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老了,就開始想點虛幻的東西,通俗的老人會追求抱孫子,團聚。不過,他不同,他有金錢和資源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袁崇文,此時正閱讀著在此地考投的文章,通過信件投遞的論文,幾百份,他需要定出名次。雖說是有團隊幫忙看,自己是要親力親為的。
他以前不太在乎,主要關心的是盈利和資產。今時不同往日,現在要做一些為祖上貼金的事了。
袁崇文戴著花鏡,在燈光下看遴選好的文章。剛開始還樂的高興,還覺得重賞之下,必有文章來。看得多了,他就對吹捧順軍有了免疫力,因為半輩子都在干關于錢和數字的事,他是比較反感虛假的。
“闖軍為什麼好哇,反正就是好就是好”,過多的吹噓注水會讓他厭煩,剛開始他需要抬出一些標桿,不過到後面,他就把那低水平的艷文從魁首降為甲等,再降乙等,最後不入流。
現在他對持謹慎貼出史料,不發表過多觀點的有了欣賞,對于不偏不倚的多看一眼。就是罵流寇禍亂天下的也能看個樂呵了。
袁崇文揭開一件文封,看了開頭,感覺暴論,沒想看下去,丟給了幕僚去念。一個幕僚笑道︰“那是你第一個拿走1200w武者大獎寫的文。”
“哦?”他又接過來細看了。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歡迎下載免費閱讀。
袁崇文以前只跟財會,證券打交道。並不熟知武斗和明確的斷代史,都是最近才關心的,從通過武都府人員講解和現在的歷史學者輔佐就知道。
不過觸類旁通,看慣了財會報道,知道哪里摻不摻水分,好的文獻綜述是能一眼看出優劣的,雖然一些名詞,事跡需要歷史幕僚講解。
除了開頭嚇一跳,立論還是自成邏輯的。這文認為與八旗集團對抗只有可能是農民軍或者關內軍閥。想要一統天下,還是盡可能把甘肅、延綏、宣府、大同攏共幾十萬鎮兵吸收進體系。而在1644年,這個人只能是李自成……
三打開封、郟縣之戰這些戰事復盤不多見,更多的是提也沒提。文白通俗,有出處,有講解,在這里他看到了大致的經過。
文中明確說了李自成二打,三打開封之後有了明正規軍野戰的實力,襄陽建政開科取士……郟縣之戰,全佔陝西,收延綏邊軍有了進軍京師的能力,他看完居然對闖軍發展有了粗略的了解。
這角度很好,而且史料解讀也算新鮮。至少目前是,嗯,袁崇文看完,這不太可能是林君漢寫的文,一個人不太可能這個年紀通攬文武。揭開署名,看到郭勛城團隊的名字,袁崇文想起來了,正是他們發掘了第一個埋藏的金印。
看來他需要迫切請見一下郭勛城的團隊了。
……
袁崇文大笑而迎接,命人置茶。對郭勛城道︰“前幾日郭負責人遠道而來,沒想到不到日期三分之一就換我掃榻相迎了。”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閱讀最新章節。
郭勛城進了袁崇文在郟縣的豪宅,正是復古︰“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幾。”——(紅樓夢家具)
接過茶杯,林君漢仔細觀察著紅色濃郁的茶湯,沁氣松香,入口甘醇。感慨著,這算是第一次喝高檔茶葉了。
袁崇文,要來手稿傳抄一份。同時請講解一下。
袁崇文︰“闖軍是有能力取天下的?我記得投文里有這個觀點。”
風曉指出地圖︰“李自成的極盛包括關中,三晉、中原和湖廣的襄陽一帶,這個資本原本是可以統一天下的。同時他于西安稱帝,發布檄文,這是有志向新王朝的準備,不是什麼流寇。”
風曉拿出手稿道︰“李自成最大的倚仗就是明末戰爭,兵員人力真的多,就是嫡系他也沒有全帶來,因為要分兵駐守各個要處,因為一片石之敗,很多投降才幾個月的明軍瞬間倒戈了。
明軍,經過發餉,整訓,他們是有一定的戰斗力的,或者說干脆拿出來一定比例,盯著他們當炮灰。這在順清身上都體現到了。”
“李自成進京帶了劉宗敏、李過、谷可成、張鼐、李友、白鳩鶴……,帶了一半嫡系將領和6萬本部。還有很多可用兵將沒帶來,比如派郭升、董學禮接收山東、江北,他留兵看住根本關中(田見秀、吳汝義),防備左良玉(袁宗第、劉體純),攻略青海、防備蒙古(黨守素鎮守蘭州,辛思忠鎮守西寧)。”
“後來證明這些都是錯誤的,蒙古人攻不下城池,不必留那麼兵。解決張獻忠,左良玉沒有那麼大的必要性。”
“山海關之戰清兵擁有二比一的兵力優勢,八旗作為預備隊,李自成和吳三桂,血戰一天,以逸待勞(急行軍趕到山海關的滿清入邊軍大部隊七、八萬人加關寧五萬人加兩萬關寧鄉勇對順軍“老本”六、七萬人),尚且沒有摧毀東征順軍的主力(順軍損失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騾馬,大量京東州縣隨征民夫遭到殺戮,各部隊的主官無人陣亡),清軍陣亡一個梅勒額真。”
