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壽!老朱照著我小說抓人

第37章草堂明人是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一兩豬頭肉 本章︰第37章草堂明人是誰

    听著朱元璋的闢阿奉文,眾人只感覺渾身冷汗淋

    這是在指著鼻子罵自己

    皇上在此文中感嘆朝中無人,那站在這里的眾人又算是什麼呢?

    看樣子朱元璋是對眾臣尸位素食的表現徹底不滿,也想和唐太宗一樣,需要一個向魏征那樣的人

    文中更是不留情面的直接指出,當朝的文人不如唐朝的婦

    唐朝的宮女都敢在皇帝面前說實話,而當今的文人只會唯唯諾諾,阿諛奉承,沒有一點文人的風

    今日的儒家甚至不如唐朝的女

    可是眾文臣也是有苦說不出啊,魏征之所以名留青史,敢直言勸諫,那是因為他遇到的是唐太宗

    如果面對的是朱元璋,你看看魏征還有沒有命直言相諫,更別說名留青史

    誰不想做個正臣,可是也要看自己面對的是

    如果連命都保不住,那虛名又有何用?

    茹太素的前車之鑒,眾人可都看在眼

    只是因為奏章上的字太多,就挨了一頓板子,差點沒了老

    眾人從那以後,寫奏疏全都是簡潔明了,深怕皇帝看不

    如今哪里還敢有人沒事找事,直言勸諫呢?

    可是這些話,卻不能對朱元璋

    畢竟皇上是天子,不會有錯的,犯錯的只能是他們這些臣

    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

    眾官全部跪在地上,俯首叩頭道;

    “臣等有罪,請聖上責罰!”

    雖然朱元璋不滿這些文人,可是大明朝廷卻離不開他

    法不責眾!

    朱元璋冷哼一

    眾人把頭埋的更深了,不知道這高高舉起的大刀究竟會落在誰的身

    一個個內心忐忑,惶恐不

    “都起來吧!”

    聞听此言,眾人長舒了一口氣,看樣子,今日之事就算過去

    以後還得更加小心行事才

    皇帝的不滿,眾人可都是看在心

    今日沒法發作,只是因為人太多,皇上不知道究竟如何處罰

    如果他日自己一不小心觸犯了龍顏,恐怕朱元璋還會拿此事說

    群臣起身,一個個噤若寒蟬,偌大的一個奉天殿,此事針落可

    “咱今日所說,就相當于給天下文人提個醒,別一天只顧著之乎者也,莫要忘記了那文人的風如果日後還是如此,咱定不相”

    目帶殺氣的朱元璋,冷冷的

    眾文官只感覺渾身冷颼颼的,每個人的頭頂上都仿佛有一把大刀,懸而未

    “臣等遵旨,必將痛改前”

    眾人再

    “哼!”

    又是一聲冷哼傳

    朱元璋知道已經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了,再多說無益,于是吩咐道;

    “爾等回去好好看看咱的闢阿奉文,今日的早朝就到這里”

    說完,有司禮太監,上前喊道;

    “退朝!”

    朱元璋率先走了出去,朱標緊隨其

    眾文官此時都擦了擦額頭的冷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暗呼僥

    只見胡惟庸開口道;

    “諸位今日可都听見了?莫在做那一味奉承之事恐怕聖上已經厭倦”

    “諸位大人當拿出文人的風骨來,多做勸

    這樣,聖上才會對我等文臣刮目相”

    “胡丞相說的是,我等知道該怎麼做”

    汪廣洋站立在一側,看著胡惟庸出風頭,內心毫無波

    “只是我等該從哪里做起?”

    “這就需要各位大人自己回去慢慢悟”

    胡惟庸手捋胡須,微笑

    雖然他是丞相,可卻不能直接教眾大臣如何行事,這是犯忌諱

    更何況,汪廣洋還在一

    “不知道汪丞相有何高見?”

    汪廣洋只想著隨波逐流,並無太多主雖然坐上了右丞相,乃是文官第一

    可是他卻明白,說多錯

    因此大多時候都是保持沉默,這就讓胡惟庸出盡了風

    不過汪廣洋倒也看得挺開,反而樂意如此,自己落得個清閑,何樂而不為?

    要知道朝廷之中波濤詭異,暗流洶涌,說不定哪天就被吞噬進去,怎麼死的都不知

    所以汪廣洋從始至終的態度就是,凡是少摻和,少說

    看著汪廣洋極度敷衍,眾文臣心里都對他大失所

    相比較而言,還是胡惟庸更有能

    眾人相信,不久,胡惟庸必定能再進一步,因此對胡惟庸的態度就更加客氣額起

    眾人邊走,邊想著接下來該怎麼重得聖

    忽然,有人問道;

    “諸位大人可知道那草堂明人是誰?”

    眾人這才想起來,今日皇上可是狠狠的夸了那草堂明人,當時眾人還以為是哪個官員刻意起了個別

    胡惟庸也是如此疑惑,文臣中,還有他這個做丞相不知道的

    眾人互相望了望,發現沒有一個人承

    只見胡惟庸朗聲開口道;

    “如果是哪位同僚所寫,那就大方的承認了吧,畢竟得了聖心,以後前途無量,我等也為你高”

    話落,等了一會,還是無人承

    難道不是在場的文官所寫?那又會是誰呢?

    突然有人喊道;

    “我想起來了,我知道那草堂明人是誰了!”

    眾人望去,原來是翰林院的一個監察御

    “快說,是誰?”

    眾人此刻都是很想知道,他是怎麼能猜透聖心

    如果是和自己同朝為官,那就算了,說明自己才不幾

    若是……

    哼!

    “諸位大人還記得那竇娥冤麼?”

    “當然記得,我都看過好多回了,每次都被其中的台詞深深感動!”

    這竇娥冤影響之大,在場的又都是文人,幾乎都看

    畢竟當時早朝還有人專門就此事參奏來

    最後那皇親國戚朱恆,更是因此被

    這可是御史院津津樂道的話題,朱元璋還因此賞賜了上次風聞奏事之

    “那諸位可知道,寫竇娥冤的人是誰?”

    眾人仔細回想,當時都沒太注意作者是誰,此時再一回想,有些模

    “竇娥冤的作者正是那草堂明人!”

    “嘶!”

    眾人倒吸了口涼

    這人不是寫小說的麼?

    什麼時候擁有可以直達天听的本事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夭壽!老朱照著我小說抓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夭壽!老朱照著我小說抓人第37章草堂明人是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夭壽!老朱照著我小說抓人第37章草堂明人是誰並對大明︰夭壽!老朱照著我小說抓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