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的軍隊行軍總是比個人的輕裝簡行要慢得多,在崎嶇的山道上行軍更是如
雖然在之前的出征祭旗中全軍上下都如同被打了雞血,但客觀的環境是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登峰東進郁林的山道雖然因為商路發達的原因,道路條件相對較好,但數千人的軍隊通過時依然極為緩
入春之後,氣候逐漸多雨,山中地面也泥濘了起來,登峰軍的輜重馬車經常深陷其中,難以動彈,只能由著士卒們通過人力手提肩扛才得以脫身,如此大大減緩了行軍速
路途中不少山道口都極為狹窄,最極端的地方只容三人並肩同行,山道兩旁都是陡峭的山壁,一不小心就會掉下懸崖,軍中將領們只能不停地來回巡視,以防士卒掉
因為種種原因,故雖然登峰毗鄰郁林領,但登峰軍依舊花費了整整四天時間,才終于鑽出了山林,進入了郁林地
黎珩騎在馬上,優哉游哉的隨著大軍向前,此時他心情不錯,雖然大戰當前,但這幾日一路行軍,他已經踫到了四五波向著煙陽而去的商隊,雖然這些商隊遠遠見到登峰軍行軍時都會繞路而行,但從路上淺而寬的車轍上推斷都是些販糧的行
走這條道進入煙陽的只會是鳳竹郡方向而來的,而之前柳氏就在麾下領地執行了對山陽的封鎖,嚴禁糧食、兵器等戰爭物資進入山陽範圍,根據他的估算,從其他商路進入煙陽範圍的商隊只會多不會
看來就算戰爭氛圍愈來愈濃郁,設置了層層阻礙關卡,但絲毫不影響商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就會冒著被吊死的風險販運違禁品過
只是不知道等他們將糧食運到目的地時,發現消息靈通的不止他們這寥寥幾家又是什麼表
如果不是有組織的刻意散布消息,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是極為緩慢的,等其他運糧而來的商隊得到煙陽已經不缺糧的消息也晚了,路上人吃馬嚼和運輸途中的損耗哪樣不要錢?
之前黎珩與陶信的幾次密談中,已經敲定了詳細計劃,只要大量糧食涌入煙陽,作為市面上最大的買家城守府就停止購糧,讓外來的糧食自然充斥市
就算這些商家們聯手惜售,強行控制住糧價也無
站在風口起飛的豬總是要落地的,煙陽全領上下人口也不到十幾萬人,大量窮苦百姓又有粥廠的免費賑濟兜底,靠著剩余的這點人口可消化不了多少糧
等源源不斷不明內情的糧商所帶來糧食涌入之下,這種聯手控價的情形可維持不了太
況且黎珩也安排了後手,各家商隊情形不同,總會有那麼幾家商隊的東家資金緊張,到時就成了突破口,只要登峰方面扮做外地糧商出面,強行降價售
再讓婁仲厚手下新組織的耳目在煙陽散布些糧價暴跌的消息,兩相疊加之下,糧商之間的恐慌性拋售就在眼前
如果真有鐵頭娃願意將運來的糧食再帶回去,黎珩也不攔著,一來一回的損耗,新米變陳米的價差,足以讓一個小有資產的糧行血本無
黎珩任羅誠為臨時鎮守時已經私下交代過,要抓緊時間多修築幾所儲糧倉,等糧價暴跌,不要運費白白送上門的平價糧食充斥市面時,便大量購
金銀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登峰耕地面積少,只靠從地中刨食可養活不了太多人口,今後需要用糧的地方還
做事留一線,只要到時候登峰府衙以救世主姿態出現,將糧商互相踐踏拋售而出的糧食承接住,這些商販只會覺得自己時運不濟,怪不得他
況且能在暴跌之時依照原本的市價賣掉,也虧不了多少,權當是白跑一趟,至少不會因此破
黎珩留著這些各郡的商人還有大用,如果任由糧價自由落體,一次收割完是爽了,但容易壞了名聲,遠不如細水長流來的穩
“大老爺,前方來”就在黎珩暢想工貿立鎮的美好未來之時,一旁近侍趕過來,恭敬遞上了一封信
黎珩接過展開一看,眉頭不由皺了起
陶信作為山陽南部聯軍的主帥,選擇將煙陽城軍隊交予副將帶領,自己只帶了數十親衛抄小道而行,昨日已經先黎珩一步到達郁林領的集結點,這信箋里也是陶信命人傳來的最新消
兩家聯盟的消息,如同丟進水面的石子一般,一圈一圈的擴散開來,引發出一系列連鎖反
結盟並沒有嚇阻住清平柳氏的擴張野心,許是看到兩家中投降派被打壓,柳氏一接到消息便給出了最劇烈的回
原本在鳳竹郡東北部集結“演訓”的大軍撕下偽裝,露出獠牙,分三路揮師進軍,其中兩路西進沖進了陶氏控制下的寧陵、楓山二領,剩余的一路南下向著項氏控制的南部領地而
看來近來因領內不穩而露出頹勢的陶氏,被當做了軟柿子,成了柳氏侵攻的第一目
“傳令全軍,加速前進,明日正午前,必須抵達預定地”黎珩轉頭向身側的傳令兵吩咐
待傳令兵匆匆傳達黎珩的將令而去之後,黎珩回憶著之前看過的隗江輿圖,郁林與楓山接壤,這次五領聯軍的支援對象大概率就是楓山
之前黎珩收到的軍報中提到過,除了南部五領因為需要穩定領內以外,其余的山陽各領皆已按照郡中令諭出兵在與柳氏控制範圍接壤的地域重點布
在郡守陶谷的授意下,山陽各地的強力大族在剛剛過去南部動亂中,並沒有撈到多少好處,限制地方大族在往年里倒也是正常操作,過上個十來年後不會有人在
但這次柳氏的侵攻來得太過突然,距離那次封賞才過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難保各領士族中不會有人心存怨氣,出工不出力,黎珩一臉擔憂望著東方,他現在只盼著已經抵達第一線的山陽諸領各軍能抵擋住柳氏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