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貞從乾清宮中離開後,當他走到內閣值班房的時候,稍作停留,想要進去,卻沒有進。
宗藩之事太大了。
寧王還是太祖爺留下的王爵,自己真的不敢過這趟渾水啊。
正想走的時候。
于謙卻從房中走了出來,叫住了徐有貞。
“徐都御史。”
徐有貞停下腳步,回頭看向了于謙。
看著于謙,徐有貞心中不由想到︰這哥們以前不跟寧王臉紅脖子粗的干過嗎,我徐有貞怎麼沒有于謙的勇氣啊。
于謙手中拿著一個木盒朝徐有貞走來。
而徐有貞的目光也一下子被那個木盒所吸引。
這,這不是自己送給陛下的翡翠嗎,應該是跟國書一起回來的,怎麼在于謙這里。
“徐都御史,這塊東西你拿回去,若是想獻給陛下的話,就自己去面獻,跟著國書一起進去,于理不合,本官先扣下了,現在物歸原主。”
說完之後,于謙便將木盒遞給了徐有貞。
徐有貞接過木盒後,心中驚訝,于謙竟然沒有懟我。
這怎麼可能。
我們倆不是上天注定的對手嗎,他不懟我,以後朝會的時候,我怎麼好意思懟他。
徐有貞短暫的驚愕後,便想告辭離去。
可于謙又說話了。
“這趟公差,徐都御史著實做的不錯,心系改土為流大政,促成朝鮮獻地,又幫助朝鮮國主,殺了有謀亂之心的首陽君,果敢,勇斷,于謙佩服。”
听到于謙的話後,徐有貞心中更加驚訝了。
這于謙是在夸自己嗎?
怎麼可能。
這我怎麼還有些不適應啊。
“于太保謬贊了,本官只不過是盡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一切都是為了陛下,為了大明。”忽然徐有貞想到了李賢所說的寧王府之事,“于太保,不知可否詢問你一件事情。”
“徐都御史盡管講來。”
“寧王府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于謙稍稍驚訝,看來李賢等人還是找了徐有貞。
“對,寧王府的官吏,侵佔百姓土地,打傷了十幾名百姓,巡撫韓雍上奏彈劾寧王。”于謙看到這封奏章後,本是想直接面聖,但卻被李賢等人攔住了。
听完于謙的話後,徐有貞心中就明白個七七八八了。
而徐有貞也沒有細問于謙是如何打算的,因為他了解于謙,正如李賢了解他一般。
兩人告辭後,徐有貞便懷著心事,去往都察院。
在徐有貞看來,于謙眼中揉不得沙子。
他想要訓斥寧王府,將犯事的官吏剁了。
可內閣的大臣肯定不同意他這麼干。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位置太尷尬了,他是陛下的老師,又是內閣首輔,位列三公,早些年的時候,就跟寧王府有過沖突,當時還是第一任寧王朱權在的時候。
現在過了這麼多年,韓雍上奏彈劾,若是他找到了陛下,一有報當年私仇之嫌,二有挾持陛下,懲處宗藩之惡名。
于謙不能干。
而李賢與于謙一樣,都是輔理朝政的大臣,說現在的大明是他們二人治理的都不為過。
他同樣不能摻和進來。
可其他人又多多少少不夠格,所以眾人才將目光轉移到了剛剛從朝鮮回來的徐有貞身上。
徐有貞嘆了口氣,這可真難辦啊。
他邊想著宗藩之事務,便朝外走著。
洪武三年,太祖皇帝設置宗人府,用來管理宗藩,掌管皇帝九族的宗藩名字,按時編纂玉牒,記錄宗室子弟的嫡庶,名字,生死時間,婚嫁,謚號,並且管理宗藩之人的罪責過失,進行處罰。
設置宗人令,左,右宗正各一人。
這三個職務都是德高望重的親王領。
太祖永樂皇帝,就是右宗正。
在設置之初,秦王𪊶飽@諶肆睿 躞 嗤躕ξ 蟆 易謖 芡趿ャ 蹊邐 笥易諶恕 br />
但宗人府卻在永樂皇帝之後,發生了變化,大部分權限移交到了禮部,而宗藩之事,直接由皇帝負責。
當然這也是因為朱棣不願當什麼宗人令了,造反當了皇帝之後,又怎會安排一個親王之首的宗人令呢。
現在寧王府的寧王是朱奠培,朱權的嫡長子去世後,便直接立了朱奠培為王世孫,其命運與堂兄朱瞻基相似,但比他長壽。
按照輩分來說,是陛下爺爺輩的人。
若是朱見深成年了,那就可以下旨訓斥,該如何懲處,就如何懲處。可陛下還未大婚,對待爺爺輩的寧王也需要慎重了。
有明一代,自從宗人府職能喪失後,對宗藩的管理就開始松懈了,對待那些各地的親王,幾乎都是睜一只眼楮閉一只眼楮,只要不造反,即便是帝王也不能隨意剝奪王號。
可大明一朝,只要跟寧王府有牽扯的臣子幾乎都是名臣。
于謙,韓雍,王陽明。
簡直是耍聲望的利器。
徐有貞不敢應承下來的主要原因,不是怕自己得罪寧王,而是怕對陛下有所影響。
實際上,現在的局面在宣宗朝的時候,也有發生。
宣宗皇帝同樣對待的就是爺爺輩的寧王權。
