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異

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死則漢室亡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寇次 本章︰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死則漢室亡

    第二天一早,收拾好行裝出發。坐在車子上緩緩想著,恍惚之間仿佛得到了士人趕考的奇怪境遇。

    這種感覺不能說不奇怪,不能說不喜歡,想著,自己也算個附庸風雅的人。

    到了,征文筆試的地方其實離競技場其實不算遠,出示給門兩邊的檢查人員,驗傳筆試投稿的人員信息和證件,看看有沒有火物,就放行通過了。

    檢查好要帶的史料文本、文獻稿件、紙筆、餅子、面包和水。寫一篇質量上乘的文獻綜述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寫上一天,思索靈感到了不吃不喝,或者陷入苦境,毫無胃口,琢磨一個字眼一個概念都不是很少見的事。

    到晚上八點前收卷,中間的三餐就是問題了,因為還有其他人,所以不允許吃味道大,或者各種帶湯水的食物。避免打濕卷子類似的意外情況,大家都是帶的干糧,這是被提前告知到的,很簡單的一些基本道理。

    確認無誤,林君漢入座。

    這個房間很大,大約能裝100多號供稿的人。隔一段距離會用木板隔開,坐著答題的人是不能統攬全局的,不過站著巡視的人員可以清晰看到一些不軌的小動作,來人還沒有裝滿座位,顯得十分空曠。

    已經來了武者時刻巡視,盡管是允許帶自己的手稿,史料原件,給出了很寬松的創作環境,不過不允許有交頭接耳,摘抄他人卷子、做完自己代做他人的可能性存在。

    學術要坐冷板凳,一套學業,專業書籍讀完年紀一般都不小了。從過道進來的大多是估摸著看年紀二十五出頭,三十出頭的青壯年男女學者,或者是帶著花鏡,白發蒼蒼的老者,像他這樣純屬玩票,背後有個團隊供稿,這種例子有一些,但是還不夠多。

    獎金雖然誘人,不過資格測試的小樣兒就就篩選刷掉了無數想要渾水摸魚,分一杯羹的低質量寫作。給好論文懸賞巨額獎金,本來就是袁崇文他個人的別出心裁,願意養文人、歷史寫手的勢力並不多。

    題目很快下來了,《明清交際,順軍的影響與意義》。作為題目的補充,引子如下︰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長沙。

    滿地干戈關塞里,行人那不早還家?

    這是明末文人邢𠠬感慨明末長期戰爭,念亂傷離所作。西營、闖營、南明、清軍……四方主要的勢力來回拉鋸戰爭,可見明末的戰亂是密集且頻繁的。

    明清之戰中,南明、闖軍、清軍……各自表演了什麼身份和地位。

    規則︰不允許有錯別字,涂改,字跡不清晰的文章。如果有筆跡不好者,可以提前申請專門的人員謄抄稿件。

    除了題目與其要求,另外發了六張白紙作為稿紙,三張帶有印花格式的,謄抄作為正稿上交。

    大凡文章,選題破題是一條龍的眼楮,頭臉,文理邏輯是龍軀基干。林君漢揮筆寫下︰“李自成敗死則北方(邊軍)為清吞,清並北方則漢人淪亡。”

    這個理由不難得出,清打天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出身東江軍,為了讓他們更好的鎮壓漢人(除了孔有德被李定國擊敗),給這些老牌漢奸勁旅封了藩。

    開山海關的是吳三桂,他是寧遠總兵,消滅永歷朝廷的還是吳三桂,遼東出身。後來清廷卸磨殺驢,平定三藩之亂,還是靠的是西北老明軍,老漢奸整治這群反復無常的屑,張勇和趙良棟擊敗了吳周政權。

    不同于常見崇禎南遷,或者太子南渡就可以南北對峙的常見猜想,這是劍走偏鋒,獨樹一幟,立新奇之論。

    有人根據袁崇文的闖軍後人背景,因為這枚金印而發了大財,之後如履青雲,功成名就。不少人做著打算,針對性的投其所好,作文中吹捧一下義軍。他知道,肯定不能把袁崇文來當瞎子,傻子。

    自身原因想為闖軍張目,找一些文人來說不難做到。但是設下獎池,搞出這麼大聲勢,至少不是單純為了看艷文,順文。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一旦采取旗幟鮮明的表明立場,為順軍的正義性張目,做好了可以奪人耳目,顛覆印象。反過來如果條理邏輯支持不住,就是狂文,亂文。

    自古未有接近周期率、全國性民亂,且能大平大治之王朝。崇禎南渡,太子南遷可以南北朝流議。不亞于漢獻帝,計誅董曹,撫人心,收其舊部,然後征戰天下,雖不至于三造炎漢,仍能保有一方土地之異想。

    一個基礎的概念就是周期律,接近周期率,王朝的動員力和內部效率都破壞的不像樣子了。

    接近周期律的朝代,搞出天災**,爛攤子,指望他去英明神武,廊清闊宇本來就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為什麼有人會因為東晉,南宋的案例,產生一種金陵迷信,覺得南明可以成事呢?

