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芬芳

偷心賊2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下任縱橫1 本章︰偷心賊2

    醇親王雖然行動自由,但是一生嬌生慣養的他怎麼可能認識什麼盜墓賊?再說了當時義和團剛剛被朝廷剿滅,凡是有一些問題的江湖人士都岌岌可不要說是什麼盜墓賊了,就連一些江湖上賣大力丸的人,也經常被官府的人叫去盤許多走江湖的人,不敢走江湖了,紛紛回家當老百姓去醇親王雖然滿口答應了哥哥光緒皇帝的要求,可是回去就後悔

    當時醇親王的丈母娘剛好來王府看望女兒,得知這件事情能夠之後,這個老太太給女婿找了一個“包打听這個所謂的“包打听”其實就是一個和江湖中人有一定關系的生意人,他為江湖中人拉生意,也幫一些人找人辦說白了他就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梁而老太太曾經找過這個“包打听”辦過事,所以他是現在唯一幫的上忙的

    醇親王當然不敢對任何人說真話,就連妻子也不是太明老太太和“包打听”都以為醇親王只不過要找一個偷東西的人偷一件東西而“包打听”為東家找了一個偷東西的專家,這個人就是馬冬梅的師傅,江湖人稱三爺的鄧三爺接了生意的訂金,和醇親王這個東家見面了,才知道是盜墓的生一來三爺已經收了訂金了,第二這件事情不能外露,第三醇親王真的沒人了,所以醇親王逼著三爺做這個生要是三爺不接生意,或者是不願意干,三爺就會被滅為了活命,為了規矩,為了不和朝廷徹底鬧翻,三爺只好答應去盜

    三爺同意接生意之後,醇親王才說出一個外加的任務,要三爺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進珍妃棺材里三爺想反正也開了珍妃棺材取珍妃頭發,放進光緒皇帝的頭發也是順手的事情,也就答應了醇親沒想到三爺這麼做,已經違反了盜墓行業的大忌,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盜墓的人會這麼拿活人的東西給死人,不但會減活人的陽壽,而且會讓盜墓者厄運纏身一輩子

    三爺雖然不是專業盜墓者,但是也知道一些盜墓技三爺找了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拿上一些工具去盜珍妃雖然是皇家貴妃,但是珍妃得不到慈禧的喜愛,活著被囚禁著,死了墓葬等級也十分簡珍妃生前沒有什麼財產,死了之後慈禧更加不會賞賜太多的隨葬品,只有一些珍妃生前使用的東西陪大家都知道珍妃墓里面沒什麼好東西,所以沒有人動珍妃再說了珍妃再怎麼也是皇家媳婦,一般人不敢盜墓或者是破壞墓

    三爺順利打開了珍妃墓,里面的東西不但不多,而且價值都不高,看來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並沒有完全陪葬進一些珍貴的、貴重的物品不是珍妃生前就被人拿走了,就是死後被人克扣三爺有醇親王的額外獎金,所以並不在意珍妃墓里面的東西多按照醇親王提供的珍妃棺材結構圖,三爺馬上打開了這口剛下葬不久的棺不過里面的珍妃尸體已經腐化嚴重,幾乎看不出珍妃生前姣美的樣珍妃的美麗和智慧,是大家人所共知的,據說就連一些外國人看了也覺得珍妃驚可是珍妃在井里面泡了大半年,不但泡腫了而且泡爛了,根本看不出珍妃的原

