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異

第三十三章 六武師(二十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寇次 本章︰第三十三章 六武師(二十一)

    風曉現在對林君漢起了很多心思去關注。昨夜刺探到林君漢與血手印隱事,原本粗判的普通人突然神秘,不安寂寞的大小姐,感覺到很刺激。東打听,西打听。

    武叔跟小武大早到菜田里收獲鮮花生去了,得不到第一手資料。鍋里炖著粥,林君漢沒有叫起來,到街上買點吃食。

    風曉在心里鄙視一下,掏出小本本記到:懶人,只有正事催促才會認真一下。

    臨街的早點鋪中,人很多,鋪子位置不夠用,還在外面擺了兩排木桌木凳。風曉從鎮里人們那里詢問林君漢和近人資料︰

    “武叔叫什麼名字啊?大家都叫他武叔嗎?”

    一個大媽道︰“武叔是長輩唄,他來這里很早。”

    “那林君漢呢,他一直住在武叔家。”

    “這,額……”

    早餐店老板答道︰“君漢是戰亂的遺孤,是武叔收養了他。”

    “武叔跟小武是親人嗎?”

    老板知道很多︰“不是,他們曾經是一個村子的。”

    “他母親早逝,父親礦上出事故死了。雖然賠了一點錢,顯然不能支撐兩人生活,他姐在外面做武者,不過常年不回來,他就過來到了這里。”

    劉亭長正喝著胡辣湯,听到情況,問︰“唐…風姑娘打听這些干什麼?”

    風曉低頭道︰“劉亭長好。我對……林君漢有好感,所以正在收集他的履歷。”

    劉亭長嘴上說著好好好,心里拍桌子,那小子真是令人羨慕啊。

    ……

    劉亭長放下保溫杯︰“君漢啊,他是沒受過正式的教育,武者這種情況不罕見(代入一下一些運動員,演員學歷不高)。

    小的時候靠《三國志平話》、《水滸傳》、《包公案》……識字啟蒙,後來自學了一些書,怎麼說呢,就是你講的碎片化,不過有時候也講的頭頭是道。”

    “講秦始皇就有這麼一出,說是︰一個人得撐得住多少背叛,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的男人?”

    嬴政是一位不立太子,史書不記載皇後,還平叛太後政變的君主。一個人能想到最親密的三種關系:兒子、妻子、乃至生母的關系都不好,不難看出,屬字面意義的孤家寡人。

    盡管有點戳破窗戶紙,這說法新奇,風曉還是忍俊不禁︰“大叔,怎麼解釋呢?听不太懂。”

    劉亭長听過這段,也惡補這過一段的歷史,以後侃大山可以用得上︰“始皇帝當過質子,被祖父扔到一個全是仇恨秦人的地方,父親去做王上,沒有帶上他,還在小嬴政十三歲掛掉。小嬴政被迫接過權力,隱忍過朝局。還拿了六國敵視的反派劇本,六國刺客的謀殺,還有統一天下後復國者張良的行刺都曾讓他遇險。”

    劉亭長說著忍不住感嘆,現在的賣慘比起政哥經歷都是小兒科。

    “經歷過親媽叛變、好友(燕丹)派刺客暗殺、兄弟(成)叛變、表叔(昌平君)叛變、死後近臣叛變、幼子把基業敗了,這樣不就是舉目無親嗎?即使是最涼薄的帝王家,也是夠受得了。”

    尉僚說過嬴政虎狼之心,還要逃離,仍然被秦始皇以國士待之。代入普通人,按常人的人性去分析不算太錯。

    風曉听著︰“嗯嗯。”

    林君漢納悶粥好了,人跑哪里去了,在這里找到,只是沒打斷談話。

    家庭不幸,重心大業。風曉道︰“那估計,始皇帝的胸襟開闊都點在功業人才身上了,秦人尚賢是有傳統的。

    李信伐楚失敗,親自請王翦︰將軍雖病,獨棄寡人乎?

