就班地進行,不過,接受投降,卻不能這麼快的接受,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讓明軍將北方平定完成,可以抽出主力南下的時候,才能讓偽朝宣布他們投降不在反抗的事情。
而沐瓚也同意韓雍的看法。
石彪初來乍到,對于局勢了解不多,當然不好直接拒絕兩個人的提議,也只能首肯同意。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