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智師叔?”
    听見林朝辭這樣一說。
    再聯想到普智確實在前些日子離開天音寺去了一趟青雲門,並在半個多月前,又匆匆的歸來。
    還有林朝辭自報姓名的舉動。
    這幾名或御使缽盂,或御使禪杖,或御使金剛杵的天音寺弟子,頓時就對林朝辭這段話信了八成,而剩下的兩成,還是出于天音寺的規矩,必須要回去跟普智這位當事人確認一下。
    故此,在這群天音寺弟子中。
    為首的青年,雙手合十的動作頓時又真誠了幾分。
    這是對青雲門的敬重。
    至于前面那個雙手合十的禮儀,其實是通用的,只要對方不是魔道中人,見面了都會行一次禮,哪怕面對凡間百姓,這個規矩也不可破。
    故此,在行禮之余,這位青年的言辭也客氣了幾分︰“原來是青雲門的高徒,之前是小僧冒昧了,此地魔道中人猖獗,必要防範,還請諒解……法中,法心,你們回去請示一下普智師叔,至于青雲門的林道友,還有這幾位青雲門的高徒,則由我等在這里先代為招待。”
    說是招待,其實,也有監視的意思。
    不過,前半句話說的也很明白了。
    這里的魔道修士數量不少。
    警惕一點,倒也不算有錯。
    “說起來,初次見面,還不知道這位師兄叫什麼。”
    見兩個年紀輕輕的小和尚,御器,向天音寺飛去。
    林朝辭幾人也降落到了附近的山頂。
    而這名剛剛說是要代為招待林朝辭等人的青年和尚,還有其余三名和尚,也都一並跟了下來。
    對此,倒是沒什麼好說的。
    御劍飛行需要消耗法力。
    以那兩個小和尚往返的速度估計。
    還有通知普智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
    要是在天上懸停,起碼要半個小時。
    站在天上尬聊半個小時?
    想想就不怎麼美妙!
    故此,這些天音寺的弟子也沒因為這個節省法力的舉動起疑,而是依次落在了這個山頭上,並從這名為首的青年開始,依次自我介紹︰“哎呀,你瞅我這記性,讓林道友見笑了……小僧乃是孤兒,被普德長老收養在寺中,故此,只有法號,而無名姓,若林道友和幾位道友對此並不介意,叫小僧一聲法閱即可。”
    “小僧法度,見過幾位道友。”
    “小僧法應,見過幾位道友。”
    “小僧法過,見過幾位道友。”
    其余三個天音寺弟子依次介紹道。
    算是簡單的認識了一下。
    聞伯霖幾人也沒吝嗇自己的姓名。
    如此一來,只是相互打了個招呼,順便自我介紹了一下,再聊了幾句沒營養的客套話,十分鐘的時間,就在這種初見的過程中打發掉了。
    直到一道金光自天音寺中升起。
    極速向這邊飛來。
    法閱幾人和林朝辭幾人才停下閑談。
    共同看著那道金光。
    與那兩個小和尚回去時的速度相比。
    這道金光快了十倍不止。
    一路飆到林朝辭等人的頭頂,倒也不是正正好好的頭頂,應該說正前方才對,這才停下腳步。
    失去法力的加速度。
    流光也漸漸化作光斑破碎。
    見識過林朝辭一氣化三清絕技的普智可不敢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