    三爺忍住自己的不適,把下了珍妃幾根頭發,然後把光緒皇帝的頭發放在珍妃懷里面,也算是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三爺按照醇親王的意思,仔細蓋好珍妃的棺材,再一次把棺材釘三爺幾乎沒有拿珍妃墓里面的東西,不但是因為東西不值錢,更是因為三爺尊重珍這些東西都是珍妃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主人永遠是珍妃一個三爺只拿走了珍妃墓里面最靠邊的一塊玉佩,據說這塊玉佩是珍妃留給她未來的孩子珍妃和光緒皇帝沒有孩子,所以這塊玉佩沒有主人,三爺拿走玉佩沒問這塊玉佩後來成為了馬冬梅的,也是馬冬梅為數不多的紀念品之說了也巧,馬冬梅真的和這個珍妃有關,馬爾泰氏和珍妃的母親是世交,也是好幾代的姻也就是說馬冬梅不是珍妃的外甥女,就是珍妃的外甥孫這塊玉佩馬冬梅戴著,也算是珍妃送給她這個後代親戚

    三爺完成了醇親王交代的任務,醇親王當然不會不給工只不過醇親王要求三爺絕對保密,永遠都不準向任何人提及這件事他們都以為這樣保住了珍妃墓穴,沒想到多年後珍妃墓還是被破壞不知道是什麼人造謠,說光緒皇帝把最心愛的寶物給了珍妃陪葬,導致清政府倒台後不久,就有人打開了珍妃珍妃墓里面當然沒有什麼寶物,珍妃的尸體還是被破壞了,珍妃到頭來還是沒有躲過這一一個知道三爺的人,說出了三爺曾經的事情,大家都以為三爺盜走了寶物,大家紛紛尋找三三爺有苦說不出來,這也成為了三爺的死因之

    至于三爺的真正死因,馬冬梅作為他的弟子應該最有發言馬冬梅認為師傅三爺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祖宗,破壞了大聖門的門規,才會郁郁而終花子趙一卻認為馬冬梅師傅是盜墓的時候吸入了珍妃墓有害氣體導致小花又有新的看法,說是馬冬梅的師傅是自然死亡,當時的三爺年紀已經很大這個年紀一點頭疼腦熱就會過去,不算是什麼意外或者是大事

    馬冬梅和師傅三爺一直在北京生活著,當時北京已經改名為北當時屬于北洋政府時期,北平的老百姓雖然不好過,但是至少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戰老百姓只要太平,只要不打仗,就算是好日子只有那些倒台的滿人老百姓,覺得日子不好過之外,漢人老百姓已經習慣

    三爺雖然是漢人,但是為了手藝,也學過一些滿人滿語的習師傅沒有回避馬冬梅是滿人的問題,從小告訴馬冬梅她是一個滿族小姑所以馬冬梅小時候並沒有看不起滿人,更加同情滿人滿族孩三爺告訴馬冬梅,她有一個老姓叫馬爾泰,所以馬冬梅也叫馬爾泰冬馬冬梅雖然不會說滿語,但是馬冬梅知道自己是滿人,努力學習滿族知只不過當時馬冬梅年紀太小,學不了太多的滿族知花子趙一後來總笑話馬冬梅是一個假滿族人,就連花子趙一都不花子趙一雖然不是滿族人,卻是被滿人養父養大的,所以花子趙一也知道一些滿人規馬冬梅是滿人,花子趙一一點也不在乎,更加不會嫌棄馬冬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

    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

    袁世凱逝世後,北洋各部分崩離析,皖系、直系兩大派系先後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系軍閥控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北洋政府徹底覆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不久後又爆發了規模遠超北洋歷屆政府內斗的中原大戰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認識到建立新式軍隊的重要1895年12月8日,在奕欣、榮祿等重臣聯名奏請下,光緒帝正式批準袁世凱前往天津編練新式陸袁世凱到達天津後,大膽采用西方先進訓練方式,聘請外國教官,強調治軍從嚴、賞罰分明,並模仿德國制訂了完整的近代陸軍制度,最終訓練出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新式陸軍,史稱“北洋新軍“,成為清末國防的中堅力由于北洋新軍的訓練場地位于天津東南70里的一個鐵路站,因此史稱“小站練兵

