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義節度使孟廣義領三萬大軍,到太原城下逛了一圈,一箭未發,一听李克用回師,忙不迭的跑回邢好在趕在李克用兵圍邢州之前回了
李克用在邢州城下打了半天,扔下三四百具尸體,憤懣返回太
淮南有點亂,蔡賊孫儒叛了秦宗權,殺了秦宗權的弟弟,攻克了揚州,亂了淮孫儒上表朝廷,求授淮南節度使留
這個要求,李敏自然駁回了,他這個大唐的大家長,有時候還是需要公平正義的,你一個賊寇佔了幾座城,就讓朝廷認你當節度使,是看你臉大嗎?沒討伐你就不錯
而秦宗權數月前被朱溫好好修理了一番後,最近老實了很正忙著招兵買馬,積蓄力量,還沒騰出手來,招惹身邊幾個鄰
朱溫沒什麼消息,只不過听河陽監軍上報,祁縣的軍隊又多了,看來朱溫對李克用還是不怎麼放心,得小心提防
而蜀地則亂了,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朗合軍進攻成都,連日數戰,損兵折將,未有戰
王建謂顧彥朗道︰“昔日巢賊攻入長安,先帝幸蜀,壽王行之半道,體力耗盡,坐石而棲,恰田令孜行過,壽王向田令孜求馬,田令孜不與,反而揮鞭連抽數下,此大不敬也,我料天子必深恨田令孜,何不求朝廷主持大”
顧彥朗深以為是,忙上表朝廷,請朝廷赦免王建的罪過,同意王建戴罪立功,同時請朝廷派大臣前往蜀地,主持討伐陳敬 的大
李敏收到奏表,沒有像原來歷史上,派韋昭度去西川,王建的意圖李敏自然看的很清楚,就是扯朝廷的幌子,讓他吞並周邊的州
要知道王建原為神策軍隨駕五都之一,對于蜀地來說,也是個外人,當地人根本不服
而韋昭度若是去了西川,將是王建崛起的開始,歷史上韋昭度去了西川不久,王建的兵馬滾雪球一般壯大,待韋昭度前腳回到長安,後腳王建就斷了劍閣道,隔絕蜀地,從而迅速平定東、西兩川,稱了蜀
這個機會,李敏自然不會給,當即讓杜讓能擬旨,同意顧彥朗赦免王建的建議,為避免東川生靈涂炭,不同意二鎮討伐陳敬
敕令顧彥朗、王建各守本鎮,催促二人及時將賦稅押赴京
李敏想了想,又問杜讓能道︰“王建有子女否?”
杜讓道︰“有三子三長子名曰宗仁,年恐弱冠”
李敏暗道,是納王建女為妃,還是讓王建子尚公主,以此為機,將東川割讓一、二州與王建,或可升王建為節度使,則顧彥朗必與王建生嫌
若無顧彥朗支持,王建在川必寸步難
思來想去,李敏搖搖頭,謂杜讓能道︰“我欲納王建女為妃,此事當交由何人辦為”
杜讓能眉頭輕鎖,道︰“王建狼子野心,陛下已赦其罪,不可再附皇”
李敏屏退左右,微微搖頭道︰“我非不知王建狼子野心,乃顧彥朗、王建相通,恐西川不利,若西川有失,賊勢成矣,當先撫王建之心,割東川綿州與建,實間顧彥朗與王建之心,使其不能同心協力”
杜讓能拜道︰“陛下思慮至深,吾必將死力促成,臣以為禮部侍郎裴舒可擔此”
李敏點點頭,提議杜讓能道︰“君子好”
讓你杜讓能交代好,三個女兒,怎麼也得挑個漂亮
杜讓能退下後,李敏令內侍宣孫德昭入宮覲
看到孫德昭入內,李敏道︰“禮部侍郎裴舒將赴東川、利州宣詔,愛卿可召集數十人繪制沿途地貌,查探王建、顧彥朗所部軍此事若成,愛卿當居大功,朕不吝賞賜”
孫德昭拜道︰“臣必不辱使”
李敏扶起孫德昭道︰“茲事體大,萬不可”
交代好孫德昭,李敏想了想,還是宣見了張承業,朝廷錢不多了,京師大部分田地,春耕未來得及播種,恐撐不到秋收便要絕糧,這可是大事
“陛下,魏博上貢錢十萬貫,絹五千匹,河中上貢鹽一萬石,山南上供錢五萬貫,糧三萬石,官倉中尚有糧八萬石,錢三十余萬貫,絹兩萬”
四萬多兵一個月需十萬貫,京中官員俸祿不下十萬貫,給他的好哥哥唐僖宗修的陵寢花的不少,一個月就要十幾萬貫,數萬石的糧,宮室度用是皇帝內庫,倒用不到官
可皇帝窮啊,土地皇莊內庫都捐給了戶部,李敏現在手上都拿不出一千貫,用的還是他的好哥哥唐僖宗的遺
“陛下,府庫結余尚可撐到九月,但京兆田地多荒蕪,光京兆賦稅不能供養京”
“卿有何”
張承業道︰“一則朝廷當敕令各藩鎮將賦稅上繳國庫,二則興修水利,勸耕農桑,此為根本,三則……”
李敏道︰“三則如何?愛卿試講之,朕恕愛卿無”
張承業道︰“京兆府有永業、白馬、大安等大小寺廟二十余處,寺產光土地,少則數千畝,大者數萬畝,皆良田,百姓多依附,並未荒蕪,倘若征用,則官民無饑饉之”
李敏眼前一亮,這可是個好辦法,長安雖歷經兵災,可對寺廟影響倒不是很大,畢竟神佛,叛軍也是信的,不是萬般無奈,哪怕黃巢、李克用也沒有打寺廟的主
十八層地獄還是比較唬人
李敏倒沒什麼心理壓力,道︰“此事,朕一力承擔,與愛卿無關,你需尋三四得力之人,各寺查探不法之事,上報朝廷,朕自當秉承公義,為百姓主持公”
手下辦事利索,李敏自然不會把張承業放在風頭浪尖,皇帝的屁股還是大些,能鎮的住,找些不法之事應該不難,有理由,事情就好辦
張承業自然也感受到皇帝陛下的拳拳維護之心,只是有點擔心道︰“陛下,先帝……”
李敏的好哥哥唐僖宗,看時間快要下葬了,大概也需要佛事,這事李敏不清張承業恐怕害怕,這事給天子惹下話
李敏想了想道︰“大唐尊老子,與佛何干!”
大唐的國教是道教,找神仙保佑這種事,當然還是找皇室的老祖宗老子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