    王翦︰“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嬴政大笑而賞之,王翦帶60萬軍滅楚,親自到灞上送行,再無干預。

    對尉繚︰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

    ……

    荊軻刺客事件過後,嘉賞夏無且,道︰無且愛我。

    可以說是真愛忠于他的人才了。”

    劉亭長看見兩人同屏出現,說送孩子上學走了。

    風曉︰始皇帝也是很奇怪的人了,勞巡天下卻帝國分崩離析。嬴政他願意巡視他的國家,未必不帶著自豪和整合帝國的想法。要知道,那個時代的路況,舟車勞頓是很辛苦的事(這種愛好很少有漢人帝王效仿的。魯迅就有過判斷,孔子的病是周游列國得來的,路況不好顛成了胃下垂,到現在出差也是一件辛苦事),批閱百斤竹簡,折損身體,後來直接死在路上。

    有這樣的想法行動,但是卻不懂得搞好與人民的關系。巡游的時候休息停頓了六年,後來大興土木,征發徭役,軍事上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搞到關中秦人喜迎沛公(秦人統一天下,勞役還是那樣重,沒獲得什麼福利)。劉邦取了天下,與民休息,獲得了400多年漢祚。

    他初掌政期間,清除呂不韋羽翼,看到李斯名文《諫逐客書》,能承認錯誤,取消排斥六國士人政策,韓國人設疲秦計,發現意圖後仍以主建設師命名為鄭國渠。早年未必不明也,而後未必不昏暴也……

    正主來了,風曉好奇寶寶提問道︰“始皇帝暴在何處,為什麼前後差距那麼大呢?”

    經典問題來了。

    古代的君主未必會出現偉大的人道主義,就算是驅使民眾,但如果察覺不到民眾普遍的怨氣會對統治造成反破壞,那也不算政治家該有的水平了。

    應該用強主末政,前明後暗概念代入一些現象,具體怎麼解答只有說權力和時間對人性的侵蝕了。

    風曉思索著:“權力……時間……侵蝕,這個概念很好。”

    林君漢拐出門,感覺好多目光在盯著,不知道怎麼回事,簡答道︰“濫用民力,絕大多數暴君只有驕奢淫逸。不過政哥算是少數愛民如子,不對,愛民如己的耿直人。對百姓狠,對自己也狠。把自己累病猝死,把百姓折騰得只想毀滅。”

    風曉莞爾︰“林君漢觀察點總是這麼奇特。”

    林君漢邊走邊說︰“當一個人在權力上達到頂峰,就很難听得進去異見了,古今皆然。前明後暗產生的殘暴,不智行政,史書上不少見。劉徹前期何其大氣,衛霍能破龍城,收河套,開拓河西走廊,漠北之戰,封狼居胥。能打仗,恩賞更厚,叔佷二人許掌全事。所用大臣︰主父偃,朱買臣為貧賤士人,桑弘羊為商人,御史大夫張湯等簡拔于小吏,托孤大臣金日蟬是匈奴人,用人未必不大度,未必不不拘一格。”

    “開疆拓土也整得國內疲憊,巫蠱事件更成問題。殺死培養很長時間的太子,只留七八歲幼子繼位,這種有不小問題的傳位安排,但凡霍光有點異心,說不定漢朝都中斷了。”

    “李隆基晚年怠政,地方武將身兼數任節度使,這兩者也是取亂之源。安祿山造反後,李隆基充滿了對武將的不信任,命宦官連殺名將高仙芝,封常清,逼哥舒翰出戰,為叛軍掃除障礙,結果丟了長安,這又何其昏庸也。怎麼看不出曾是任用姚崇,宋等名相,開創開元盛世的政治家。”

    風曉心道:但是他說,個人感覺李隆基有點像齊桓公。靠著名臣約束做了一番大事業,當然放權信任也是重要的。管仲一死(姚崇,宋罷相),注重享樂,器驕意滿,崩得很快,任用他認可的臣子,到最後下場不太好。

    跟一些歷史上的雄主這些決策戰略出于自身的不太一樣。

    林君漢繼續說:“但是這都是一個人長期執政,心性轉變,做出判諾兩人的事。”

    林君漢余光不難發現風曉眼楮彎成月牙,有耐心傾听的表現,這讓他覺得很不一般。

    大多數時候,歷史跟政治的話題吹噓對于男性來說,談資的厚度就跟錢包厚度一樣重要,女性也一樣。不過她們不太願意扯這些話題的,除非是美食、購物、時尚類的。

    林君漢接著打趣道︰“說不定我們要反對,你看那麼多有影響力的政治家駕馭不了。後輩中人之姿怎麼能搞這些呢?”

    風曉笑道︰“但是這種現象古今中外很常見啊,不是君主就更常見了。”

    林君漢︰“那就留給政治學者去討論這件事吧。”

    風曉在心中總結,林君漢的觀點很有趣,史料知識是死的,需要獨特的角度,精銳的眼光把它們發掘,串聯起來,就像把珠子串成手鏈一樣。

    嘿嘿,我才能做到。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鴻異》,方便以後閱讀鴻異第三十三章 六武師(二十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鴻異第三十三章 六武師(二十一)並對鴻異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