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象征
國旗
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旗為“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是清朝海軍的官武昌起義次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發布《安民布告》規定國旗為五色旗,此後北洋政府亦沿用五色袁世凱稱帝時曾廢除五色旗,改“中華帝國國旗“,但不久後便在各地的討伐聲中宣布取消帝“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摘下五色旗,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宣布歸順中華民國國民政
國徽
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為“十二章國徽“,又稱“嘉禾國徽“,設計者為魯迅、錢稻孫和許壽“十二章國徽“的圖案來源于中國古代天子禮服繪繡的十二種圖象以及漢代《五瑞圖》石刻上的圖案,結合了傳統十二章中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著穩重、忠孝、潔淨等,袁世凱稱帝時也沿用此國“十二章國徽“于1913年2月正式發表,北伐戰爭後被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建立後,將中國國民黨黨徽略加修改後作為國
國歌
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歌為上古詩歌《卿雲歌《卿雲歌》相傳是舜將帝位禪讓給禹時齊唱的詩歌,歌詞為《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卿雲爛兮,釓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1913年,汪榮寶將《卿雲歌》稍加修改,加上舜的名言“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並請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譜曲,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時,《卿雲歌》定為臨時國1915年5月,國歌改為《中華雄立宇宙間1921年7月1日,由作曲家蕭友梅重新配曲的《卿雲歌》再次定為國歌,直到國民政府上台後廢除,改為國|民|黨的《三民主義歌
北洋政府時期政壇更迭頻繁,從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六雖然北洋政府先後出台的五部憲法都以“三權分立“為基本原則,但袁世凱掌權後,立刻解散國會、撤銷國務院,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規定總統獨攬一切權力且可無限連任,使新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袁世凱死後,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使民主成了一紙空文,各派系爭奪政權,中央政府成了地方軍閥角逐的舞由此,北洋政府踏上了它短暫的歷史舞
歷屆總統
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
黎元洪︰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
馮國璋︰1917年7月12日至1918年10月10代理總統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周自齊︰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
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高凌 ︰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
曹錕︰1923年10月10日至1924年11月2日
黃郛︰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3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臨時執政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國務總理代行職權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2國務總理代行職權
杜 圭︰1926年6月22日至1926年10月1國務總理代行職權
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國務總理代行職權
張作霖︰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陸海軍大元帥
歷屆總理
唐紹儀︰1912年3月29日
陸徵祥︰1912年6月29日
趙秉鈞︰1912年8月20日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趙秉鈞︰1912年9月25日
段祺瑞︰1913年5月1日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朱啟鈐︰1913年7月17日交通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段祺瑞︰1913年7月19日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熊希齡︰1913年7月31日
孫寶琦︰1914年2月12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徐世昌︰1914年5月1日國務卿
陸徵祥︰1915年10月26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卿
陸徵祥︰1915年12月21日國務卿
徐世昌︰1916年3月22日國務卿
段祺瑞︰1916年6月29日
伍廷芳︰1917年5月22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江朝宗︰1917年6月12日步兵統領代理國務總理
李經羲︰1917年6月24日
段祺瑞︰1917年7月14日
汪大燮︰1917年11月22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王士珍︰1917年11月30日
錢能訓︰1918年2月20日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段祺瑞︰1918年3月23日
錢能訓︰1918年10月10日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錢能訓︰1918年12月20日
龔心湛︰1919年6月13日財政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靳雲鵬︰1919年9月24日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靳雲鵬︰1919年11月5日5月14日請辭,7月2日奉準免職
薩鎮冰︰1920年5月4日海軍總長代理總理
靳雲鵬︰1920年8月9日
靳雲鵬︰1921年5月10日
顏惠慶︰1921年12月18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梁士詒︰1921年12月24日1月25日請假出京,5月5日被免職
顏惠慶︰1922年1月25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周自齊︰1922年4月8日教育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顏惠慶︰1922年6月11日7月31日請假出京,8月5日辭職
王寵惠︰1922年7月31日司法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唐紹儀︰1922年8月5日
王寵惠︰1922年9月19日
汪大燮︰1922年11月29日
王正廷︰1922年12月11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張紹曾︰1923年1月4日
高凌蔚︰1923年6月14日攝政內閣總理
高凌蔚︰1923年10月12日
孫寶琦︰1924年1月10日
顧維鈞︰1924年7月2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顏惠慶︰1924年9月14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黃郛︰1924年10月30日攝政內閣總理,教育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臨時執政
許世英︰1925年12月26日
賈德耀︰1926年2月15日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賈德耀︰1926年3月4日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內閣攝行臨時執政職,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
杜錫 ︰1926年6月23日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顧維鈞︰1926年10月5日財政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顧維鈞︰1927年1月11日
胡惟德︰1927年6月16日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
潘復︰1927年6月20日
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民營企業、華資銀行大規模興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的一段時間,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國內工業增長迅這一時期的民族工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輕工業上,尤其是棉紡織業、面粉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奠定了近代中國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時期內國內產業的基本格
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頒布的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八十多項,如《暫行工廠通則》、《公司條例》、《商人條例》、《礦業條例》這些法令和條例盡管大多仍停留在紙面上,但畢竟意味著中國資本主義得到了合法地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工商業的發這一時期民族資本工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輕工業上,特別是紡織業和面粉業
以紡織業為例,從1914年到1922年,新設紗廠49家,布廠5家,紗錠由1914年的54萬枚增加150萬枚,布機由2300台增加到6767面粉業方面,1914年到1921年,新設面粉廠127繅絲廠則由1911年的260家增加到1917年的460除了輕工業以外,重工業也有一定發展,但數量不大,規模較新開辦的民營煤礦有13個,鐵廠有2上海一地的民族資本機器工廠,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284從洋務運動到1911年,中國資本總額為1.3億元,而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到1918年,新增資本就達到了1.3至1.4億19121928年,新設銀行多達313家,1920年實存銀行103家,實收資本總額8808萬元,1925年實存158家,實收資本總額達到16914萬從1913年到1920年間,民營工業資本平均年增長率高達,這個數字遠遠高于國營工業資本()和外國工業資本()的增長速一直到20年代初期,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勢頭持續不
不過這一時期的官僚資本主要是接辦清廷創辦的企業,自己設立的很軍事工業主要是從清廷手中接收過來的十幾個機器局,但這些工廠多半處于半停頓狀態,沒有什麼大發展;民用企業也是如由于軍閥連年混戰,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靠借債度日,就當時官僚資本經營的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29家民用企業,總設立資本也只3200萬元,大多經營不良,最後多半歸于商辦或停由于連年的內戰,北洋政府時期的軍費開支更是達到了驚人的數目,北洋政府存在的16年間,全國軍費開支24億,相當于1860至1937年工業建設積累的2.5倍,這還不包括戰爭造成的其他經濟損至北伐戰爭後期,軍費支出約達三億八千萬元,而政府的全部收入不過四億五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