    維持一個龐大而落後的政權是很費力不討好的事,弘光朝廷很快就覆滅了。東晉、南宋能成事,應該多想想他們沒有到周期律,軍隊還足夠能打,起碼能自保,而不是單純的正統性足不足。

    組織詞語,把這個意思寫到。林君漢快速翻動著準備材料,看看有沒有類似的說法。找到了,正好可以對應摘抄的上。

    林君漢想了想,腦袋里沒有貨了,繼續翻動風曉的手稿存貨,補充一下。眼神余光掃去,由于房間比較大,落在這片空間就顯得比較冷了,一些年老體弱的學者緊了緊衣服,不時有一些輕微,渾濁的咳嗽。

    前面有一位仁兄從包里拿出了肉干,干咳兩聲,喉頭抽動,捶著胸口,發出了一些連續的雜音。看引來了巡視,向上微笑,馬上擰開瓶蓋,喝水順下了噎住的肉干。

    這小小的插曲放下,繼續翻動著稿件,目錄和文白對照。林君漢閱讀著這些文章,它們的內在邏輯性是很連貫一體的。盡管有了足夠的多的範文來研究,如何取舍剪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君漢繼續想著,闖軍的戰斗素質。李自成對戰孫傳庭的時候,就體現了。李自成在河南汝州郟縣迎戰孫傳庭。李自成初戰不失利,只能撤退,並故意遺棄衣甲財物于途,明軍困苦,見此大肆搶奪,李自成回軍反擊,官軍大敗。此戰官軍缺糧,士兵以青柿充饑,又稱“柿園之敗”。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

    “大軍時皆露宿與賊持,久雨道濘,糧車不能前。士饑,攻郟破之,獲馬騾啖之立盡。雨七日夜不止,後軍嘩于汝州。賊大至,流言四起。不得已還軍迎糧,留陳永福為後拒。前軍既移,後軍亂,永福斬之不能止。”

    “傳庭死而明亡”,像這樣的軍隊,這樣的進攻因為缺糧,失敗了,就很難說孫傳庭的責任了。

    關鍵性的決戰,打得如此虎頭蛇尾,敗的特別兒戲。能相信北丟南守,崇禎南遷能夠打好嗎?在北方打不過,在南方就能打過了?

    以弘光朝廷來看,江北四鎮,左良玉軍並沒有特別高的戰斗力。劉澤清他們在南明是定策王師,投降多鐸,當漢奸都排在其他人幾檔之後,屬于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為什麼望風就降,還不是打不過。請下載小說愛閱閱讀最新內容

    李自成軍隊極少因為奇奇怪怪的原因而潰敗,野戰不勝也能組織好撤退。洪承疇統帥的明軍,松錦之戰,鞏固工事防御還能跟八旗正面對壘,有攻有守。被八旗繞後燒了糧食,一退就潰敗了。

    李自成一片石戰敗,損失不少本部精銳,沒有損失重要將佐。還能從容後撤,布置斷後,包括後續的潼關之戰,紀律戰斗力要強很多,順軍的余部夔東十三家也堅持到了最後。

    1642年這個時間點,支持李自成還能有點活路,李自成帶足本部,降兵炮灰,有可能還能打一打。支持崇禎和南明,等著當孫傳庭或者剃頭嗎?

    在16281664年間,農民軍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先是反抗明末的**,清兵攻下江南,民族矛盾又形成了新的壓迫,他們站出來跟南明聯合,他們又成了民族的英雄。不少是憑著不願意服從苛政,剃發易服的血勇和自己的一腔熱血戰斗到底。

    明軍將領受文人節制,還會被立威殺掉,兵卒長期不發餉,投降清兵後,從迫害者成為了加害者。其中出現過三省反正得事,也對統治造成了一定打擊。總體來說,他們是八旗站穩腳跟,攻滅漢人反抗勢力的最大功臣。

    而清兵他們對遼東、江南、川蜀……等地都造成了比較多的屠殺,同樣他們搞成了剃發易服,長久統治了漢地,消滅掉農民軍和殘明的反抗勢力。一統消滅了所有反抗勢力,是邪惡殘忍,但是非常有能力的角色。

    塔讀小說,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這只是大致的思路,具體語言還要更正式一些。邏輯排比,提供出處,文白對照。

    好,只要把正文謄抄到正紙上,就大功告成了。林君漢啃著干糧,喝下水,這不是什麼難事,如果抄錯了,可以請謄抄人員,中間也就是一些潤筆費的問題。

    林君漢舉手,引來了巡視人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待寫手用漂亮清爽的館閣體把行文摘抄一遍,反復對照無誤,交卷走人。(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鴻異》,方便以後閱讀鴻異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死則漢室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鴻異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死則漢室亡並對鴻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