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一石米價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超過一兩銀子,從洪武建立大明到萬歷年間,糧價始終如此。
糧價真正暴漲就是在崇禎朝後期幾年,天災是造成絕收是主要原因。
但百姓流離失所和流寇暴亂則加據糧食價格,那時大明北方很少有人種田,基本都在造反和造反的路上。
所有流寇大軍席卷過的地方,並未出現好的結果,反而是赤壁千里餓殍遍野。
他們沒有根據地,完全就靠搶劫富戶為主,百姓大多都跟著流寇造反或者被流寇裹挾而去做炮灰。
崇禎十七年河南的糧價曾一度暴漲到二十多兩銀子一石,關鍵問題是有銀子還買不到糧食。
朱慈霃監國後加大就在力度,又引進種植抗旱的紅薯土豆,現在河南陝西情況和歷史上有天壤之別,糧價理應回歸正常才對。
但因為奸商和士紳大家勾結屯糧,造成糧價始終維持在高位運行。
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斂財,並把大部分銀子埋在自家地窖,又造成市面上銀子緊缺,最終讓朝廷破產。
朱慈霃猜到他們肯定又要作孽,將計就計把北方受蝗災影響顆粒無收的消息傳出去,然後加大從南洋和印度買糧力度。
在北方紅薯土豆大豐收同時,皇家集團在南方各地立即降低糧價,並加大供應力度。
幾乎同時,一些和皇家集團有往來的愛國商人,也緊緊跟上皇家集團低價出糧步伐。
他們不擔心賠本,虧損多少皇太子加倍賠償,另外前期跟著皇家集團賣過不少高價糧,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南直隸靠近秦淮河不遠一家糧店,外面買糧百姓排隊人群一眼看不到頭。
前一段時間這家糧店一直低價限購十斤,這兩天完全放開無限購,價格基本穩定在三兩五錢一石,目前是南直隸糧價最低的糧店。
此時在糧店櫃台里前站著一個年輕英俊的公子,在英俊公子身邊站著一個掌櫃模樣打扮的中年人。
就在兩個人開心聊天時,門外又進來兩個人,前面中年男人身穿錦服,一看就是有錢人,他身後跟著應該是家丁。
看到店里兩個人,他拱手笑道︰
“嘿嘿,不好意思,路上耽誤點時間來晚一步!”
掌櫃急忙拱手回禮︰
“沈老板客氣,快請坐!”
少年公子臉上也露出笑容,他對沈老板點點頭︰
“沈叔辛苦了,我們後面詳談!”
三個人一起走到後院一間客廳,少年公子坐在上位,掌櫃和沈老板坐在他下手,佣人上茶後就退了下去。
年輕公子端起茶杯對沈老板一舉笑道︰
“沈叔辛苦,有到貨多少?”
沈老板微微一笑端起茶杯︰
“十三萬石,後面還有五萬石五天左右到貨,不知殿下有何交代?”
年輕人對北方拱手說道︰
“陛下有旨,三天內全部出貨,價錢壓低到二兩五錢,一旦那些人忍不住出貨,我們趁機在三兩左右吃進。”
少年公子正是女扮男裝的白雲公主李雲,沈老板當然是皇家集團沈千萬,而這個掌櫃乃是錦衣衛同知高文采。
他到南直隸後,並未公開身份,這個糧店就是江南錦衣衛聯絡處和指揮部。
高文采對生意上面不懂,李雲讓他賣什麼價執行即可。
听到對方沈千萬說三兩左右出貨,他急忙問道︰
“殿下,沈叔,我是大老粗不懂就問,奸商們糧價成本在六兩左右,他們會虧本出貨嗎?”
李雲目光看向沈千萬笑道︰
“這個沈叔最有發言權,還是沈叔給大人說說。“
沈千萬點點頭道︰
“奸商們本來儲存很多糧食,听說蝗災後又大肆收購糧食,巨量糧食已經超過他們存儲能力,只能隨意堆放在普通庫房里。”
“他們收購糧食時,南方已經進入梅雨季節,稻谷會長牙發霉,大米肯定會腐爛,肯定堅持不久,一旦敢賣發霉糧食,他們死期也就到了。”
沈千萬所猜不錯,只買不賣已經造成百家江南大糧商存糧已經遠超負荷。
只能把大量的稻米都堆放在臨時庫房里,還有更多地主和中小商家參與其中,同樣出現類似情況。
北方蝗災吃光莊稼,南方士紳官商財主們認為皇太子很快會來南方購買糧食,根本沒有做長期斗爭的準備。
沒有想到有人同樣在算計他們,竟然借北方紅薯土豆大豐收大力打壓糧價,導致糧價從最高九兩一石變成如今四兩不到。
當糧價跌到七兩時,他們有些吃驚,不過認為還會漲並不驚慌,;糧價跌到六兩,這些人開始坐臥不寧,但並未想到開賣,還等糧價回漲。
可糧價不但沒有漲反而跌到五兩銀子一石,這時他們開始後悔沒有在七兩賣糧食,可很快糧價跌回四兩銀子一石,他們更加後悔。
經過一番商量,最終決定等糧價漲到六兩銀子一石開始賣出,可糧價卻繼續下跌,今天已經跌到三兩五錢一石。
這次不但大糧商心在滴血,中小糧商已經開始埋怨咒罵大糧商和世家。
前段時間他們準備在七兩銀子一石賣糧食,被大糧商和世家大族制止,損失如此之大,他們不罵世家大族罵誰?
太倉張氏家族擁有土地三十萬畝,數十家布匹生產工廠,另外還有幾十家商鋪,包括糧店和鹽店等。
張家家主站在簡易庫房里,傻呆呆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稻谷和大米心亂如麻,如果他在三兩五錢出售稻米,應該可以挽回一半成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