    1908年,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相繼死去,3歲的宣統皇帝繼位,由其父攝政王載灃掌載灃上台後,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將袁世凱罷袁世凱表面稱自己回鄉頤養天年、不再從政,實際上每天派人暗中觀察政局,等待東山再起的機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廷無力調動北洋軍,被迫將軍政大權交予袁世袁世凱一面被清廷委以重任,另一面又受到反清勢力的拉攏與海外華僑的擁戴,最終臨陣倒戈,以逼清帝退位的方式換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在北京當選正式大總統,標志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大致可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系軍閥統治時期、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奉系軍閥統治時期4個階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

    袁世凱上台後,改組中華民國臨時政19121913年上半年,以中國同盟會為主體改組的中國國民黨和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兩大政治勢力的對峙,形成中華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年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實行總統制,獨攬大

    袁世凱自1915年春籌備改行帝制,于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復帝制,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建立“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袁世凱稱帝後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堅持反袁,組織中華革命黨與中華革命軍發動起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首義,護國戰爭爆發,得到全國響在全國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凱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6月6日袁世凱病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1920)

    袁世凱的離去揭開了軍閥割據時北洋派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系,同時奉系在東北崛皖系軍閥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但他不能緩和北洋派與其他派別以及北洋派內部的矛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發起護法運此時,直、奉兩系的擴展尤為迅直系首先在與南方軍政府作戰問題上與皖系發生矛盾,並在前線自行停戰,迎合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的爆發,導致皖系軍閥統治結

    直系統治時期(1920~1924)

    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與奉系結盟,未及半月,皖系即敗下陣來,直系曹錕、吳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直系是打著反對皖系武力統一的旗號上台的,然而當他們上台後,就以中央政權的名義實行武力統一政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系的反對,紛紛以“民主“、“自治“、“聯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種名義對首先與之發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雙方起先共同控制著北京政府,但因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互相指責,矛盾愈演愈1922年4月,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直系擊敗奉系,獨佔了中央政

    直系擊敗奉系之後的直系先打著“恢復法統“的旗號,恢復國會,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復任大總繼之又對黎元洪“逼宮奪印“,接著直系便高價收買國會議員,于1923年10月通過賄選,收買“豬仔議員“,讓曹錕當上了大總統,搞得舉國嘩然,喪盡民反直的一方,奉系敗退出關後,宣布“閉關自治“,銳意整軍經武,實力大增,皖系不甘寂寞,企圖卷土重來;南方的孫中山準備北伐,也在尋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孫、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內部則因爭權奪利而四分五裂,馮玉祥部自成一派,且與反直一方暗通款1924年9月,以江浙戰爭為前奏,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舉進攻,直軍作戰不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系腹背受敵,吳佩孚南下失敗,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告

    奉系統治時期(1924~1928)

    直系垮台後,奉系控制他們抬出皖系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後操段祺瑞提出召開“善後會議“,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各派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縱橫捭闔,敵與友之間根本無一定之北方的奉系與馮玉祥國民軍系首先發生矛盾,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與吳佩孚重新攜手,共同反馮,1926年初將馮部擠出華奉系內部,郭松齡于1925年底聯合馮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同時,東南孫傳芳與奉軍激戰,一躍而為五省霸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後奉、直兩系在圍攻後起造反派國民軍的共同目標下“聯合“起來,暫時建立了他們在中國中部和北部的統治,並組成直系和奉系軍閥勢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這個政府由內閣“攝政

    這時,南方國民革命興起,經過五卅運動,形成全國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廣東革命軍的北伐時機成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北伐軍先打吳佩孚,再攻孫傳芳,最後擊張作霖,各個擊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國半壁江

    北洋軍閥政府在面臨失敗的最後關頭,仍不願意自動退出歷史舞1927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企圖聯合各派軍閥,進行最後掙蔣介石、汪精衛先後進行“清黨“、“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頓,給北洋軍閥以短暫喘息之然而為時不久,國民黨各派再度聯合繼續進行所謂後期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遂于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帶,向東北收他本人在回沈陽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色芬芳》,方便以後閱讀國色芬芳偷心賊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色芬芳偷心賊2並對國色芬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