袁崇文道︰“所以1644年是勝負手,清兵入關,這一仗最好在薊鎮或者遼西打,打贏就定鼎天下。打不贏,八旗集團吸收明末九邊體系,李自成還做流賊去。”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風曉致意,然後繼續道︰“如果歷史開了天眼,李自成注意關外才是最大的禍患,帶致兵力相當,肯定不會打得更差。是很有可能拼一個消耗的,華北殘破,後勤壓力,李自成吃不住,八旗更吃不住。不過李自成只要堅持下來,清兵沒有四五年舔傷口是不敢再入關的。”
“李自成進京師,就是軍事最高光的存在了,因為一些巧合和戰略失策沒有把握住。一片石失敗之後,觀望的明降兵投清,反過來攻擊闖軍,李自成的失敗就很大程度注定了。”
“而拷略,造成了人心浮動。這是闖軍一片石失敗後,明朝降官,士紳殺順官吏,迎明迎清的記錄,各地都有。
劉邦的徙陵令、劉秀的度田令……包括清的奏銷案、積欠案都是在天下穩固的時候做的,換句話說是秋後算賬。追贓助餉,五年不征,雖然能理解,這也是李自成進京師、擊敗明朝的基礎,大背景下這是有欠考慮的。”
袁崇文看完順軍治下士紳殺官迎明的整理,想道︰“一片石失敗是因為分兵和時機不對進行拷略。潼關之戰失敗是因為沒有把潼關一帶搞成堡壘,殺傷帶。湖廣的幾仗沒打好,自己還死了。
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了,對于闖軍的總體軍紀、注意保境安民、闖軍接受黃河流域人口和生產是在恢復的,這些都有贊揚,對于很多決策不周也有批評。”
風曉總結道︰“上策就是全力進燕京,跟八旗拼一個殺傷相當。贏了,就完全鎮住降兵降將,消化邊軍,李自成一日做大一日。封堵邊牆,後金就要被封鎖中餓死了。
遼東那塊地方要是能種田,八旗也不至于年年繞道薊鎮,入關搶糧食了。
而華北這邊,1642年是種不了田的,想要保住建設成果一定是擊敗孫傳庭或洪承疇。擊敗孫傳庭,大明就沒有忠心的督師兵將了,清軍一來,八旗集團就白得幾十萬綠營炮灰,固倫會更強大。這怎麼種田也種不過來,不如自己去京師,跟八旗打一場硬仗。”
“中策就是比較架空,收關中,河東。停下來種幾年田,修繕城防。清兵入關,封閉陘口(河東是華北屋脊,陘口比潼關是要險的多的),跟八旗在運河上打一仗,打贏了天下就定鼎了。”
塔讀小說,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袁崇文听懂︰只要不讓八旗去搶了漕運回血,清兵入關搶了五次,殘破的華北是容不下八旗人吃馬嚼的。
風曉︰“這種實際上不可能,順軍只是攻開封,崇禎就受不了。攢出一點家當,非逼得孫傳庭去送死。更何況得了三晉,崇禎會更難受,一定會讓關內明軍送死的,沒有幾十萬關內明軍忠心勤王,清軍入關他們就不走了。清軍一來,那種欠一兩年的餉的明軍不可能保持他們忠心,不投清。”
“下策就是李自成沒有意外在九宮山身死,進入湘省,兩廣,趁著江南大起義半年窗口時間,提出救天下,保存衣冠口號。可行性,李自成打敗何騰蛟並不難,還是那個問題,穩固比較難。好處是湘江省、兩廣有糧食,江西也可以試著打一下,比江南好,江南是沒有糧食的。”
後人通常這樣分析,流傳下來,他以前也持這個看法,袁崇文道︰“這麼說,南方南明不可守?”
“無論清順誰贏了,南明都不可守。山海關之戰是清順的國運之戰,跟南明沒關系。”
林君漢︰“世人總有金陵迷信,北方有兵,南方有錢。沒有可戰可靠之兵的話,有錢也守不住,東晉,南宋能守住,是因為有陶侃,岳飛在,江北四鎮和左良玉是南明的岳飛嗎?恐怕不是。”
風曉︰“無論是清還是順,只要收編遼陝甘晉冀幾省的邊軍,他們還是能打仗的。李自成派董學禮南下,理論上有20w兵的江北四鎮一直暗通款曲,吃不掉董學禮的3000人,清則是已經用歷史證明了。”
袁崇文想起剛才講述成敗原因,有些傷懷︰“可惜他們失敗了。”
林君漢︰“順軍這麼個悲劇英雄模板,在成王敗寇觀下只能當流寇,封建史觀這樣說搞有利益在,後人也喜歡復讀就……。李自成打了敗仗,搞得他比朱家皇室、八旗貴族更可惡,要稱為流寇。”
風曉︰“對于起義軍,砸碎一個舊的世界本來就算是成功的。從陳勝、張角、黃巢……到李自成。每過幾百年總要懸起來達摩克利斯之劍,告訴皇室、士大夫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不要太過分。”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歡迎下載免費閱讀。
這算是解除我對流寇這兩個字眼的顧忌了,袁崇文笑道︰“不錯,不錯。我覺得你們非常有資格拿走我祖傳的寶物了。”
“你們的一系列話語,讓你們得到1500w的大獎。”
郭勛城︰“我們不能現在拿走,賽期日程沒結束。尊重程序……讓我們提前拓印上面的西夏文字,翻譯線索就算是誠意了。”
“賽程結束時,交給中原鎮守武都察就好了,我會通知到他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