當時是于謙擼著袖子上去干的,宣宗皇帝並未嚴懲王府中的行凶的官吏,只是下了道旨意,讓寧王權好好約束臣下,雖然當時的寧王朱權上請罪的奏章,但朱瞻基並未懲處,而後又將于謙這個刺頭從江西調走。
算是容忍了寧王一次。
可徐有貞卻知道陛下,一旦知道了,一定會生氣的。
那時候,一定措辭嚴厲的去訓斥他的寧王爺爺。
這會對陛下在宗藩之中的名聲產生影響吧。
徐有貞唉聲嘆氣的到了督察院。
現在徐有貞可是一把手了,雖然當初跟著楊善的監察御史還是跟他尿不到一個壺里面,但大多數的御史對其紛紛示好。
在都察院的大堂中,多數人還是議論著,副都御史,江西巡撫韓雍的上奏。
徐有貞到了部堂後,這些御史紛紛有了主心骨一般,詢問這寧王事情該如何應對。
內閣能壓著一段時間,可都察院監察御史可不能壓著啊。
這是他們的本職,徐有貞從中又了解了一些細節,但這些御史們了解的都不多。
有人說侵佔土地,打死了百姓。
更有人說,寧王還派人毆打了前去阻止的官府官吏。
徐有貞听的更是頭大了,也知道自己從這些人的口中,不可能對寧王之事有詳細之了解。
都察院都提著一口氣呢,說什麼都要幫韓雍一把,助威告寧王。
雖然韓雍一直都是外放,副都御史也只是一個掛職,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什麼監察御史。
但他在朝中沒有根基,卻敢跟皇親貴冑對著干,這份氣魄比之當年的于太保也絲毫不減,甚至比當年的于太保還有勇氣……
讓同是刺頭的御史們高看呢一眼。
不僅是御史,整個朝堂都在討論。
這些天,朝中官員議論最多的除了從朝鮮折返而回的徐有貞,便就是這個江西巡撫韓雍了。
若是之前的徐有貞這種露面的事情,他肯定上前接著。
可現在他不是一窮二白,陛下看重自己,自己也要為陛下好好謀劃。
實際上,這本就是一個極其難解的問題。
若是只論君臣,陛下想怎麼懲處就可以怎麼懲處,可現在陛下並未親政,就算朝中的官員都知道,陛下年幼多智,早就參與了國政,但宗藩看來,只是京師掩耳盜鈴,一旦陛下下旨訓斥,宗藩就可以質疑,這到底是陛下的旨意,還是京師官員的主意。
操作不當,在搞出來一個奉天靖難。
那徐有貞可不就是罪人了。
雖然現在誰搞奉天靖難,誰完蛋,但影響終歸不好啊。
但若是置之不理,這讓天下的官吏怎麼看。
京師對藩王一點管束力都沒有了,那地方官員還敢不敢約束宗藩不軌之行為呢。
徐有貞的頭都是疼的,最終他還是決定夜訪李賢,看看李賢這老狐狸有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法沒有。
我不是為了名聲,我是為了百姓,為了陛下,為了大明的天下著想。
…………
此時乾清宮中,朱見深眉頭緊皺,看著下面站著的錦衣衛指揮使朱驥,冷聲說道︰“可有人暗中聯絡徐有貞。”
“有,李輔臣曾與徐有貞在宮中閑聊幾句,天色剛暗,徐都御史便去了李輔臣的家中。”朱驥趕忙說道。
“這大明朝的天下,是朕的天下,亦是萬民的天下,若是誰讓百姓吃苦受難,朕便要了誰的命,在大明任何人都沒有亂法的資格,包括宗藩。”朱見深冷冷的說道。
在一旁的張保,朱驥都是驚出了一聲冷汗。
難道陛下要殺爺爺。
“陛下,寧王……”張保趕忙說道。
卻被朱見深制止︰“朕知道張大伴想說什麼,朕不會對寧藩下殺手的,但必須嚴懲,只有這樣,才能告訴天下的藩鎮,大明不會在縱容藩鎮犯法不糾……”
朱驥听完暗松了一口氣。
大明的天下,是朕的天下,亦是萬民之天下,這句話在朱驥心中久久回蕩。
…………
前朝那麼大的事情,官員都認為瞞著了朱見深。
可當真瞞住了嗎?
朱驥也不是睜眼瞎啊。
他早就歸心,經常被朱見深洗腦,現在老岳父都不放在眼里了。
韓雍的奏章到了京師,在未引起軒然大波的時候,朱驥就將這件事情告知了朱見深。
朱見深得知後,先是憤怒,但也知道,自己現在處理宗藩之事,確實略有尷尬。
他也能體會到前朝于謙,李賢二人的難處。
只能選擇隱忍不發,裝作不知道,但他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有個解決的方案。
便在數日前,給朱驥下令派人前往南昌調查。
而朱驥的辦事效率很快,已經調集了稽查千戶率領數百錦衣衛去了南昌,收集信息。
若是徐有貞遲遲不歸,朱見深就想著親自下場呢,但現在徐有貞回來了,便也多了一個貼心的噴,幫手。
至于徐有貞願不願意進入宗藩之爭中,可由不得他了。
這趟渾水,他不想過,也要過…………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