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城,城守
拿下葵丘城已有近一個月,天氣漸漸冷了下來,已是快要入冬了,這些天來,黎珩一直在城中修身養性,享受上了一城土皇帝的腐朽生活,畢竟就黎珩自己手中這點兵力沒有必要再去前線拼命,該拿的功勞已經拿到
要是黎珩再到前線去,立下新功,陶家也不會再開出更高的賞額,最多不過是些金銀賞賜,若是不小心翻了船,好不容易攢的這點家底可就難保
眼下的形勢對黎珩來說,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
當然,也不是說黎珩大半個月來就真的什麼都沒
這些天每個路過葵丘的援軍將領都收到了黎珩的宴請邀請,畢竟後續的援軍可不是一開始的老弱病殘,皆為各家的精銳,領隊主帥自然也是各領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在他們面前混個臉熟很有必
若是當天沒有路過葵丘的援軍隊伍,黎珩便舉辦內部的宴會,與各領派來的領兵子弟拉拉關
幾次宴會下來,除了少數是家中獨子,必須繼承原來家族封地的,這些士族子弟大部分都向黎珩表達了效忠之
畢竟這些被派到黎珩軍中的士族子弟,大部分都是沒有繼承權的家中次子,投入黎珩麾下另立分家,想來他們背後的各家主事人也樂見其
士族之家的繼承問題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即實行長子繼承制,除非長子實在不成器,才會另立其余子弟為家族繼承
這套規矩有力保證了士族們家業傳承不絕,不會越分越小,但也造成了非嫡長子成員的悲慘命運,資源匱乏的小士族會直接將次子送出家修行,如黎珩的前
資源充足的大士族中出身的次子,還能有修行資源配額,待成年後離家另尋機會,其中小部分或許在某次戰役中立下功績,得到所投效的主君賞賜的封地,但絕大部分離家的次子終其一生也沒有獲得一塊封地,最終郁郁而
若是與嫡長子關系好,也許還能留在家族里任個一官半職,就如同陶閔一般,如此也比大部分士族成員也是強多
黎珩現下如此年輕便已展露鋒芒,手下又沒有什麼班底,因此這些子弟自然也是願意投效,很多士族的發跡史就是一開始跟對了主家,等自己的主君發了家,帶著麾下的親信家族一起雞犬升
就在黎珩于葵丘城大辦宴會日日歡歌之時,攻入叛軍根據地的陶閔並不好過,雖然已經將各領亂軍主力一網打盡,但也許是舉兵謀逆的南部諸族知道絕無幸理,平叛軍後續受到抵抗依然異常激
這大半個月來,一路攻城拔寨下來,各軍都是損傷不小,若不是後續各領援軍不斷,此時人已經打光
陶閔在後續幾天里,與其說是全力平叛,不如說是被來援的各領援軍架著走,在各族眼中,平亂已經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何瓜分南部諸
直到平叛聯軍到了安廬邊界上,踫到了項家兵馬,方才知道項家目前已經拿到了京中聖裔的調停詔
而那叛亂的罪魁禍首柴氏,眼見勢頭不妙,竟然將安廬城直接獻給了項家,舉族搬入了棲霞
因此陶閔也不敢揮軍安廬,以免引發兩家大戰,陶項兩家在安廬領邊境達成了微妙的平
雙方使者扯皮後,陶閔十分屈辱的同意了對方給出的方案,不再追究柴家叛亂之事,劃出與安廬領南部數個城鎮並入棲霞郡,並且給予項家紋銀五萬兩作為‘出兵調停’勞軍費用,得了以上這些好處的項家軍隊才讓出了被洗劫一空的安廬
陶閔也是逼不得已,項家現在拿了聖裔的調停詔書,雖然京中聖裔被宗家將軍架空數百年,威信不再,在地方上詔書如同廢紙,但若是自己不顧聖裔調停強行開戰,無疑是將攻擊口實交到了覬覦陶家封地的周邊勢力手
在沒有足夠強的實力打破規則之前,各家之間默認游戲規則還是要遵守的,若是周邊這些勢力一哄而上,以陶家目前的家勢怕是要被瓜分的一干二
而項家提出不再追究柴家叛亂的用意也是昭然若揭,柴家在安廬根深蒂固,未來項家若想從安廬入手染指山陽,柴家便可成為其馬前
看著手中與項家的議定書,陶閔長嘆了一口氣,就這樣爭分奪秒的進軍平叛,最後關頭還是晚了一
眼下還有零星頑抗的亂軍還沒清理干淨,陶閔帳前走關系送禮的人已是源源不
南部諸領在此次叛亂之中,前期忠陶派士族大量死絕,後來平叛軍進入以後又將本土的叛亂士族清理一空,只剩下涉入謀逆之事不深的小士族,看勢頭不妙早早投誠獲得了轉
一來二去之下,本土士族死絕,山陽南部諸領在戰後必然會成勢力真空地帶,已是一塊其他山陽諸族眼里的肥
陶閔對于戰後的封賞已經有了想法,他手中早已草擬好了一份功勛名單,只待向山陽郡城中家主呈報便可將封賞定下
這份名單中除了幾個在戰場上功勛卓越的位列前排外,其余大多是與陶家親近的士族和中小士族子
這世道有時候就是這樣,上位者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
除了眾目睽睽之下立下大功的,沒辦法動以外,其他士族子弟的功勛都可以任著陶閔的意潤
陶家麾下的親信士族自然是要給足好處的,要不然以後沒有人會繼續為陶家賣命,至于為什麼傾向于中小士族自然也是有其考
中小士族底蘊不足,極易絕嗣,等他們某代傳承斷絕,封出去的土地大概率還會回到封君手
若是封給大士族子弟就不一樣了,大士族資源充足,很少會有絕嗣的情況,就算某一支絕嗣了,也會從某個犄角旮旯中蹦出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爭奪繼承
若是放任本來就資源充足的大士族繼續做大,將來主家必然難以遏制,或許一兩代之間還忠于主君,但是誰也沒辦法保證數代之後,不會出現一個野心膨脹的,又會掀起一場類似的南部之
況且平叛之初各領大族們騎牆坐視的態度,可是被親身經歷的陶閔盡收眼底,這些大族們現在對陶家還有幾分忠心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