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仔細思索一番,繼續道︰“近日來我思索一個卦象,被一個問題困擾,想請教一”
張溫道︰“丞相請”
諸葛亮道︰“你可知關于盤古開天闢地之說的詳情?”
張溫道︰“盤古開天闢地一事記載于徐整的《三五歷紀”
諸葛亮道︰“《三五歷紀》?我倒是孤陋寡聞了,竟然沒听”
張溫道︰“此書正在修正,尚未完書,諸葛丞相未曾听說過也屬正我與徐整交好,故而曾拜讀”
其過目不忘,隨後便將《三五歷紀》中關于盤古的記載復誦出來︰天地渾沌如雞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陽清為天,陰濁為盤古在其中,一日九神于天,聖于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後乃有三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極于九,故天去地九萬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
諸葛亮微微點頭,將張溫所言盡數記
張溫繼續道︰“但我曾听徐整提及過,關于盤古開天,其搜尋到的資料太少,其中必有紕丞相若想知道細節詳情,可從滄源岩畫入”
諸葛亮道︰“滄源岩畫在哪?”
張溫道︰“在蚩尤旗所鎮守的九頂山後山山”
諸葛亮點頭,道︰“蚩尤旗正好便在南中,平定南中叛亂時,正好可前往九頂山一探究”
張溫道︰“祝丞相馬到功”
張溫離開後,諸葛亮召周群入府,周群來後,諸葛亮將與張溫的談話詳細告知,周群思索後道︰“現在佛教在魏、吳兩國已成雛形,若是在益州借道成功,那麼將佛教傳入益州便是遲早之”
諸葛亮道︰“如此必須守好中原南大”
周群道︰“問題是由誰來守?先前劉璋暗弱,南中豪門養尊處優慣此次南中謀反,背後主因便是南中豪門不滿特權被因此,即便平定了南中,也無法依靠南中豪若是將成都世族遷過去,一來南中毒蟲嵐瘴遍地,二來各世族安土重遷,只怕沒人願意”
諸葛亮道︰“強龍壓不過地頭與其違背黎民之性,強迫世族遷入南中,不如利用南中當地勢”
周群道︰“你是說蜀中八部?”
諸葛亮搖頭,道︰“不是,是蚩尤”
周群一驚,道︰“蚩尤旗?千年以來,他們的叛亂可沒停”
諸葛亮道︰“蚩尤旗的叛亂沒停過,可漢人對他們的壓迫也沒停現在蜀中八部在南中與蚩尤旗斗得難解難分,原因之一便是蜀中八部利用騙人的巫術拉攏教眾,引起蚩尤旗不從這一點來看,蚩尤旗比蜀中八部更磊”
周群道︰“但要想將他們心服,可非易”
諸葛亮道︰“我已有打但數月之後,我將親自領兵平定南中叛屆時,成都就由仲直兄守護”
周群道︰“周某定不負所但是離恨天利用孫權替支謙借道取經,很有可能便是引誘丞相親自到南中平南中此行,定然陷阱重還請丞相萬事小”
諸葛亮道︰“我明”
224年,曹丕任命尚書僕射司馬懿鎮守許昌,負責督辦軍自己親率大軍伐吳,大軍順蔡河進入淮河,抵達廣陵,企圖橫渡長
見魏軍來勢洶洶,吳將徐盛獻計在建業周邊百里築起圍欄,制造籬笆,圍欄上設下假樓稻草人,在江面設置浮孫權采納徐盛的建議,百里偽長城一夜建
曹丕領兵來到江邊,見長江上的百里圍欄勢若長城,又見江水上漲,波濤洶涌,氣勢撼人,嘆道︰“魏雖有武騎,無所用之,未可圖”此時,暴風暴風驟起,曹不所乘龍舟錨鏈刮斷,失去控制,隨波漂蕩,幾乎翻
曹丕被嚇得半死,遂放棄渡江,下令撤軍,卻未回洛陽,而是東巡江準,同時,擢升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錄後台文書,處理朝中及地方軍機要
公元225年十月,曹丕再至廣陵,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百頗有席卷江東之勢,然天氣大寒,水道結冰,舟不得入江,乃引
同時,曹丕將臧霸征到朝中當執金吾,收繳了其兵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人,是曹魏麾下的半獨立軍曹丕奪了臧霸兵權後,曹魏諸將中再無出身寒門的統帥,青徐改由世族管曹魏代表流民利益的時代,自此徹底終
益州,丞相
諸葛亮對馬謖道︰“幼常,大軍整備的如何了?”
馬謖道︰“已整備妥當,只待丞相一聲令下,便南下平”
諸葛亮點頭,道︰“關于此戰,你有何看法?”
馬謖道︰“南蠻兵匪擋不住大漢軍威,但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今日平之,明日復因此,此戰攻城為下,攻心為”
諸葛亮贊道︰“不”
馬謖見諸葛亮贊賞,頗感欣自從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諸葛亮便沒有讓馬謖在朝廷擔任公職,只是在丞相府內擔任幕職參而其余在丞相府擔任幕職之人,都在朝中兼領公
先主稱帝、後主登基、丞相開府,每次都有大量的人才升官授爵,唯獨馬謖自始至終僅是參軍,馬謖大感憋屈,故在諸葛亮面前竭力表諸葛亮見其謀略不俗,又對其兄馬良之死心懷愧疚,有心提拔,但礙于先主劉備遺言,不敢給其升馬謖知曉諸葛亮心思,有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